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刚经读后感想

楼主: alice622757 (alice)   2017-12-30 17:29:32
六度万行-忍辱
释迦牟尼佛有一世是忍辱仙人,被歌利王截割身体,因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故无生嗔恨。把忍辱当做布施,不仅少了债务讨报的过程,还能修福报,自利利他。故金
刚经中提到: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中有ㄧ篇布施品的文章:大布施取宝利众。释迦牟尼佛当时名
为大布施,为了让贫穷的百姓得到温饱,为了不让贫穷的百姓因贫穷造作恶业,经过重重
困难,深入海中龙宫请求给予如意宝,大布施用佛法和三位龙王交换三个如意宝,大布施
利用如意宝让百姓得到温饱,大布施鼓励百姓修十善业,当时有一些百姓因修十善业往生
天上。大布施行布施后得到成佛的资粮-福报。这种布施的行为就是佛教所说的自利利他
。自利利他是ㄧ种智慧。
大布施的所为就像道德经提到的“上善若水”。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样,可以滋养与
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任何东西。”
佛教所勉励的自利利他精神和道德经的“上善若水”一致。金刚经曰:一切贤圣皆以无为
法而有差别。
玉皇普度圣经中提到:“凡诸世人之心,为一身之主宰。如有所恐惧者,则不得其正也。
如有所忧患者,则不得其正也。如有所好乐者,则不得其正也。如有所忿恨者,则不得其
正也。凡诸不得其正,皆因不安份也,皆因不知命也,皆因不乐天也。”从经文得知,为
人处事没有按规矩行事者主系因恐惧、忧患、好乐和忿恨。对于行事不当的人,应该用同
理心去善解对方。最好能给有恐惧和忧患之人施以无畏,也就是无畏布施。
台湾这几年来经济的变化,不少人都受到影响,希望大家能够透过互助一起成长,做事能
够顾及自身利益,还能造福人群。互相伤害只会带来恶性循环。共勉之。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31 00:11: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6-01-01 01:42: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wugilin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满愿)   2016-01-06 16:39:00
随喜赞叹!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alice622757 (alice)   2016-01-07 21:38: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