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Chawy专访

楼主: darren2586 (Darren)   2025-06-23 23:25:12
※ 引述 《e7hax0r》 之铭言:
: Method:
: 那现在队伍里面,有哪位选手是最愿意主动研究、花时间思考比赛的人?
:
: Chawy:
: 我觉得 Junjia 跟 Kaiwing 两个都花了很多时间在研究,尤其是 Junjia,他的程度可以
: 说是有点夸张。
:
: 带他之后我才发现,他是真的很爱这个游戏。他花最多时间练习,也花最多时间在看比赛
: 。那不是因为压力或是强迫,而是他单纯就想要变强,想让整个团队变得更好。
:
: 大家都知道嘛,“有 Junjia 就有冠军”这种话在外面很常听到。但他自己完全不会有那
: 种“我就是最强”的想法。他不是以自己为中心,而是很想帮助整个队伍一起进步。
:
: 而 Kaiwing 比较不是那种很喜欢打排位、一直练习的选手。他比较喜欢观察比赛,会去
: 分析别人怎么打、做了什么样的选择。他会看大量的比赛,然后我们会讨论 BP 方式与其
: 他队伍相异之处。
:
: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彼此理解的路线不一样,就会进一步延伸出更多讨论,帮助我们调整
: 自己的方向。我跟他们两个常常会针对这类问题做蛮深入的交流。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对比
: 赛有兴趣,也真的愿意花时间去研究。
:
: 另外还有 Driver ,他则是对自己的路线研究非常深入,就像我之前在很多访问里提过,
: 我其实很喜欢欧美那边的打法,不太会去单纯模仿中韩。
:
: 中韩选手的基础太强,有时候给他们什么阵容他们都能打,但我们不一定行。所以我反而
: 比较喜欢欧美那种“靠 BP 与战术设计来补足操作差距”的风格。而车长也蛮认同这一点
: ,他很喜欢欧洲有一个叫 Baus 的选手,是 Caedrel 战队底下的一位怪咖选手。
:
: Baus 的打法很多变,也很怪,比如他会选一些奇怪的英雄、越兵线压人、线上乱打,甚
: 至是“你死了其实还赚”这种风格,车长跟我一起从他身上学到很多。
:
: 因为这种打法在亚洲赛区其实不太常见,所以很多队伍在对到车长的时候会感到很不舒服
: ,因为他们平常根本没遇过这种风格。
:
: Method:
: 像你刚刚提到的跟随 Meta 的部分,在强势版本角与选手个人擅长角之间,会怎么做取舍
: 或安排?
:
: Chawy:
: 我觉得还是要看当下的 BP,如果我们在选角过程中发现上路这边没东西好选、或是需要
: 某人先手拿角,那我们就会倾向选择 Meta 的角色来稳住上路。
:
: 但如果我们前面已经选到很强的角色了,比如我们抢到了阿祈尔,而且 HongQ也用得很好
: ,那我就不一定上路也选一个强势英雄,这时候我反而会让上路选择一些偏坦型的角色。
:
: 像是 Driver,他可以玩一个稳定的坦克,搭配后排像希维尔这样的大输出角色,其实阵
: 容就已经很完整了。
:
: 所以整体来说,我觉得是看当下 BP 的情况来调整,没有一套固定公式。要看对面怎么
: Ban,看我们先拿了什么角色,再去决定怎么分配强度、谁打主体、谁打功能。
:
: Method:
: 那你怎么看待选手“打得舒服”跟 BP 面板上“看起来比较优势”之间的取舍?
