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经] 《五戒相经笺要》第三集

楼主: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22-04-06 04:08:09
五戒相经笺要  悟道法师主讲  (第三集)  2009/4/22  中国山东省海岛金山
寺  档名:WD11-003-0003
  《五戒相经笺要》,佛陀教育网络佛学院的同学,大家好,阿弥陀佛,请放掌。我们
今天接着继续跟大家一起来学习《弘一大师演讲录.律学大意》这篇文章,上一集我们跟
大家学习到持五戒,大师讲到受持五戒这段。大师给我们讲,五戒并不一定一次完全受,
可以斟酌我们现前可以做到的,看受哪几条。比如我们在五戒当中可以做到一条或者二条
,或者更多,三条、四条,都可以随自己的情况来受,不一定一次全部五条戒统统受。
  上一集我们读到文章里面,大师给我们建议的,大师讲杀生跟妄语这两条戒有大小不
同,大就是重大的,小就是比较轻微的。比如杀生,你去杀人,这是比较不会去犯。我们
学佛,在家出家四众弟子,也有很多人都吃长素,一般人的杀生、吃众生肉,可能我们也
不会去犯;但是在生活当中有意无意的去伤害到这些微小动物,像蚂蚁、昆虫这类的,可
能就很难避免。妄语,也有大妄语、小妄语。大妄语,经上讲,自己没有证果,刻意去骗
人说自己证果,或者现在有很多人讲他是什么佛、什么菩萨的,为了贪求名闻利养,造了
妄语,这是属于大妄语。举出一个例子,当然大妄语相关的还有很多。这对我们一般听经
明理的佛弟子大概也不会去犯重大的妄语,但是生活当中一些小妄语很难避免。口业含盖
的很广,而且口业是最容易造的,有些小过失有意无意的犯了口业,这个也很难避免。因
此大师给我们讲,杀生、妄语大小不同,但是要持到很清净也相当的不容易,所以大师给
我们建议可以先受不邪淫、不饮酒,他说这两条对我们现前来讲比较容易。大师是民国初
年的人,那个时候的社会风气要是跟现在比较,又是一百八十度的差别。在现在这么开放
的世界,实在讲这两条戒也跟着有相当的困难,不像当时,社会还相当的保守,现在是完
全开放的社会。我们一定要知道他讲这个话的时代,知道这个历史、地理,当时的社会情
况。如果延伸出去,包括其他国家地区,各地方的风俗民情,这个都有所不同。当时在我
们中国地区,还算是相当保守,特别在乡下。因此,大师当时提出,不邪淫、不饮酒这两
条比较容易守,先受这两条。但我们到了今天,读到大师这篇文章,再看看我们现前社会
,跟当时完全不一样。这个我们要再重新去思考了。
  最后大师给我们讲,他说盗戒是最难持的,特别强调偷盗戒这条戒是最难。如果对不
偷盗这条戒的戒相没有十分的明了,他劝我们不要“率尔去受”,也就是说不要轻易就去
受,“可以稍缓”,可以慢一点,等到你把不偷盗这条戒的戒相,完全通达明了,知道怎
么受持,再去受。这是上一次我们学习到这个地方。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理解到,成为一
代的祖师大德,讲话、做事都很务实,不夸张,他要求很实在、很实际,能做得到我们去
受,做不到我们先不要受,这个态度是正确的。这也如同我们净老和尚(净空老教授)以
前常常在讲席当中提到,章嘉大师给他讲有关持戒这桩事情,大师跟他讲:“学一条就去
持一条,学两条持两条”,跟弘一大师讲的是完全一样。因此对于戒我们要发心去学习,
才知道五条戒我们能做几条,能做到的先受,还做不到的暂时先不要受,等到我们真能做
到了再受,这是大师给我们开示的。从这个地方来讲,五戒不一定完全受,可以分开受,
而且可以选择性的,你现在能做到哪一条,先受哪一条。
  如果很多人在一起受戒,这就有困难。所以下面大师再给我们补充说明,这里给我们
讲,“现今受五戒无法个别受,都集体受。俟受戒后,自己再斟酌取舍,未为不可。于自
己所不能奉持数条,可以在引礼师前或俗人前舍去,这样办法十分妥当。倘有人怀疑,于
此大众混杂扰乱之时,心中不能专一注想,或恐犹未得戒者,不妨请其他善知识再重复受
一次。”这段话讲到现今,这是弘一大师那个时候,在道场、戒场受戒,也没有办法个别
来受,因为个别受才有办法适合每一个人。有的人他五条戒都受,可以在一起集体来受。
