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本身偏好追家庭题材的戏剧,
加上这部是金秀贤编剧的作品(她的几部作品我都相当喜欢),
所以当知道这部要在八大上映时就超期待的。(本人不太习惯在网络上追剧)
这部在八大是接档《五个孩子》(这部我也挺喜欢),
但因为两部戏节奏的差异,一开始似乎有些观众不太习惯《对》剧的步调,
不过我个人倒是觉得还好,大概是因为从日常细琐慢慢说故事的节奏,
一直是我很习惯的吧~
其实这出相对朴实与生活的戏剧,要认真分析的话,
针对故事中的性别议题、韩国文化的剖析等等可以讨论的部分真的很多,
不过我这篇只是一般心得,就比较简单、轻松的挑几个点来谈,我想比较有趣一点。
特别喜欢这部戏的一些过场台词设计,
比如刘博士和妻子在谈论某些家族话题时,
下一幕就直接接该话题所提及的当事人在另外一个地方对相关问题的反应,
抱歉,记性有点差,一时想不出例子......不过有仔细看的应该知道我说的是什么(?)
这种立即性的衔接带有某种说不出的诙谐感,常常看了会心一笑:)
再来,就是剧中对话常常神来一笔的出现某些人生金句,
这些台词真的就是经过历练的长辈对于世事的一些体悟,
有些金句甚至可以窥见一部份韩国文化的脉络,
神来一笔的一两句话,也成为成为这部作品十分有意思的特色。
印象中较为深刻的,是昨天世希在对罗导演的儿子说的一段对话:
“‘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我也想过,
不过不如把‘为什么活着’改为思考‘如何活着’吧~”
(详细台词我忘了,但大概是这个意思)
这段话完全戳中了我啊,虽然在情节中只是无意的一句话,
但背后有相当发人深省的部分......
再来谈几个我比较无感/不耐的部分,
首先是世希一开始发现罗导演有儿子的情节,
所有剧情的叙述和铺陈其实完全合情合理,
但就是对于世希不断崩溃的一些戏份觉得蛮没爱的(大概是受不了歇斯底里吧?)
除此之外,世骏跟娜英一开始恋情的萌芽,进而私奔等等.....我也兴趣不大(喂)
一直到后来两家为两人的事开始进行沟通,
进而达到某种程度的妥协与和解等等,这个环节倒是比较吸引我~
两人出游这段跟世骏母亲去的是同一个地方,这个安排倒是相当有趣。
另外,就是这出戏相当讨喜的人物“宥梨”,
有点少根筋但又没有心机而且坦率的个性真的让人很喜欢,
对于家事等等也相当认真的学习,从对家事生疏到逐渐熟悉,
偶尔还会对世显妈开起玩笑等等......真的相当有意思。
不过关于宥梨和母亲之间的描述真的略显薄弱......
(因为是看八大版的,不太确定是不是有剪掉)
本戏的角色人物众多,编剧在这方面还要处理其他支线的铺陈,
可能也无意在这部分加以着墨吧,不过我倒是觉得有点可惜,
因为宥梨嫁进世显家然后几乎与母亲半断绝关系其实有点不太合常理(?)
其实我个人是相当期待多一点的铺陈和叙述的......
这部分还有一点让我印象相当深刻,一开始宥梨因为本来的大小姐脾气,
所以对帮佣大婶其实挺不礼貌的......
但奶奶对宥梨的一些教诲,真的可以看出一个“苦过来”的家庭,
对于比自己较为弱势的人们的关怀与同理,
这点也可以在刘博士对于世骏说的一些话看出来,
这部分真的相当感人......可见编剧所诉说的不只是一个家庭的故事,
从日常生活的琐事做出发,传递一些对弱势的同理真的相当让人动容。
至于刘家大哥与二哥的部分,我也觉得蛮有新意的,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日式料理店的社长二哥,
大吼大叫的个性与和妻子夏女士之间的互动,
其实偶尔看到二哥对妻子大吼大叫我还挺受不了的,
非常大男人主义的思维啊,但这对夫妻的相处模式又让人感到莫名有趣,
女儿晓希受到“三角内裤”纠缠的戏份每次看我都笑到不行,
家人对话里“三角内裤”来“三角内裤”去的,
害我都忘记了“三角内裤”的本名 XDDDDDD
另外晓希的个性真的超可爱的,
与幼稚园同学兼小学同学的互动既幼稚又有趣到不行......
整体而言,我相当喜欢这出戏,
在平实的家庭互动中对韩国的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最后,特别让我喜爱的是金海淑每次的独白,
呈现出身为一个侍奉公婆多年的媳妇深刻的喜、怒、哀、乐,
还有作为一个母亲对于子女的诸多挂心与感叹,
那些独白表达出正处于那个年纪的的女人,
对于逝去青春的伤感与无奈(特别是与朋友互动的时候)。
而爷爷与奶奶对于人生最后一段生活的选择,也相当发人深省~
曾经辉煌、灿烂,同时也劳苦、贫穷的生命,
在得以安享晚年但也逐渐衰老的时刻,究竟要以什么方式去度过下半生呢?
尽管台湾与韩国在文化上有着一定程度的差距,
但爷爷与奶奶的选择,对面临高龄化社会的台湾,
也许或多或少也带给观众进一步思考的机会......
个人蛮推荐这部戏的,是一出看了会感到温馨又会心一笑的作品,
仔细观察与思考,也富含了诸多值得深思的人生课题。
p.s. 不知不觉打了这么多,感谢耐心看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