:
: Chawy:
: 我觉得这两个应该是一起的,因为我带这些选手,第一个重点就是“信任”,他们很信任
: 我,我也很信任他们。所以我们在 BP 的时候,基本上想法是同步的。
:
: 可能在外界看起来,我们有时候 BP 做得不好,但对我们来说,我们都很有信心,甚至会
: 有那种“这 BP 太强了,这把赢了”的感觉。那种气氛会让我们很放松,但有时候放松过
: 头了,就会出现膨胀过头送回去的情况(笑)。
:
: 选手自己也会说:“我们会输,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自己膨胀,太舒服了。”所以我认为,
: 好的 BP 本来就应该让选手打得舒服,它不是互相矛盾的。
:
: 就像有时候评论会说:“不要再给 HongQ 玩那些功能角了,他不适合。”但这些其实忽
: 略了一个重点,你如果只让一个选手一直玩同一种类型的角色,这支队伍迟早会被对手研
: 究透、被超越。
:
: 我们试过很多不同的东西。以我们团队的全局 BP 观念来说,一个人不可能只会一种打法
: 。如果 HongQ 现在对某些角色还不熟,我也会照样给他选。因为对我来说,眼前的胜败
: 不是最重要的,他需要在实战里练习,在比赛场上累积经验和自信。
:
: 如果你只让他一直打 Carry 角、不让他碰其他角色,那未来我们一定会输。我们看的是
: 长期的成长,不是当下的胜率。
:
: Method:
: 听起来你应该蛮喜欢全局 BP 这个设计?
:
: Chawy:
: 我是真的喜欢全局 BP,应该说对教练来讲,全局 BP 让我们的参与感更多。以前的 BP
: 模式就是你提前几天、甚至一周前就准备好了,到比赛当天就照着操作,这种过程老实说
: 有点无聊。
:
: 但全局 BP 就不一样了,它会变成一种“当下即时判断”的挑战。因为你没办法只靠事前
: 准备十套阵容然后直接套上去,因为你根本不确定对面会 ban 哪些、或是会拿什么。
:
: 我们平常会去猜对手的策略,虽然有时候猜得还蛮准的,但如果对方突然做了改变,那你
: 在 BP 当下怎么反应,就会变得很重要。
:
: 像我自己,在 BP 时就会直接跟选手说这边我想要先选中野,以及原因,然后选手会回应
: 我,他们会说出他们的想法,我们会互相讨论。
:
: 我比较不会是那种直接下命令:“我说要选这个,你们就选这个。”我会给一个方向,然
: 后让他们一起参与决策。我觉得,BP 是一种互相,这点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https://reurl.cc/Z4p0AM
因为他讲了很多,我觉得很值得搬过来,稍微加上一点段落和颜色
谈赛评与教练工作
Method:
你过去经历过选手、教练、赛评,现在又重新回到教练这个位置。这样几次角色转换后,再
看待教练这个身份,你的理解有改变吗?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Chawy:
我觉得当选手的时候,其实会对教练有很多直接的感觉,因为那时候就是被带的人嘛。你会
很在意对方的做法,像是这个教练你不喜欢他怎么做,或者你很喜欢他的某些方式;有些教
练会真的帮到你,但也有些人只是看起来很忙,其实没什么帮助,这种东西选手都会感觉得
出来。
我当了很久的选手,遇过很多种教练。久了就会开始分辨哪些东西是好的、哪些做法其实会
让选手不信任你。我从他们身上观察学习,如果我有一天当教练,有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

后来去当赛评,其实一开始只是打发时间,那时我有在找队伍,但不想随便加入。我就想,
如果要继续待在这圈子里,就应该认真找一支“真的想赢”的队伍,而不是只是图个薪水。
因为你履历一摊开来,其实看得出来你有没有在用心。
赛评这段经验对我帮助很大,当赛评要看很多比赛、不同赛区、不同队伍。因为当教练时会
比较专注自己队伍,不太可能有时间去研究太多其他不同赛区队伍的细节。但赛评就不一样
,时间相对自由,可以做很多功课,像是看他们打线的问题、队内沟通,慢慢就能抓出每支
队的特质与问题。
这些观察,后来真的帮了我很多。像我播过 CFO 的比赛,我就能知道他们当时卡在哪里;
播过 PSG,我也看得出来他们内部的瓶颈在哪里。等我自己回到教练位置,这些判断就能更
快速地用在自己的队伍身上。要怎么避免走别人犯过的错,要怎么拉选手一把,我会更有方
向。
所以我觉得,这些角色切换,反而帮我现在当教练累积了更多视角,更多细节。
Method:
你刚刚提到,在当赛评的时候,会针对比赛内容提出看法,因为对那些队伍比较了解。现在
回到教练这个角色,也变成会被评论的一方,当你听到赛评讲出一些和你实际想法不太一样
的观点时,你会怎么看待这些声音?