有的人他只能受四条,有的能受三条,有的人受两条,有的受一条,这有选择性的,可能
同样能受一条戒,但是受戒的戒法也不一样。比如说能受一条的,有的人他先受不邪淫这
条戒,有的人他先受不杀生这条戒。同样是一条戒,但是戒的性质不一样,那就不能一起
受,就要分开,一个一个来受。在佛陀的时代不但受戒,三皈依都是个别受,三皈依没有
很多人一起受,是一个一个受。只有在一种情况之下可以集体受,就是有灾难的时候,我
们一般讲非常时期,没有时间,没有办法,只好大家一起受。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三
皈依可以一起受,如果在平常是要个别受。
  但是现前我们这个时代也跟古时候不一样,古时候人少,交通也不便,所以求三皈依
的人一次也不会太多。不像我们现在交通方便,整个地球都变地球村,飞机坐个一天半天
,地球绕了半圈。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因此这些活动来参与的人就多,因为交通比过
去方便太多。所以每一次道场办皈依,有的活动比较大,人数都非常多。在过去我们的经
验,每一次大法会圆满,皈依的人少说也有几十个,多则一、二百。有的道场,它办的活
动大,人就更多。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你也没有时间一个一个去受。像我们净老教授,一
九九五年在新加坡《无量寿经》讲圆满,已经晚上十点。这部经讲圆满,当时在场的听众
有两百多个人发心皈依,经讲完再回向已经十点多。过去取皈依的法名都是一个一个取,
每一个人法号不一样;当时不要说个别皈依,就是个别起法号恐怕都要到天亮去了,因此
我们净老教授就临时想到《无量寿经》后面,佛给大家讲的这段开示,也等于是授记,现
在念阿弥陀佛求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将来到十方世界去作佛,统统叫妙音如来,佛号都
叫妙音如来。所以忽然想到经上讲这句话,又想到过去北京黄念祖老居士也曾经说过,他
说皈依的法名可以用同一个,于是就采用妙音。所以当时《无量寿经》讲圆满,给大家皈
依也等于代替佛跟大家授记,大家有缘听到净宗第一经,发愿念佛求生净土,将来成佛都
叫妙音如来。所以现在在净宗道场,我们净老教授给大家皈依,皈依证印的法号都一样,
都叫妙音。这也是应付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情况。三皈、受戒都是个别的,如果在一个大
活动、大法会,集体来求受三皈五戒,当然没有时间一个一个受,现在是时间的问题。在
这样的情况之下受五戒,那就大家一起受,反正你做得到做不到就一次全受。过去我在家
的时候,大概三十年前,我大哥给我拉去受五戒,我说现在还不行,他硬把我拉去,也是
一次全部受完整的五戒。这是讲集体的,都是集体受。
  有的人集体受了五戒,有的戒还做不到怎么办,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讲一个方法,“俟
受戒后,自己再斟酌取舍”。就是你五条戒都受完之后,自己再斟酌,哪一条你做得到,
你就先受这条;还做不到,这条戒先舍掉,舍戒“未为不可”,大师给我们讲,这样也未
尝不可,也是可以的。“于自己所不能奉持数条,可以在引礼师前或俗人前舍去”。舍戒
,你对于自己不能奉持的几条戒,比如说不偷盗很细,我们没有把握,你可以在引礼师前
面讲:我受了五戒,这条戒我目前还没有把握能做到,这条戒我先舍,以后能做到再来受
。你受戒出了戒场,要再去找引礼师恐怕也不好找,引礼师是在戒场给你引礼的,比如做
司仪的、或者敲引磬的,这都是引礼。不过也不一定在戒场的引礼师,其他道场有出家众
也可以,就在一个出家人面前,你对他讲,只要他听得懂你的意思就可以,你跟他讲完之
后,这条戒就舍了。出家人找不到怎么办?俗人前也可以,俗人就是一般人。一般人的标
准就是你讲的话意思他听的明白,这样就可以。就是不能去找一个神智不清楚的,植物人
、老人痴呆症、神经不正常,你不能找那样的人。要找一个正常的,你跟他讲的话,你讲
