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长之野望‧创造 威力加强版可称作是“创造2”的分量-制作人小笠原的专访
●以创造为基础,更进一歩进化
在内政、军团、合战等各方面加入诸多改良的本作,可说是成为拥有可称之为“创造2”的
游戏内容。这次,就由制作人小笠原就光荣在各平台发表的模拟游戏-信长之野望‧创造
威力加强版之强化点为说明。
──关于内政的详细情报已经在8月底公开,粉丝们的反应如何呢?
“等待中!”以及在创造发行时就想要有这些机能了如此反应二者皆有。关于会战的部分,
“和我想的有点不一样”、“希望更有操作性”等声音,以及关于军团上,“自势力变大时
,对内政的指示不足”等声音都有被投稿。另外,关于内政部分,虽然想要简略化,但也期
待箱庭内政那样的东西,这样的意见也是有的。
──关于内政上,有希望像革新那样之意见
如果要对诸如此类各式意见做回应的话,虽然创造的时候曾经以修正档让操作支城势力成为
可能,为了要合于创造的系统而对内政与会战进行大幅度改变,因此认为以威力加强版的形
式来更加深化是比较好的,于是成为现在的样子。
──在创造的时候说过,为了拉拢回归玩家而做出简化,这个方向有改变吗?
没错,威力加强版虽然追加了许多要素,但因为在内政等出仍然可以委任给电脑,因此简单
快乐的游玩仍然是可能的。但是,信长之野望是个长寿的系列作,由于迄今为止尝试推出过
各种方向的系列作,玩家的喜好也十分多样化,因此希望尽可能让多数的玩家都能玩得开心
。
──要瞄准什么样的玩家这样的问题很困难呢!有喜欢像革新、天道的玩家,而喜欢“全国
版”的玩家也有对吧?
这次的威力加强版,是以创造本体作为核心,于此之上吸纳了过去系列作的长处,希望在内
政与合战上更进一步强化游戏乐趣。由于创造大幅度改变了截至天到为止的游戏系统,如果
又太勉强塞入过多内容的话,担心会过于困难。因此先朝简单化着手,而在这次威力加强版
中,因为体验过创造玩法的玩家已经很多,从而追加各种要素。关于会战的强化,已经在
2014年11月6日发售的周刊ファミ通中公开,敬请期待。
──真是期待呢!接着希望听听内政面的强化
首先,创造的城有本城以及支城,当中只有本城可以扩张城下町。但这次包含支城之内的所
有城,都可以造町,筑城的指令也是相同。可被发展的规模取决于领地的大小各异,举例而
言,会有诸如平地可扩张范围比较多这样的差一出现。另外,当然本城可以更大地发展。
──原来如此,内政的自由度也更加上升了呢!
除此之外,这次的内正强化了资源、改修以及政策这三个要素。首先,先谈资源的要素。每
个城都有诸如马、温泉等资源,并可做成相应的城下町设施。除了可以开始利用资源之外,
也可能利用巡查指令来发现。
──像是温泉,果然还是只可能出现在现代有的地方吧?
没错。另外,有可能出现的设施也是各地互异,每次游戏开始都不相同,这是为了保持游戏
的新鲜感。在这之前,一部分得国人众等配置,也是随着每次游戏而改变。
──这次因为有这项资源,那么就做成这样的町吧,会在这件事上费心思呢。资源是不是可
以希望不是数字表示的东西呢?举例而言,拥有500匹马,并不是随着每次使用而变少,而
是因为拥有马这项资源而变得可以建设特定的设施。
正是如此。另外,这次城下町的改修要素被强化,而于改修上也存在需要资源的场合。接着
,就继续就城的改修作说明。这次,每个城都被设定显示有改修规模的数值,愈大地城用地
就愈广,可以做成各式改修。如果简单来说明的话,举例而言,用地为10的情况下,可以做
成10点的改修。要如何将这10点分分配给城门、天守等各部分,就可能出现差异。虽然天道
的城是照顺序来改修的,但本作中可以一边思考想要如何的城一面决定如何改修。
──可以做成诸如强固的城、难以包围的城、因敌制宜的城等呢
没错,可以做成攻势的城、守势的城、富国之城等。
──攻势之城指的是?
部队经过城的时候,在创造中部队会回复兵粮。在威力加强版上则另外可强化部队。举例来
说,在设置有四层天守的岐阜城受补给的话,部队会被强化。
──这会让城的功能更加明确化呢
没错。内政面之强化的最后一部份就是政策。政策是自创造以来的心要素,在游戏中盘开始
使用的设计。然而,因为支城与弱小势力有点难以使用,因此修正了得以在游戏开局救活用
政策的平衡度。更进一步地,追加特定大名所拥有的新政策。
──之前政策的实行以拥有很多城为必要,不同的大名也有相当的难度与障碍
正因如此,这次不再以城的数量为基准,而是以人口的多少为定。另外,政策所需的费用也
是随着人口而变化,这样就能够再开局使也使用政策。
──在开局要筹措那样的费用也相当困难吧
因为希望顺应大名的规模而有不同的玩法并活用政策,创造中就暂且提高政策的费用。由于
现在熟悉游戏的玩家已经很多,因此让游戏一开始就能活用政策。
──什么样程度的大名才有固有的政策?
具体而言很难说,但是有力的大名、容易表现特色的大名都有。
http://www.famitsu.com/news/201410/31064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