Chawy:
我当时是用自己的专业角度去分析,试着解释为什么一支队伍会做出某个选择,或是这样的
选法有没有进步的空间。有些情况下,我当下真的会觉得:“这 BP 看起来很差,应该会输
吧。”然后比赛结果也的确是输了,观众就会开始讨论:“这东西超烂,为什么会这样选?

所以我后来会去问一些职业队的选手或朋友,我会问他们:“这个选法现在算 meta 吗?还
是我们自己落后版本了?”我会反思是我在播报时理解错了,还是这支队伍真的准备不到位

像你说的,队伍内部可能有自己的理由,可能这套在训练赛里效果很好,或者他们的选手对
这个组合很有信心。但说到底,结果会说话,如果输了,那就代表中间一定有哪里出问题。
我现在当教练,也会面对一样的状况。像我们 CFO,有时候 BP 被质疑,说不合理、不好。
但我们还是赢了,那我们自己队内就知道,这东西是有逻辑、有准备过的,是我们想清楚后
做的决定。
不过比赛真的很现实也很残酷,赢了,大家会说你是对的;输了,不管你多有想法,还是会
被认为做错了。我们在第二赛段的时候会开始测一些新的 BP,有些我们自己也很喜欢,但
如果测出来的结果是输,那我们还是会回头检讨,看看这套是不是还不够成熟。
有时候也会看到 YouTuber 或赛评在做复盘,讲说:“这组合我不太喜欢。”但对我们来说
,这是经过完整讨论与实战测试的内容。虽然外界可能无法完全理解我们的出发点,但他们
有他们的角色,我们也有我们的工作。
我觉得这种事情就是要接受。因为即便我们觉得赛评讲得不对,只要我们输了,那我们还是
得反省。也许外人真的看得比我们清楚,这不是不可能。
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不要觉得自己永远是对的。如果你什么事都只相信自己的专业、只
相信自己看见的,那一旦出现问题,你就会卡住,走不出去。听不进别人的声音,最后其实
只会让自己退步。
Method:
你会去观察那些你觉得见解不一定一样、但可能有讨论价值的赛评或 YouTuber?会主动从
中挑选一些观点回来做交流或反思吗?
Chawy:
其实我还是会自己回去看我们的比赛,也会看看外界的评论、主播赛评、YouTuber的复盘讲
了什么。如果真的有哪一把比赛被讲得比较多,我也会带回来讨论。我会问选手:“你们觉
得这场的 BP 真的这么不行吗?有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这时候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而是整个团队一起想。如果我们讨论后还是认为我们当初的选
择是正确的,那我们就会继续相信自己的方向;但如果大家都觉得,“好像真的是某个地方
可以改一下”,那就代表这个评论其实是有价值的,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我觉得重点不是去反驳外界的评论,而是你要懂得怎么利用这些声音。把问题带回队内讨论
、交给选手,这才是交流。
身为教练,我觉得我的责任并不是每件事都要教,而是要问对的问题。因为真正在场上操作
的是选手,不是我。他们才是最了解现在 meta 的人。我的角色是观察、是提问,把可能的
方向抛出来,让他们去思考与成长。
如果教练什么都自己定,叫选手“照着做就对了”,那其实效果很有限。选手如果只是执行
,而不是理解,那在场上也打不出我要的东西。所以我们的日常其实一直都是在讨论,在问
问题。
谈Rest和Driver
Method:
你觉得 Driver 和 Rest 在游戏打法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Chawy:
