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现在各路的走法是怎么来的啊

楼主: fkc (Mr. 男子汉)   2017-07-25 23:47:18
有人的说法把时间序搞错了ヽ(・×・′)ゞ
身为一日迷只好出来讲一下故事了
1+1+1+2 的走法发源?
最早传说是来自 Dota
也就是说 LOL 在开天辟地、睁开眼睛的那一瞬间
“这里有三条路,可是我们有五个人,要怎么办?”
(・ー・)............
(‧Д‧)‘两条路各配一个、一条路配两个,剩下一个边缘人滚去啃树皮’
这时候,就有 1+1+1+2 的走法
但请注意,这不是 EU 流 (EU Style)
后面为了方便说明,我们先给这时期的战术起个名字,就叫史前流好了
什么是 EU 流?
史前流后来发展到了末期,呈现出来的样貌
上路 AP、中路 ADC 、下路 坦*2 或者 坦+SUP,打野边缘人不重要。
有人也称这样的配置叫做 US Style
一直到了 Dreamhack S1 LOL 的世界大赛
欧洲队伍将相关配置做了更动
AP 拉到中路去对抗前期发展弱势的 AD
ADC 拉到下路,让 SUP 辅助发育
坦则拉到上路去扛压
打野继续当边缘人
结果效果出奇的好,用过的都说赞、考试都 100 分,至此之后大家都这样出!
这时候才有了 EU 流 的名称出现。
JG 啃树皮、SUP 只能出眼的时代?
当时的游戏机制(野区、经济、经验分配)并不成熟
这两个位置的大部分经济效益都是来"辅助"剩下的三路
角色均以"功能取向"为主;反正也没啥经济出装了
因此
你要当时的 S2 打野选手
要像现在的打野选手又能 R 闪又要神踢的
别闹了,那时候他们不是这样玩的。
当时就丢丢菜刀追着人跑就能过日子了。
换线(lane swap)、游走流(Roaming)、41分推(Split Push)?
其实都可以算是 EU 流的延伸,一种战术的应用
主要原因在于 EU 流的主要架构 (ex:经济分配) 没有重大变化
只是就当时的双方阵容、选手状态、地图机制(抢龙、抢塔、抢视野)
来做的战术调度
最常被提到的 M5 的辅助游走 (Sup Roaming)
其实也没有脱离 EU 流的这个框架太多
真的要说他们打破 EU 流的话,其实还有待商榷
国外也有讨论过一阵子,思考这到底算不算开启 EU 流的新解
但讨论到最后,有点见仁见智就是了
现在的 EU 流 ?
现在英雄角色的变化性已经比五年前还要多得非常多
EU 流的解释,变成非常拢统
已不再单纯用角色属性配来分配路线
只是不少人认为依照路线来为角色属性来说明,是最快的沟通方式
因此,造成有时候让人听得莫名其妙的情况发生。
(‧Д‧) ‘中路 ap 先! 请换!’(秒锁 劫or犽宿)
角色属性模糊后的 EU 流?
随着时间的演进,角色越来越多、地图机制也一直再改
上路
坦或斗士基本上就是看当时的 Meta 到底发展到什么情形
强调前期、线上,就是斗士;强调后期团战,就是坦
打野
讲难听一点,每年世界赛版本野区都长不一样,赶羚羊。
中路
谁 OP 谁上
ADC
就看最近比赛版本吃啥
吃攻速、爆击 = 普攻型 AD
吃穿透、-CD = 技能型 ADC
只能吃屎 = 功能型 ADC
SUP
同理。有时候还要看自己队伍 ADC 是什么德性.....
───────────────────────────────────────
如果真的要定义目前 EU 流的本质
建议还是以战略上的经济分配模式来作定义会比较好
如此一来,就不会因为各路的角色属性变动,造成讨论上的矛盾
当然,这部分也是见仁见智啦
───────────────────────────────────────
差不多就是这样
我一日迷啦! 说错不用负责任啦!
阿我都一日迷了! 你还要怪我? 奇怪捏~ ヽ( ゚ ∀ 。)ノ 摆出《前进高棉》的姿势!
作者: yowhatsupsli (卖火柴的小女孩)   2017-07-26 00:42:00
吃屎型AD,笑死XDDD
作者: Trippinglove (Mr.Wang)   2017-07-26 01:23:00
看完这篇,觉得自己老了好几岁... 从S1末期开始玩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