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为何印尼人很少说官方语言印尼语

楼主: CCY0927 (只是个暱称罢了)   2018-08-06 18:07:29
https://www.bbc.com/ukchina/trad/vert-tra-45074152
为何印尼人很少说官方语言印尼语
大卫.费特林(David Fettling)
2018年 8月 5日
在印度尼西亚日惹市(Yogyakarta)一个安静街区的路边小摊上,一名妇女切碎番茄、豆
子和菠菜,还有一个红辣椒,再拌上花生酱,然后将做好的印尼什锦沙拉(lotek)递给
那些骑着摩托车排队或坐在蓝色塑胶凳子等候的顾客。她对我充满着疑问,好奇我是谁,
而我对她也有着同样的感觉。为了与她这样的当地人聊天,我搬到了印度尼西亚居住,还
参加了印尼语的强化学习班。但即使我已上了数百小时的印尼语课程,今天我仍然听不懂
她在说什么。
她说的每句话我听起来像是只有半个音节。我确实能听出一些熟悉的单词,但是少得可怜
。我想知道她在这个城市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她对这个年轻的民主国家以及作为世界上人
口最多的穆斯林国家,其政治和文化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有什么样的想法。但我并没有得
到答案。
她把我买的食物用报纸包好递给我,我能读懂报纸上的文──'标凖印尼语(Bahasa
Indonesia baku)',我心想,这就是教科书用的印尼语。我的老师在课堂上将这种语言
称为"Baku"(印尼语中意为"标凖形式"),强调这是我们正在学习的印尼语的标凖版本,
这是国家的官方语言。老师强调补充的这句话在那时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但现在我才知
道那是多么的重要。
现在东南亚地区,组成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现代国家的数千个岛屿至今仍有
数百种语言流通,而印尼语的前身马来语在一千年来因为东南亚海洋贸易的需要,成为这
个地区贸易和交流之用的通用语(lingua franca)而得到了发展和传播。马来语被认为
语法简单,无社会等级意识,比其他地区语言更容易学习。虽然几乎不是任何族群的母语
,但随着印尼马来地区各民族的交往沟通,马来语逐渐成为他们彼此沟通的通用语言。
然后,在20世纪初期,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者在策划脱离荷兰殖民统治而独立时,一致同
意将拥有着较大词汇量的一种马来语改良版本,命名为印度尼西亚语,以作为即将独立国
家的官方语言。根据康奈尔大学的印度尼西亚学者本尼迪.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
)的说法,马来语"简单而灵活,可以迅速发展成一种现代的政治语言"。
选择印尼语目的是为打破民族沟通障碍,促进300多个民族融入新的国家,印尼独立在
1949年正式得到承认。当时的想法是,不把任何主要的民族,包括爪哇人(爪哇语作为一
种高度复杂的语言有大约40%的人口在使用)所使用的母语作为官方语言,这样才不会产
生或强化各民族间的不平等,新生的印尼语将有助于印尼这个多民族国家维持统一。
但实际上,事情并非如此简单。今天,标凖的印尼语并没有与马来语有太多不同之处,人
们很少在日常交谈中使用。听到我说起在路边摊与当地人聊天时遇到困难,我的语言老师
安迪妮(Andini)告诉我,人们认为印尼语太过'kaku',即印尼语死板和僵硬之意。此外
,人们有时会发现印尼语不足以表达他们想要的东西。安迪妮承认,她经常有着这种挫折
感,有些时候印尼语无法将意思表达清楚,她就想要使用她家乡的东爪哇方言中的词汇和
表达方式。
产生这个问题的部分原因在于印尼语本身:印尼语比大多数语言的词汇量少。《雅加达邮
报》的安迪.巴俞尼(Endy Bayuni)写道,印尼小说翻译成外文后往往好过原著,而外