我觉得 Rest 有点太乖了,像 Driver 是今年我带他之后,我觉得他越来越有自信。他会给
队伍很多很正确的 call,很多观念也都蛮清楚。
比如说,有时候他觉得这波不能打,他就会直接说“不能打就不能打”。如果队友要跟他换
线,但他觉得这个换线不能玩,他也会直接讲:“这波我不能换”。
但 Rest 就是真的很乖,你叫他去死他就去死,叫他换线他也就换。他很相信队友,基本上
你叫他干嘛他就干嘛,也不想因为自己做错什么让队友难做。
但换个角度讲,其实有时候是他太信任队友了,信任到他不会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讲出来。像
是他可能知道换线会炸,但他不会说。他会觉得“我不要搞乱队友的 call”,就跟着走,
然后结果就变成他在场上的表现有点绑手绑脚。
Method:
一个较为主动,一个较为被动
Chawy:
我觉得这就是 Rest 的一个缺点,所以其实这几个月,我一直在帮助他调整,想把这个状况
改掉。他的操作跟游戏理解其实是好的,但在队伍里的表现太被动了。他现在不是过去那个
在 JT 当大哥的 Rest,不再是那种“我说了算”的状态。
现在变成“你们说了算”,他会把主导权交出去。我就在想办法慢慢把他找回来,让他知道
:他的声音其实很重要,他的判断在队伍里也有价值。不是队友说了什么就直接照做。
因为像我们在讨论要不要换线的时候,下路会看 Rest。下路可能觉得“这波换线时机很好
”,但那不一定是上路的最佳时机。
如果是 Driver 的话,他就会直接说:“不要,这波再多吃一波兵再换。”他会回馈、会讲
自己的判断。但 Rest 比较少给这种回应,他会选择照着走。
所以我觉得这就是 Rest 现在可以进步的地方,而他自己也有开始在尝试做出调整。
Method:
你觉得 Rest 到目前为止,有在这方面成长吗?
Chawy:
进步是有的,我会一直提醒他或念他:“你现在在干嘛?”或者是团练的时候我会问:“你
今天团练的目标是什么?”就是让他自己有一个方向,知道要朝哪里进步。
因为我自己也当过选手,我知道有时候选手在打训练赛会变成 autopilot 模式,人在线上
,但脑袋没有在动,就只是一直打,没有真的在思考,这样其实不会进步。
所以身为教练,有时候就是要帮他们设一些小目标。像是:“你今天团练要注意哪个环节?
”、“你需要多跟队友沟通些什么?”或者“你最近在团战表现比较弱,那你今天就专注在
团战的处理。”
给他一个清楚的目标,进步的方向才会比较明确。
谈赛区差异与团练
Method:
那你怎么看待不同赛区之间的训练文化差异?
Chawy:
我觉得各有各的好,像是 LPL 他们现在的训练量真的很硬,就我所知, AL 或是一些 LPL
前段班的队伍,他们的训练赛是 2 点、7 点、10 点,甚至之后还继续打训练赛。
这种风格有它的优点,你打得越多,对手用的东西就越多,你可以学到的内容就会更多,视
野会更开。但同时我觉得也真的很累、很疲劳,长期下来,不一定是好事。
像欧美那边,他们就比较极端,每天 12 点到 5 点准时下班。他们也不太打 solo,只打那
五场团练。只要你这五把内容是有效率的,其实就够用了。
但当然这个模式的缺点是,如果那五把没学到东西、节奏又很快就结束,那你那天等于是白
练,什么都没吸收到。
不过欧美队伍有个很明显的优势,就是他们心态真的都蛮好。因为他们团练时间短,相处时
间就比较少,相对摩擦也比较少。你也知道,选手在一起时间越长,越容易有摩擦,如果那
些摩擦没处理好,整支队伍就很容易出问题。
所以我觉得,最理想的状况是找到一个平衡。我们现在就是这样操作,需要多练的时候就多
一点,气氛不好或状态有点累了,就收一点。我自己会抓一个节奏,观察队伍状况和氛围,
再来做调整。
Method:
你在抓训练强度和承受度之间的平衡时,会怎么安排?
