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7v333 (蠢与穷)
2016-02-07 11:22:59※ 引述《khara (高阳酒徒)》之铭言:
: 刘备纳刘瑁之未亡人吴氏(吴懿之妹),
: 名份上是乱伦的。
: 但法正用典用得非常巧妙:
: “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于子圉乎!”
: 法正引用这个典故,是在刘备既夺刘焉(刘璋)基业之后。
: 但他提示刘备的点则是明显的:注意你要拉拢的势力!
: (所以本质上是政治婚姻,可不是恋美色而有的强夺。)
: 习凿齿大概是因为时移世易,
: 看不出吴懿有什么重要性了。
: 所以他认为晋文公(重耳)废礼行权已经错了,但有苦衷。
: 现在先主你拿坏榜样来学,就真的不应该啦!
: 刘备这情况算是特殊的例外(简单说就是特殊事件),
: 一般而言不被允许。
: 而且虽说刘备娶刘瑁所遗之寡妇需要法正一番辩解,
: 但说真的刘备与刘瑁之世系相去已远,
: 真要论亲疏还真是远不及晋文之于子圉!(只是背景相似而已)
个人看法,这是一出政治婚姻,但是目的不仅是在笼络吴懿这群人
三国志、演义有许多不同,其中一个不同的地方是,三国志的刘备,早年
很少自称、或是特别去强调皇室血统。而娶吴懿妹妹的记载,我觉得是一
出“台面上的戏”,法正暗中就先跟刘备提议、分析过,然后他们在台面
上,演给其他人看
先安排暗桩,劝刘备纳吴懿妹妹为妻,刘备“假惺惺”的表示与刘瑁同族
,不同意这婚事,再让法正出来说理,而借由演这出戏,刘备可以达到三
个目的;首先,借由跟强调跟刘瑁“同宗”,来攀附皇室血统,提高刘备
的地位,其次,因应地位的提升,合理化强夺刘璋土地的名义、及淡化舆
论的责难,最后就是顺道拉拢吴懿这群人
前面两个目的,对刘备可能都更重要,而之后打下汉中,又搞了“汉中王”
,把这整出演到十足十,汉室宗亲的身份因此深殖人心
其实刘备自己也有点心嘘,因为三国志是写:先主"疑"与瑁同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