国小说翻译成印尼文读起来会嫌"累赘和重复"。但也有一个政治层面的原因。根据波士顿
大学人类学副教授南希.杰史密斯-荷服勒(Nancy J Smith-Hefner)博士的说法,因为
印度尼西亚人是在学校学习印尼语,然后成年后也主要是在政治演讲中听到这种官方语言
,他们便将印尼语与社会的单一化视为一体。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1998年的苏哈托(
Suharto)独裁统治期间,因大力提倡印尼语,扼杀了许多个人和文化表达形式,印尼语
的单一化现象更加严重。奥克兰理工大学文化、话语和传播研究所的奈尼.马丁-安娜提
阿斯(Nelly Martin-Anatias)解释说,正因为如此,那些说印尼语的人在印尼很容易被
看着是"装腔作势、书呆子气,或浮夸炫耀"。
事实证明,由于印尼语的过于简单和呆板,这个为了统一印度尼西亚国家的语言实际人为
制造了一个新的障碍,那就是阻止了国民之间更深层次的沟通。印度尼西亚人为了突破这
个障碍,在生活中使用的是适合其特定地区、特定辈份和社会阶级的极富个性的语言。
对标凖印尼语感到不满的印尼国民有很多选择。印度尼西亚有着数百种地区语言和方言,
有时当地人只讲当地语,有时则将当地语与标凖印尼语混合使用。我所在的日惹市位于爪
哇岛的中心地带,也是历史悠久的爪哇文化的传统中心。在日惹,爪哇语十分常见,有些
爪哇人使用爪哇语是为了表达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自豪感。一个食品供应商每天早上都在我
所在的街道上推着他的木制小推车卖soto ayam(印尼语意为辣鸡汤),和他谈话时,他
经常会混入爪哇语,让我们的谈话变得很难理解。最近有个问题他重复问了我三次,我才
听懂。原来这是表达他为自己民族文化遗产而骄傲:我看过 wayang kulit(印尼语意为
皮影戏)吗?那也是经典的爪哇文化表演。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成为通俗的印尼语的新领地,印度尼西亚的年轻人继续形成他们
自己独一无二的,更酷的语言变体,兴高采烈地挑战着老人家对语言的理解。印尼可以说
是亚洲言论最自由的国家,年轻的印度尼西亚人是Twitter、Facebook、WhatsApp和
Instagram的狂热粉丝,他们在这些社交平台上用新词和外来语(borrowed words)发展
著自己的语言。当安迪妮和我在课堂上浏览印尼人的推特时,网络俚语的频繁出现使得我
三不五时就要停下来仔细理解词义。
马丁-安娜提阿斯告诉我,通过补充各种非正式和地区性的语言,年轻的印度尼西亚人在
交谈时"建立了亲密和认同感",这样他们才能更凖确地传达情感,表达需求并讲笑话。
然而标凖的印尼语仍然是我在这里交流的最佳方式,而对我来说,这种语言达到了其最初
的目的。当我使用标凖的印尼语时,我很欣慰地发现仍有不少人十分高兴地与我交谈。当
某人以我容易理解的方式与我说话时,我能感受到对方的重视,知道他们很可能是为了我
的方便,改变自己说话习惯,这是他们对我有意识的包容行为。
这是发生在我乘坐一辆摩托车出租车从教室回家时的一件事。我能完全了解载我的年轻司
机所说的每一句话。他的问题都使用简单的短语:"在你的国家现在是什么季节?"; "在
你的国家有叫车软件吗?"。对我的问题,他也力图以最清晰的方式回答。我尴尬地说了
一个刚刚记住的俚语,他对我竖起了赞扬的大拇指。
要知道何时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何时运用单一的语言风格,以及如何成功地平衡统一或
多样性的不同冲动──这就是官方印尼语以及印度尼西亚面临的挑战。
阅读英文原文:https://bbc.in/2Kwx8dZ
作者: tbrs (小小光芒迷)   2018-08-18 16:39:00
世界第四大人口国的国语
作者: kochiyainori (东风谷 祈)   2018-09-29 01:00:00
网络上的印尼人超爱用网络用语和各种缩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