Chawy:
我主要是观察选手的状态,因为我们是住在一起的,所以相处时间很长。我会先看团练的状
况,比如团练过程中有没有吵架,如果有,那我第一件事就是解决问题。
但如果情绪问题还在、气氛没有好转,那我就不会逼他们继续练下去。因为在那种状况下,
选手其实是不想讲话的,也没办法专心沟通,那你硬逼着打,其实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当然,这样的做法有好有坏,老实讲,每一支能拿世界冠军的队伍都是很拚命练习,所以我
们离那样的标准,其实还有一段距离。不只是实力,包含队伍的整合度、处理压力的方式都
还没到那个层次。
但话说回来,我也不觉得我们一定要去复制那些冠军队伍的方式。我们的实力本来就没那么
强,所以我们应该要走自己的路。
就像欧洲,每次都有人说他们心态好、打法活,他们也常常打到四强、二强,但他们就是没
拿过冠军。相反地,那些夺冠队伍通常是拼得很极端,他们的选手在访问时也会透露出抱怨
,那些过程其实是很辛苦的。
所以我会尽量做到平衡,我们不是想要选手打一季、拿个好成绩、然后就对这个游戏彻底厌
倦了,那样对他们未来也不好。
我宁可我们是那种可以一直打下去、每年成绩都不错,选手打得开心,也爱这个游戏。这样
就算没有世界冠军,至少你的人还在,你还有热情,那对每个人来说,反而更长远、也更健
康。
补充谈meta的部分
Method:
那在每次版本更新的时候,你是比较倾向分析数据,还是会以跟选手讨论为主?
Chawy:
我觉得这个最重要的还是经验。像我们在 First Stand 表现比较好的原因,主要就是我们
对版本的理解比其他队快很多。我觉得这是我自己的一个优势,当时 First Stand 开始前
的几个大赛区冠军,几乎都是理解版本的优势,换线是胜利的关键。
结果 First Stand 当下那个版本变成了“正对线版本”。我一看到 patch note 出来马上
就意识到,这会影响非常大。所以我立刻就跟选手们说:“我们已经拿到冠军,但你们要知
道,接下来国际赛是正对线的版本,我们必须开始准备。”
然后我就开始跟他们讲一些核心观念,毕竟我打 LOL 已经差不多十五年,我很清楚正对线
要怎么打、节奏怎么抓。所以我会尽快把选手的理解拉过来,让他们的观念进入到新版本的
节奏中。
虽然这个赛季 Riot 又把换线版本砍掉了,但我们还是拿到冠军。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当时
跟 HongQ 还有上路选手说:“现在没有换线了,那你要怎么让 BP 赢?”
我说:“你们中上两路要互相能玩,这样才有办法弹性处理。中路要能玩上路的角,反过来
也一样。就算 BP 当下没有做得很完美,但你们只要能互换位置,就有办法在游戏中弥补掉
BP 的劣势。”
这其实是之前像 Griffin、或是HLE、这些有 Chovy 的队伍常常在做的事情。Chovy 很多时
候就是这样,要嘛他拿个雷尼克顿在中路,要嘛他就直接上去打上路,然后上路选手反过来
补中路。
所以我会尽早跟选手说:“Meta 很快会这样改,你们需要开始练什么、要准备什么组合,
甚至心理准备都要有。”
我觉得这些,就是教练该做的事情。而我们这段期间在这方面做得算不错,所以我们才能更
早适应版本变化、跟上 Meta,甚至领先一点。
谈BP
Method:
那可以请你分享一下 BO5 系列赛中,局与局之间的 BP 准备怎么运作吗?像你说的,第一
场通常是前一两天就排好了,但从第二局开始,考虑到还有选手上厕所、换人之类,其实真
正讨论的时间也就五到七分钟,这整个过程你是怎么安排的?
