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Zongmi
【中文词条】宗密
【作 者】张春波
(780~841)
中国唐代佛教华严宗兼禅宗的学者。华严宗奉他为五祖﹐禅宗荷泽神会的四传弟子。俗姓
何﹐生于果州西充县(今四川成都东)﹐因常住陕西鄠县圭峰草堂寺﹐世称“圭峰大师”。
唐文宗曾号“大德”。卒后﹐唐宣宗追谥“定慧禅师”。
生平著述 宗密出身豪官家庭﹐幼通儒书。元和三年(807)宗密拟参加贡举考试﹐偶遇荷泽
神会的三传弟子﹑遂州大云寺的道圆禅师﹐言谈相契﹐遂从道圆出家。据史载﹐宗密当沙
弥时﹐从府吏任灌家得《圆觉经》﹐尚未读完便豁然大悟﹐并禀告道圆。道圆认为他有弘
扬圆顿教之才。不久﹐受具足戒。又由道圆介绍﹐赴荆南谒见神会的二传弟子张禅师。后
由张推荐﹐又到洛阳造谒神会的门人神照禅师。贻赞扬宗密为“菩萨人也﹗”元和五年
(810)﹐宗密游方至襄汉﹐遇华严宗澄观弟子﹑恢觉寺灵峰﹐获澄观的《华严经疏》和《
随疏演义钞》﹐读后赞叹不已。从而促使他由荷泽禅宗转向华严宗。不久亲赴长安礼觐澄
观﹐执弟子礼﹐随侍二年。宗密归宗华严﹐又不废禅学。公元816年居终南山智炬寺从事
佛教撰述﹐后又屡受唐文宗诏入宫讲授佛法﹐宰相裴休等朝臣﹐纷纷归崇。后复归终南山
﹐直至终老。
宗密的著述﹐据《宋高僧传》本传载﹐为 200卷左右。重要的有《禅源诸注集都序》 4卷
﹑《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1卷﹑《华严原人论》1卷﹑《圆觉经大疏》12卷﹑《圆
觉经大疏钞》13卷﹑《圆觉经略述》4 卷﹑《圆觉经略述钞》 12卷。其中尤以《都序》
和《原人论》最富哲学思想。
佛学思想 唐代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统治﹐推行儒释道并用的政策。而宗密对三家学说均有
较渊博的知识﹐适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宗密竭力统一儒释道三教的思想。为此﹐首先提出
“禅﹑教一致”的理论﹐以统摄佛教内部各派的思想。所谓“禅”﹐指禅宗内部各派﹔“
教”指禅宗以外的各派。禅宗以佛意进行修习﹐“以心传心”﹐故称“禅”﹐或禅家﹐禅
宗以外各宗以“经”进行修习。经是佛语﹐即佛的教导﹐故称“教”﹐或教家。根据当时
禅家和教家的矛盾﹐宗密提出“经是佛语﹐禅是佛意﹐诸佛心口必不相违”的观点﹐以调
和各宗派。在人的本原问题上﹐宗密分析并评判了儒释道三家的理论﹐提出人的本原即是
佛性的理论。他说:“一乘显性教者﹐说一切有情皆有本觉真心﹐无始以来﹐常住清净﹐
昭昭不昧﹐了了常知﹐亦名佛性﹐亦名如来藏。从无始际﹐妄想翳之﹐不自觉知。但认凡
质﹐故耽著结业﹐受生死苦﹐大觉愍之﹐说一切皆空﹐又开示灵觉真心清净﹐全同诸佛。
”“评曰﹐我等多劫﹐未遇真宗﹐不解返自原身﹐但执虚妄之相﹐甘认凡下﹐或畜或人﹐
今约至教原之﹐方觉本来是佛”(《原人论》)。人的本原是“灵觉真心”﹐是“佛性”﹐
也即是“佛”。宗密认为﹐儒道二教看不到这一点﹐佛教内许多宗派也因根基不同和受佛
教导深浅程度不同而不能完全领悟这一点﹐唯有华严宗人对人的本原有真正的理解。宗密
把佛性问题和人的本原问题联系统一起来﹐明确提出所谓修行即是“返本还源”的理论﹐
这是对佛性理论的发展。
宗密的佛教唯心主义﹐对后来的宋明理学﹐特别是陆王心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