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eroct (寒山月)》之铭言:
: 以下是我个人的读经心得分享。欢迎大家提出指正。感恩!
: 金刚经上说:‘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什么意思?
: 既然实无一众生得灭度者,佛又要我们发大乘心,‘众生无边誓愿度’,岂不是戏论?佛
: 在把我们装肖ㄟ吗?
: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今天似乎突然想通了。
: http://dhama00.blogspot.tw/2017/02/blog-post_24.html
这的确没有所谓正确答案的,而且自己的答案也的确会不断改变。
很久没有碰般若的东西,这边很感谢原po,
让我趁这个机会又读了一下,似乎想通了一些东西。
大般若经、金刚经这种般若系的经典是在讲成佛的方法,
基本上是对有实修基础的人讲的。
因为学佛一开始就讲"空""无我",其实一般人听到很容易无法接受,
不是排斥(对"无我"感到疑惑混乱),就是落入断见(不用修)或常见(有个顽空)。
所以佛法在学习上是有次第的,
称做"法次法向"(一个法接着下一个法;有次第地;按部就班地)。
而佛教的"无我"其实是从观照五蕴"无常"而得出来的,
<<杂阿含第33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非是我。若色是我者,不应于色病、苦生,
亦不应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色无我故,于色有病、有苦生,
亦得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比丘!于意云何?色为是常、为无常耶?”
比丘白佛:“无常,世尊!”
“比丘!若无常者,是苦不?”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于中宁见有我、异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
若内、若外,若?、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
如是观察;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比丘!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非我、非我所,如实观察。如实观察已,
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著,无所著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
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另外,分享个人自己的心得,"般若"是要让我们去除执著,获得智慧的,
讲"空"不是空去一切,应该是空去我执,"我人众生寿者相"其实都是我执的一种表现。
而"空是可得的"也是世尊在经上明说的,这就是实修了。
<<杂阿含第80经>>
(上略)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说圣法印及见清净。谛听,善思,
若有比丘作是说:‘我于空三昧未有所得,
而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莫作是说。所以者何?
若于空未得者而言我得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无有是处。
若有比丘作是说:‘我得空,能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此则善说。
所以者何?若得空已,能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斯有是处。
(下略)
所以佛法除了理论,更是实修实证的,基本上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来,
不断的发愿,并且实修精进成长。
我自己实修并不好,不能体会什么是空,也没有智慧,只能用佛菩萨的智慧,
借由读诵经典来找答案,尽量修福修慧而已,这边也与原po互相勉励。
最后我自己认为以成佛为目标的话,"发愿"是非常重要的,
用比喻来说的话,当有能力知道自己在做梦,还会想要帮助梦里那些受苦受难的人吗?
以因果律来思考的话,不断的发愿并且去实践它,就是不切断与众生的因缘,
等到自己稳定下来有大能力时,这些愿不管是大是小也都会从种子成长为大树,
并且随着能力愈高,也越能发广大誓愿,这应该就是成佛之路为何会如此的漫长吧。
到那时,应该也没有所谓慈不慈悲,解不解脱,成佛不成佛的问题了。
以经文来说,若能观众生如幻而行慈,就是"真实慈"(超越慈悲与不慈悲)。
<<维摩诘所说经>>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观于众生?”
维摩诘言:“譬如幻师,见所幻人。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智者见水中月,
如镜中见其面像;如热时燄,如呼声响,如空中云,如水聚沫,如水上泡;
如芭蕉坚,如电久住,如第五大,如第六阴,如第七情,如十三入,如十九界,
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无色界色,如燋谷芽,如须陀洹身见,如阿那含入胎,
如阿罗汉三毒,如得忍菩萨贪恚毁禁,如佛烦恼习,如盲者见色,
如入灭尽定出入息,如空中鸟迹,如石女儿,如化人烦恼,如梦所见已寤,
如灭度者受身,如无烟之火,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文殊师利言:“若菩萨作是观者,云何行慈?”维摩诘言:“菩萨作是观已,
自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是即真实慈也。行寂灭慈,无所生故;行不热慈,
无烦恼故;行等之慈,等三世故;行无诤慈,无所起故;行不二慈,内外不合故;
行不坏慈,毕竟尽故;行坚固慈,心无毁故;行清净慈,诸法性净故;行无边慈,
如虚空故;行阿罗汉慈,破结贼故;行菩萨慈,安众生故;行如来慈,得如相故;
行佛之慈,觉众生故;行自然慈,无因得故;行菩提慈,等一味故;行无等慈,
断诸爱故;行大悲慈,导以大乘故;行无厌慈,观空无我故;行法施慈,无遗惜故;
行持戒慈,化毁禁故;行忍辱慈,护彼我故;行精进慈,荷负众生故;行禅定慈,
不受味故;行智慧慈,无不知时故;行方便慈,一切示现故;行无隐慈,直心清净故;
行深心慈,无杂行故;行无诳慈,不虚假故;行安乐慈,令得佛乐故。
菩萨之慈,为若此也。”
文殊师利又问:“何谓为悲?”答曰:“菩萨所作功德,皆与一切众生共之。”
“何谓为喜?”答曰:“有所饶益,欢喜无悔。”
“何谓为舍?”答曰:“所作福祐,无所希望。”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
尔时师子勇猛雷音菩萨,白文殊师利言:“汝久已得甚深忍,
而不起心作如是解:‘我证菩提。’今文殊师利岂不欲觉悟有情而劝发耶?”
答言:“善男子!我不曾觉悟有情及以劝发。何以故?有情无所有故,有情远离故,
有情无所得故。若菩提可得,是则觉悟有情而有劝发。善男子!我及菩提、
有情俱不可得,是故我觉悟有情劝发平等,不令求于无上菩提亦不退转。
祝大家都能早成道业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