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Blue Buster 每周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申请表的奥秘2
继前两周,随着第一轮死期的到来,传统申请人以为只要把分数考高,然后Essay写出一两个看似华丽的故事就行了。
其实不然。
回顾我们前几周所探讨的Holistic Approach,事实上是从申请表、成绩单、履历表,到Career Goal Essay、领导力题、对校贡献题,以至自我介绍题,
甚至各类变化球题型,如:Cornell Johnson的”Back of Your Resume”履历表的背面、Duke Fuqua的"25 Random Things”、Berkeley Haas的"6-Word Story”、MIT Sloan的Cover Letter、Stanford GSB的"What Matters Most to You?”,
以及最难的开放题—HBS “Candidacy”等;
当然后面还有推荐信,以及面试。
当申请人面对这么庞大又复杂的申请文件,多半都骚破头壳也想不出个所以然。
其实如果有在追踪笔者这一年来的每周公益文章,就会发现其实早就有个生涯三驱力模型:兴趣、性格、专业能力,
并且透过这三个工具,可以找出三大生涯核心驱力,将他们拿来当品牌用,就会投射出一个生涯金字塔,在等Adcom来问。
如此一来,当我们自己的生涯横竖都会成功,自然会跑在前面给学校追,
然后不论它们出什么鬼难题,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而尤其在死线前的这几周,申请人最容易忽略的,其实是申请表。
在看似落落长的申请表,里面其实暗藏各种玄机~
其各校之间明争暗斗的激烈程度,可以用”Epic 史诗级"来形容也不为过!
其中一个不为人知、却堪称经典的,就是“背景产业与职能”选单
当你填第一间的时候不会发现,有的人甚至不管填了几间都不会发现
但当越填越多学校时,你会发现各所学校选单各有异同
有些背景没得选,只能选”Others 其他"
或是有些背景会有多重属性,例如:Dancer究竟是Art?还是Entertainment?
而正当申请人好奇:那些学校网页上的学生背景的比例数字是从哪来的?
其实就是从这些申请表选单所整理出来的
那么有眼尖的申请人就会发现,当你有某固定分数与年资,并朝某特定生涯目标迈进时,例如:品牌行销
你所比对的学校就是大概某几间相近的学校,并且会去看这些学校的在学生背景比例如何
这时,这些排名上接近、又有相似资源的学校,就会成为捉对厮杀的对手
而在学校跟补习班一样在比榜单的这个点上,申请人的背景选择竟然会无意间成为未来学校的招生品牌
甚至是可以回推某些学校互为对手
这种时候就可以运用战国时期公孙衍的合纵策略,与张仪的连横策略,来相互抗衡
然而,这必须要申请人本身对于生涯金字塔有透彻的了解,知道自身的强项与进修点
来吸引学校之间的资源强弱的竞争
因此,当所选背景、申请学校罗列,配上整体的申请文件堆叠
这些捉对厮杀的学校会忽然背脊凉一半,发现你看破了竞争学校之间的各自罩门
就会自然乖乖秒杀面试跟奖学金了
(待续)
Sincerely,
David 李
原文出自:
https://mbacareerfitter.blogspot.com/2018/09/monday-blue-buster-mb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