的意思,他明白,跟他讲,你这几条戒就舍了。“这样办法十分妥当”,大师给我们讲,
这个办法很妥当,也很方便。
  “倘有人怀疑,于此大众混杂扰乱之时,心中不能专一注想,或恐犹未得戒者”。这
是讲集体受戒会有这种情况,特别在一个大法会圆满,人愈多,如果秩序处理不好,可能
就会扰乱我们心的专注,我们专心去注想受戒这桩事情会受到干扰。就是人多,没有秩序
,乱哄哄的,戒师在讲三皈五戒,他也没有专心在听,或者听也听不明白、听不懂,在这
样的情况之下,可能是受个仪式,他并没有得戒。这是讲如果有人怀疑,在当时集体受的
情况可能没有得戒,因为在大众混杂扰乱的时候,心中不能专一注想,恐怕没有得到戒,
在这样情况,有这样的疑惑,“不妨请其他善知识再重复受一次”。你可以再到其他的道
场,或者另外有授五戒的,你可以请他再给你重复授一次,这也是一个补充的做法。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万不可轻视三皈五戒。老实说,菩萨戒不容易得的,沙弥戒
及比丘戒是不能得的,无论在家出家所希望者,唯有三皈五戒,我们能得三皈五戒就很好
了。因受持五戒,来生定可为人,既能持五戒,再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临终时定能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段话我们要特别注意。“万不可轻视三皈五戒”,万是千万,千
万不可以轻视三皈五戒。大师这番话是当时在泉州一个寺院道场,举办出家三坛大戒,所
以对像都是对出家人讲的。现在包括我们在家人、出家人,都不可以轻视三皈五戒。一般
我们觉得三皈五戒好像没有什么,大师在此地老实给我们说明,“菩萨戒不容易得的”,
你要得到菩萨戒的戒体是不容易得到;“沙弥戒跟比丘戒是不能得的”,菩萨戒是不容易
,不容易是比较困难,但是还是有希望可以得到菩萨戒,讲到沙弥戒跟比丘戒,大师给我
们讲不能得的,就是你得不到的。这桩事情后面大师还会讲到,我们留在下面再讲。这是
告诉我们,“无论在家出家所希望者,唯有三皈五戒”。这句话就是讲我们佛门四众弟子
,在家二众、出家二众,我们现在所希望能够去落实的,唯有三皈五戒。三皈五戒,我们
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这篇开示里面也有讲到三皈五戒,提到三皈五戒。因此我
们对三皈五戒,不但在家学佛的弟子,包括我们出家的佛弟子,都要很重视。所以往往我
们一出家,不知道从三皈五戒学习。所以我们一出家,最少也要先学个沙弥戒,进一步再
比丘戒,最后再来学菩萨戒。大部分我们现在出家人的观念都是这样的,这个看法也非常
普遍。这个原因就是我们现前这一代的出家在家四众弟子,对于戒律学方面这些常识我们
理解得不够,没有深入、进一步去理解。
  我们看到近代中国佛门大家公认的律宗大德弘一大师,他一生对戒学方面下很深的功
夫,因此他给我们讲的话都有根据,都是很实在,很务实的,我们应当要深信不疑。所以
我们不管在家出家,能够得三皈五戒就很好了,“因受持五戒,来生定可为人”,你五戒
持好,来生得人身就没问题。“既能持五戒”,你能够受持五戒,“再念阿弥陀佛名号求
生西方”,临命终的时候一定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几句话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持戒
念佛,持三皈五戒,念阿弥陀佛,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往生是最稳当的。如果不
持戒念佛,这个还是没把握,不能说一定不能往生,但是就比较没有把握;如果能持戒念
佛,这是决定有把握。因此古来祖师大德,佛在经上不断给我们劝导的就是以戒为师,老
实念佛。往生西方要有决定把握,以戒为师,老实念佛,我们两方面都不能够疏忽,这一
生才有决定性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希望。希望我们同学,大家在这上面共同来勉励。
  我们接着再看下面一段,“就我自己而论,对于菩萨戒是有名无实,沙弥、比丘戒决