Chawy:
第一局 BP 完回来,我第一个会关注的是我们前期的表现。像是前期战术执行得怎么样、有
没有做到我之前安排的,比如眼位、一等的站位这些。这些我快速确认之后,接下来比赛节
奏会进入一个比较缓的区间,我的注意力就会转到下一把的 BP。
这时候我会先把剩下还能用的角色列出来,开始分析:哪些角色变得更强、哪些 OP 角已经
被拿掉,哪些会因此跳出来。所以 BP 虽然看起来时间短,但其实你有办法一边看比赛、一
边提前构思,就能把这个时间用得很有效率。
像我通常会在选手主堡爆炸前就开始思考下一场的 BP。那选手下来之后,我第一时间会让
他们先去上厕所,因为我们通常第一把会赢,所以需要等待对方选边,我就跟选手说:“你
们先去上厕所,等他们选边完再回来讲。”
这也是为什么转播很常拍不到我们队伍在讨论,因为我们都不在(笑)。
回来之后我就会给他们几个方案。我觉得 BP 最重要的关键之一是“弹性”。因为你心里认
为最好的 BP,不一定是选手觉得最舒服的,所以我会给他们两到三个方案。
举例来说,我会说:“我们可以抢中野,这是版本强势区。”因为中野如果我们拿了对面可
能会没东西选,我把这些可能性都列出来给选手听。
我也会问他们:“如果你是对手,你会给我们什么角色?”让他们站在对面的角度去思考。
这样选手会动脑,而不是被动执行。
我觉得价值在于问对问题,你只要问对问题,就能带出正确的判断,也能让选手在压力下更
有方向。
当我们确定走哪一套后,就会进入最后准备。这阶段最麻烦的就是,如果对面在 BP 上完全
变阵,比如突然 Ban 掉一些我们没预期的角色,甚至直接乱 Ban 开大招,那时候教练的角
色就很重要。
这时候我会马上做判断,可能说:“这边我们要改 Ban 谁,为什么。”在短短的 20 秒内
把这些资讯讲给选手听。我觉得这就是教练存在的价值。
Method:
选手有时会在 BP 当下突然跳出一些预期外的想法,在时间紧迫的时候你会怎么选择呢?
Chawy:
这种情况其实蛮常见的,我通常会先说:“我们剩中野,那中野这边我希望走什么方向。”
如果某个选手突然跳出一个选角,比如卡蜜儿,但这脚色符合我们的阵容需求,那我通常会
直接说 OK,因为我知道那个选角在这个 BP 里面是合理的。只要这角色拿出来,不要送头
,我们就会赢。
但也有被我拒绝过的时候。通常是休息时间时,有选手会提:“要不要玩这个?”但那个选
项不是我们练过的、或跟整体 BP 不太搭,那我就会说明理由:“为什么我这边想这样选、
为什么跟着这个比较好、为什么你提的版本会比较危险。”
只是如果是在 BP 的 30 秒内,其实是很难拒绝选手的,而且我也不太喜欢在那个时间点去
否定选手。因为如果你强硬地拒绝,逼他去选一只他没信心的角色,那他上场其实是不会有
“赢的画面”的。他的脑子会空白,不知道该怎么打。
最后是谈他过去教练的部分还有一堆,先贴这些就好
作者: MillerReggie (大嘴米勒)   2025-06-24 00:59:00
内容很多 但很顺的看完了...
作者: Padkomywaifu (政治正确去吃屎)   2025-06-24 01:13:00
有料
作者: YoZiyoyololz (YoZiyoyololz)   2025-06-24 02:33:00
071能把休息哥搞成这样zzz
作者: AdmiralAdudu (嘟嘟噜都大都督)   2025-06-24 10:15:00
有料
作者: betterbutter (呱呱呱)   2025-06-24 11:02:00
爱大将
作者: Apricity4189   2025-06-24 11:53:00
讲话逻辑通顺真的好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