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营下路年菜街的故事

楼主: kinyobi (kinyobi)   2021-01-22 13:26:26
- 前言 -
https://ftp.bmp.ovh/imgs/2021/01/bffdcb700361dc65.jpg
(内文的画.这是写文章的学长的版权哦)
先说这不是广告文~ 这不是广告文~ 这不是广告文 ~
只是我们家的邻居在去年底跑去访问了我爸把我们的故事写成了文章
我后来想想这应该是一个历史文化,希望可以借由PTT保存办桌这件事 ~
因为我没有要接,而同辈的堂哥们目前也没人要接,只有转行开切仔旦~
FB传送门: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424087277811220/permalink/3071752039711394/
- 本文 -
左营下路年菜街的故事
黄水和是左营出名的总铺师,嘉义梅山人,嘉义大林公校毕业
年轻时在彰化的日本人食堂学艺,再到打狗的日本部队当伙食兵,
1935年落脚左营,受聘埤仔头的知名料理屋“兴隆楼”担任厨师,
结婚及定居左营,那时候左营有大间的菜店(酒家)及多间料理屋。
水和师72岁过世前,告诉儿子国川仔,
日本时代,他曾在黄查某(兴隆戏院老板)的三楼宴会厅(蓬莱阁),
办过一场最得意的餐宴,获得赞赏,奠定大厨地位,
那一场下来,水和师个人净赚了两百元(当时小学老师月薪50元),
他也承接了黄查某儿子黄进发先生的结婚喜宴。
战后,政府规定民间不能经营酒家,日式的菜店无法营业,被迫转型,
蓬莱阁改成冰茶室。
于是水和师租了左营大路兴隆戏院对面的小摊位,卖排骨酥,生意很好,
持续一段时间。
在台湾经济起飞时期,水和师决定作全职的总铺师,店号“和成号”,
开始左营及附近聚落(内惟、后劲等)的办桌事业,初期以三轮车载锅碗、桌椅,
后来改用大卡车来载,并由左营下路邻居的婆婆妈妈,帮忙准备料理及端菜,
也增加邻居妇女的兼差收入。
黄水和的两个儿子,黄宗成及黄瑞堂(偏名国川仔,1955年生),传承水和师手艺,
也是总铺师,并可独立办桌,黄宗成店号“全津”,黄瑞堂店号“和成堂”。
水和师另有两位徒弟(曾万及辉仔),业余的徒弟厨师则有二十几个,师徒融洽。
水和师最受称赞手路菜,有鱼翅羹、芳肉笋干(笋干猪蹄膀)、香菇肉丸、干贝米糕、
佛跳墙等。那是日本时代的酒家菜,逐渐加入新食材,演化而来。
约二十年前,街头办桌逐渐减少,大家到餐厅喝喜酒,老辈的人总怀念这些宴席菜。
于是国川仔出创意,农历过年前,在下路旁搭帐棚烹煮水和师的手路菜,
接受高雄地区顾客预订及取菜,大受欢迎,这样经营方式已超过二十年。
逐渐左营有多位厨师,加入年菜行列,除夕前的左营街头,热闹滚滚,成为特殊景观。
到了2020年,国川仔说,他从左营国中毕业开始办桌,拼了50年,
到了65岁,衣食无缺,他想停下脚步、退休了。
所以,我跟国川仔说,感谢你们留在左营,传承传统手艺,
我来帮你做个记录、先拍照,
再请画家来画一张街头年菜的插画,当作水和师及你的纪念作品吧!
- 后记 -
其实很多阿公的故事我都没听说过 ~ 也感谢学长让我知道很多故事 XD ~
最后再谢谢学长分享了这个属于左营的历史 :)
谢谢大家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