定未得;即以五戒而言,亦不敢说完全,止可谓为出家多分优婆塞而已,这是实话。所以
我盼望诸位要注意三皈五戒。”这段话是弘一大师就他自己的情况来讲的。因为大师也是
跟一般人一样,出了家去受三坛大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受了戒,大师讲,“对
菩萨戒是有名无实”,有受菩萨戒的名义,但是没有实质的;沙弥戒跟比丘戒是决定没有
得到的。“即以五戒而言”,就是以五戒来讲,大师他也不敢说完全,“止可谓为出家多
分优婆塞而已”,他不敢说出家优婆塞。
  出家优婆塞,在古代明朝末年清朝初年,蕅益大师两位得意的弟子成时法师、性旦法
师,自称出家优婆塞。因为蕅益大师他一生到最后,他的戒只能做到菩萨戒沙弥,他得到
菩萨戒;在声闻戒来讲做到沙弥戒,从比丘戒退到沙弥戒,所以他叫菩萨戒沙弥。他的学
生看到老师这样的称呼,想一想自己的修行也没有办法超过老师,所以这两位弟子自称为
出家优婆塞。就是出了家,实际上在戒律方面,只能做到五戒的出家人。到弘一大师又更
谦虚,出家优婆塞他都不敢称,他只说是出家多分优婆塞”。多分优婆塞就是五戒当中受
三条、四条就叫多分,五戒你受一条、二条叫少分,五条戒全部都受叫满分。多分,我们
根据前面大师演讲的话来看,他说偷盗这条戒他没把握,也就是说不杀生、不邪淫、不妄
语、不饮酒,他确实可以做到;但是不偷盗,他自己说没把握。所以他在这里讲他自己只
可以说是出家多分优婆塞,他能够持这四条戒,“这是实话”,给我们讲这是实实在在的
话。“所以我盼望诸位要注意三皈五戒”。
  所以我们读到这段文,我们对三皈五戒要重新去认识。我们过去在道场也常常给人家
授三皈五戒,但是我们总是没有进一步去深入、去理解怎么落实三皈五戒,大概在佛前举
行个仪式也就完事了,后续的在生活当中怎么去持五戒是完全不知道。我们净老教授给人
家传授的也是三皈五戒,所以皈依证前面一部分是三皈依,后面就是五戒,这都是根据弘
一大师的,弘一大师根据佛陀当年在世给人家授皈依、传五戒的仪式。仪式很简单,但是
受了皈戒,后面怎么去受持,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如果受了,后面不能去持,那也落空

  下面这段给我们讲受戒时候,在什么时候得到戒体。“当受五戒,应知于前说三皈正
得戒体,最宜注意。后说五戒戒相为附属之文,不是在此时得戒。又须请师先为说明五戒
之广狭。例如不饮酒一戒,不惟不饮此地酒店之酒,凡虚空法界之酒皆不饮,余戒准此。
所以受戒功德普遍法界,实非人所能思议。”这段给我们讲,当我们受五戒的时候,是在
什么时候得到戒体?我们应该要知道,在受五戒前面给你说三皈依这个时候正得戒体,得
戒体是在给你授三皈的时候得的,所以在受三皈的时候是要特别注意,最需要注意的。注
意就是你的心要专注,不能想其他的事情,专注听三皈依。我们在道场也常常给人家授三
皈五戒,三皈依受完,然后礼佛三拜,再受五戒,那个时候是讲五戒戒相,那个是附属之
文,不是在那个时候得戒的,而是在受三皈时候得戒的。
  “又须请师先为说明五戒之广狭”,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必须请法师先为大家说明五
戒的广狭,广是广泛,狭是比较狭小的,这些戒相要明了。戒相就是这条戒的事相,在生
活当中你要怎么去持这条戒,要先说明,这就非常重要。过去很多人去受了戒,戒场戒受
完回来不晓得怎么持戒,产生很多困扰,很多疑惑。这个问题就是没有请法师先给他说明
五戒戒相意义的广狭,先明了,再去受。因此受了戒也不晓得该怎么持戒,到底自己是在
持戒还是在犯戒,也搞不懂,也不清楚。这样受了戒也就得不到戒律真实的功德利益。因
此我们这次为什么在佛陀教育网络佛学院特别开这门课程,主要也是这个原因。因为我们
净老教授为人授三皈五戒,净老教授讲的《三皈传授》已经流通时间很久,也流通得很广
,但是五戒这部分就比较缺乏。所以我们这次跟诸位同学,大家一起来学习蕅益大师的《
五戒相经笺要》,主要的目的也是在此地。《五戒相经》我们来学习一遍,也可以提供给
已经受过五戒的,还有将来要受五戒的这些同修,大家可以参考。
  下面大师举出一个例子说明五戒广狭,就是它广泛的意义跟狭小的意义,讲的也是非
