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有了携带的需求,自从2016 Late版本的蛮大幅度更新后,
就一直在观望要不要把目前的Mac Mini 2012版本换掉。
(这台真的很耐操,尤其升级16G RAM 跟 1TB SSD之后还是非常勇猛)
观望的点除了全部改USB C接口外(那时市面上还没有那么多的转接头可以选择),
还有当时的CPU也还未跟上新一代的Kaby Lake,
等著等著...就看到了mac Rumor网站说今年WWDC会小幅度更新的传言...
结果今年WWDC传言还成真了,二话不说更新发表后一周就杀去香港买,
没想到却因为缺货,两手空空回来变成香港一日游...
隔一周到了东京一落地立刻杀去表参道的Apple Store,终于买到了15吋低阶版本。
而这次小幅度的更新只有更新CPU跟GPU的部分,外观则完全与去年的相同,
日币258800换算下来大约七万台币,虽然与自己在台湾用企业方案购买七万三千元
只相差三千元,不如去年日本售价还未涨价时的八九千元价差,省下的三千元也刚好
购买一支Hyperdrive的转接头。
使用大约两周,
键盘的部分,
比较起之前接在Mac Mini上头的有数字键盘版本,
敲打起来因为键程变短的关系,一开始手指还不习惯会用之前打字的力道去打,
几个小时后手指还蛮酸的...而且声音很大声...
后来习惯后将打字力道变小,发现二代键盘其实敲起来还蛮省力顺手的。
喇叭的部分,
音质比起2012 Mac Mini那悲剧的喇叭或是在更之前使用的
Macbook Pro 13都好非常非常多,音量也非常大,足够应付一般的使用场合了,
但如果比较专业一点的,也是可以接上喇叭或是耳机(Apple 拔掉了iPhone的耳机孔
Macbook Pro上却还留着...)
Touch Bar的部分,
Touch Bar的部分,
除了之前在店内有小试玩过外,自己入手后有刻意的去增加使用,其实这条Touch Bar
除了之前在店内有小试玩过外,自己入手后有刻意的去增加使用,其实这条Touch Bar
真的很好用....除了最右边那颗Touch ID可以与iPhone一样用指纹解锁与付款外,
真的很好用....除了最右边那颗Touch ID可以与iPhone一样用指纹解锁与付款外,
其余的按钮因不同的程式会有不同的常用接口可以点选,像是清空垃圾桶时,不用再
将手从键盘往下移到Track Pad 点选,可以直接用Touch Bar选择。
Safari多页面的切换也可以直接点选Touch Bar跳到该页,如果想播放网页上的音乐
或影片同时,背景有用iTunes或是Spotify之类的,也能直接用Touch Bar将音乐暂停,
不需要特别跳到该程式画面按暂停再回来网页的画面播放音乐或影片。
但是这条Bar也不是没有缺点,像是ESC有时候会按不到....除了Touch Bar会自己休眠
必须敲一下唤醒,再敲一下esc才会反应,或是,因为程式的关系,esc键会被其他
程式的键所取代,也是必须回到上一层才按得到。
除此之外,在使用Lightroom修图时,Macbook Pro温度会升高不少,
而这条温度也会跟着升高...自己尝试将手指放在上面十秒左右真的蛮烫的....
最后,
还是贴一下规格,证明我不是拿2016 Late的版本来开箱....
P.S
想问大家在将大量档案从外接A硬盘复制到外接B硬盘时,
想问大家在将大量档案从外接A硬盘复制到外接B硬盘时,
Finder 视窗的画面会不会破图....
目前试了很多次都会破图,虽然档案还是有传成功...
目前试了很多次都会破图,虽然档案还是有传成功...
但心里难免有点不安...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