每周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永远不要为学校改Goals 1

楼主: airturtle23 (三只小猪)   2019-10-07 15:21:38
Monday Blue Buster 每周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永远不要为学校改Goals (1)
原文出自:
https://mbacareerfitter.blogspot.com/2019/10/monday-blue-buster-mbagoals-1.html
转眼间已经进入十月了,第一轮申请接近尾声,根据各大申请交战守则的情报,45%左右的名额已经被大风吹占满,剩下另外45%将在约12周后的第二轮招满。
而第三轮的10%原则上是无法申请的,主要是学校用来调名额的。
某年即使是Top 10的UM Ross,也曾在第三轮喊出“两百人抢一席”的惨绝人寰场面~ 因此能在第三轮录取的申请人,常有奥运选手之类的凤毛麟角。
根据十余年生涯与MBA申请咨商经验,其实过半数申请人在第一轮截止的时限前,都还没考取理想分数。
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因为一般申请人并没有专业生涯管理工具,无法具体判断长、短程生涯方向为何?Why MBA?Why Now?Which MBA and Why?
根据脑科学书籍"Upward Spiral” (Alex Korb, Ph. D., 2015)一书,在开放性选择下,大脑背侧的旧纹状体因为视同危机出现,而命令肾上腺素分泌,造成过度紧张、双手发抖、盗汗、背脊发凉、头脑空白...等症状,而在专注力与认知能力在集中于一瞬间之后,若迟迟不作决定,就会开始出现肠胃绞痛、恐慌、口干舌燥、认知与专注力下降...等问题。
然而,生涯目标却又不能随意决策,否则将会出现“锯齿状足迹”的生涯发散现象,且时间不可逆。如此将会“滚石不生苔”,难以成就卓越。
另一方面,申请最常见的谬误,就是当众多申请人都不知道生涯方向的选择逻辑时,会朝向主流舆论“避难”。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将生涯目标定义为貌似主流的“管顾”与“金融”,却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知道为什么这两个路线会成为主流。
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被排名谬误所误导的结果。
由于各项排名条件中,“毕业起薪”都是一项关键指标。
例如:权威排名U.S. NEWS的毕业起薪就占了14%,而GMAT也只占了16.25%。
由于即便是学校,也没有如此具体有效的生涯管理工具,因而只能用考试分数与毕业起薪来做评断申请人竞争条件的基准。
但事实上,殊不知排名中还有更重要的指标,就是“毕业就业成功率”—在U.S. NEWS中就占了21%,是所有排名条件中,比重最重的单一条件。
而申请人的背景五花八门,每个人都有先天条件,也有不同的生涯目标,及特专的技能缺口。
若是盲目地追寻主流迷思,而硬写管顾或金融作为生涯目标,乍看之下似乎能将毕业起薪冲高,但事实上却直接将“毕业就业成功率”21%这项最重的排名条件一举摧毁,且连带将毕业起薪的14%也带入海里,后面还有雇主满意度的15%也没了。一次直接毁掉排名条件50%。
而由于GPA的7.25%已成定局,申请人可控条件的总和也不过才66.25%。
若是又因为生涯方向不清,而导致动机不明确与开放性选择的恐慌,而无法将GMAT成绩冲高,那就等于所有条件都gg了。
事实上,必须要从家庭、校园、职场等求生经验所养成的生涯利基,投射出具体产业与职能的热情生涯使命,并明确定义出现状与理想之间的技能差异,又称”Gap Analysis技能缺口分析”,就能具体定义出所需课程,也就能选出各间有相关资源的学校,并因为使命感
作者: caesar76513 (弱水三千)   2019-10-08 07:53:00
脑科学那段真的很有感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