常的浅显,但是义理是深广无际。“例如不饮酒一戒”,他举出不饮酒这条戒,“不唯不
饮此地酒店之酒”,当时大师这个开示是在福建泉州讲的,不但不能喝泉州酒店卖的酒,
泉州以外地区酒店卖的酒都不能喝。说明你持酒这条戒,它跟世间法律上是有些不同的,
它没有受时间或地区性限制,换句话说,是超越时空的。我们世间有一些法律是有时间性
的,也有地区性的。比如说,过去我常常听人家讲,这一个国家地区,比如说在香港这个
地区,政府有明令规定不准赌博,赌博是犯法的,被抓到要受处罚。有一些人喜欢赌,他
们就租一条轮船,从香港出发,轮船开到公海,什么人都管不到(公海就不属于哪个国家
),就在船上大赌一番,然后船再开回来,他也就没犯法。这就是说明它有一个地区范围
,在这个地区不可以做,超过这个地区的范围他做了,法律就管不著,他就不算犯法。就
像我们每个国家的法律一样,在这个地区犯了罪,跑到其他国家地区;在那个国家地区,
只要你不出事情,他不一定会抓你。但是在佛法这方面的解释就不一样,所以特别说明,
它是没有地区性限制,不但这个地方做的酒不能喝,其他地方的酒也不能喝;不但其他地
方,整个地球的酒都不能喝;不但整个地球的酒不能喝,尽虚空遍法界,所有星球的酒都
不能喝。所以,“凡虚空法界之酒皆不饮”,就是无量无边,“余戒准此”,其余的戒就
以此类推,跟这个一样。
  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五戒是超越时间、空间,它不会因为时间、空间的不同而有所
改变,超越时空。时间,过去三千年、三万年、三百万年,无量劫以前,现在、未来,无
量劫以后都一样。时间,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时代;在空间,不管你在哪个世界,也都一
样,超越时空。因此下面这段话给我们讲,“所以受戒功德普遍法界,实非人所能思议”
。因为它超越时空,所以受戒的功德是普遍整个法界,实在不是我们人的想像、我们人的
常识所能够去思议的,在大乘经上常讲不可思议。因此我们受戒有这么殊胜的功德,我们
要认真努力来学习。
  下面是要给我们讲八戒。“八戒—具云八关斋戒”。讲到八戒这两个字,我们学佛的
人都知道是八关斋戒。一般没有学佛的人、社会上的人士,我们中国人大概就会想到《西
游记》的猪八戒。八戒就是八条戒,八戒的基础也是从三皈五戒所提升。我们要知道所有
一切的戒律,从三皈五戒、八关斋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都是从三皈五戒的基础
所提升、所发展的。没有三皈五戒的基础,实在讲,后面的戒也学不好。因此,大师在前
面才特别给我们强调,“不可以轻视三皈五戒”。我们在《妄尽还源观》文章里面也看到
了三皈五戒,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你看讲到《华严经》的境界,讲到一生成佛,还这么
重视三皈五戒;换句话说,我们这生要成佛,如果你不从三皈五戒做起,你就成不了佛。
在经文里面佛给我们讲到,我们要特别留意这桩事情。
  八关斋戒是五戒的提升。“八戒,具云八关斋戒。关者禁闭非逸,关闭所有一切非善
事”,这是给我们解释关这个字的意思。关是禁止,闭好像我们闭门,门关起来,关闭一
些不好的,关闭所有一切非善事,非善事就是不是好事,不是好事就是非善事。“斋是清
的意思,绝诸一切杂想事”,这是斋的意思。斋是清的意思,也就是清净的意思,断绝让
我们心里有杂事、心里乱想这些事情,这就符合斋的精神。“八关斋戒本有九条”,八关
斋戒本来有九条项目,戒的名相有九条,八条戒一条斋。“因其中第七条包含两条,故合
计为八条。前五与五戒同”,八关斋戒前面五条跟五戒相同,沙弥十戒前面五条也是跟五
戒相同。“唯五戒不邪婬,斋期则为不婬”,在家五戒讲到不邪淫,但是受斋戒这个期间
就改为不淫。“后面三条是另加的”,后面三条是另外再加进去,所以称为八关斋戒。
  八关斋戒后面大师还有再给我们做一些说明,我们今天时间到了,就先跟大家学习到
此地。祝大家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