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台湾MBA高峰论坛 https://taiwanmbaforum.com/
很荣幸邀请到台湾投信业最年轻女董座
-摩根资产管理台湾区负责人暨摩根投信董事长Judy(石恬华)担任主讲嘉宾。
要采访主讲嘉宾,我还是有点紧张的,但是Judy一进会议室就亲切地侃侃而谈,
我认为身为芝加哥大学Booth商学院EMBA校友的她,
多元背景及一路以来的努力,很值得做为年轻人的榜样,
我们也聊到很多对后辈的期许,现在就让你们先睹为快!
文艺少女变身投信业女董座,凭的是正视弱点、补强不足
台大财金系毕业的Judy,骨子里其实是个文艺少女,
她说:“我一直对文学跟戏剧很有兴趣,甚至想考艺术学院,
只是我当年考试成绩不错,在长辈的建议之下,还是进入财金系。”
Judy喜爱文艺的个性,
没有让她在大学毕业后进金融业,而是选择担任财经记者。
两年后,因缘际会进入基金公司的她,
认为自己很适应外商文化,尤其喜欢行销,便在投信业用心耕耘。
当时面临怡富更名摩根富林明,她是行销部门要角之一,
获派至国外受训,让她大开眼界。
由于当时身在摩根富林明台湾分公司,较少得知其他办公室的做事方法,
Judy说:“那场为期一个月的训练,对我来说就像场震撼教育,
我告诉自己,如果要继续待在投信业,一定得调整心态,正视我在财金方面的弱点。”
仿佛是上天的安排,
Judy在结束训练后的回程飞机上,看到Booth EMBA的招生讯息,
她笑说,以自己对财金不太有兴趣的背景,
当初若选择MBA学校,一定不会考虑以金融为专长的Booth,
“不过有时候老天爷就是这样,你越不想面对什么事,祂就越会给你这个课题。”
排除众议念EMBA,过著20个月零休假的生活
好不容易下定决心重返校园,
刚接下新部门主管职的Judy却接到不少“劝退”电话,
希望她先以工作为重,晚一点再去进修,回忆起这段决定挑战工作、学业兼顾的历程,
Judy略显激动地拍桌说道:“我就是要证明自己一定可以做到!因为我是受到训练的启发,
才有了强烈想进修的动机,错过这次,可能就不会想去读书了!”
虽然说出去的话无法收回,但Judy透露当时刚接主管,工作相当忙碌,
每个月依旧固定一周飞到新加坡的Booth校区上课,
“当时真的是咬著牙在念书,实在太辛苦了!
我几乎20个月没有休过一天假,压力非常大!”
念书累归累,Judy却也因为不同国家、背景的同侪而有了更深体悟。
她记得当时一个印度同学,已经是管理2、3000人的CEO,
却因为商业背景不足,常在课堂问一些较为基础的问题。
她说:“我一开始还仗着自己是商学院毕业,有领先优势,过没多久就发现出现黄金交叉
同学因为学习的背景跟方式跟我不同,已经逐渐彻底了解课程,而我却还在原地踏步,
如果不自己寻求突破,这个学位是没有意义的。”
即使从Booth毕业超过10年,Judy仍与当时的同学们保持密切联系,
并形容这种拥有相似目标且具革命情感的伙伴,是她念商学院得到的最好礼物。
她与几位不同国籍的女同学特别要好,尽管平日散居各地,只要有机会一定相聚,
甚至还一起讨论共同创业的可能,“拥有‘成就动机’是我们的共通点,
从这些同学身上看到她们面对挑战及生命的方式,带给我很多启发。”
时时维持心态归零,加强串联经验的能力
Judy在职场的努力备受肯定,2014年成为摩根投信董事长,
被外界封为“台湾投信业最年轻的女董座”
她自认靠着能力、努力及运气才走到这一步,
也分享了时时归零的心法,让她在转换或延伸角色时,都能用新的角度看事。
Judy表示,心态是所有事情的基础,
“常常将心态归零,可以帮助我不会被过去看事情的角度所侷限”,
而在了解事情之后的判断及行动,则是考验串连过往经验的功力。
因此她在每次转换角色时,都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开放的心胸,并实践串联经验的技能。
多年的职场经历,让Judy练就“识才”的能力,
她可以在短时间与人相处之后,就了解该人的优点,
并将他放在对的位置,为组织产生最大作用。
她也体悟到自己很享受在一个复杂的组织框架之中,管理流程及结果的过程,
“以金融业来说,我们特别重视的是人,
要确保能把对的人放在对的位置,发挥最大效用。”
(延伸阅读:BCG培训发展经理谈人才培育术
https://sabinahuang.com/bcg-cynthia-interview-faceyourweakness/)
国际舞台竞争激烈,走出去才看得到
在商学院走一遭,加上近年密切参与公司内部的Talent Management经验,
让Judy深深感受到台湾人只有走出去,才会意识到国际舞台的竞争激烈。
她说:“我很鼓励年轻员工出国轮调,因为很多人会觉得在台湾已经很优秀了,
出国之后才发现自己的不足,回国后也会借由分享带动同侪。”
Judy认为,台湾教育的包袱太沉重,
多年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为了做而做,从不探究背后的深层原因,
“台湾人太在乎别人怎么看待他是否了解一件事,
而不是真正在乎自己有没有搞懂一件事”。
这点我非常感同身受,
以问问题为例,
不少学生常因为课堂加分而举手发问,并非发自内心想了解议题,
因此我每年都会鼓励学生要不断挖掘自己的核心理念,培养自己看待事物的眼界。
(延伸阅读:USC Marshall校友分享,MBA是个途径,但不是结果
https://sabinahuang.com/usc-marshall-mba-nicolas-interview/)
MBA能提供的,
是训练你在多元架构之下思考的过程,如何运用还是因人而异,
Judy以产业第一线的角度,带给我们许多反思,
期待5月13日的台湾MBA高峰论坛,(点此报名:https://taiwanmbaforum.com/)
再听到更多她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