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后来封街成为行人徒步区,这样会逼走原来的住户,后来只能都成为出租店面的透天厝,一旦商圈转移,就很难回到原来的状态。三多商圈变化小,是因为大远百、新光三越与SOGO是后来才填上商圈的缺口,不然三多路的商业模式早就有,意诚关帝庙附近,与林森北极殿,原本就是商业活动中心,是后来才往圆环靠拢所以三多商圈纵使商圈转移,原先那些老店面还是存在于附近的巷弄,基本机能都还在,要买东西要吃东西都还没问题,但新堀江就没办法了,这些人早就被赶走了往西方向,中华、自强、成功路段,原本还有电影院,现在连三多影城关了,现在也是没落状态新堀江那边的民生需求就回到林森路与文横路。自强夜市是苓雅市场那一带,过四维路就不算...看是哪种商圈?传统式的商业模式就是会围绕市场与信仰中心往外扩展,只要没有太大的外力介入,就是有不错的生活机能,不会说很热闹,但也不至于没落。新堀江是大统百货进驻后才开始人潮聚集,然后因为大统火灾后,接收原有的人潮,直到捷运出现。因为大统火灾后一直不重建,于是发展就停滞在那,这些年只是把最后的剩余价值榨干而已。说成也大统,败也大统并不为过。新堀江算很会撑了,捷运盖好后,有几年好光景算是回光返照,然后人潮就被往北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