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高雄林园发现11座石灰窑 高雄最大聚落

楼主: hvariables (Speculative Male)   2020-09-12 22:50:35
https://news.ltn.com.tw/news/Kaohsiung/paper/1399114
高雄林园发现11座石灰窑 高雄最大聚落
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0/09/12/129.jpg
子仪营区外的石灰窑在军方保护下,保存相当完整。(陈俊强提供)
2020/09/12 05:30
〔记者洪臣宏/高雄报导〕林园爱乡协会今年展开石灰窑“三年计画”大调查,尘封多年
的石灰窑陆续出土,光是林园区已发现11座,证明凤山丘陵是高雄地区最大石灰窑聚落,
也逐渐勾勒出早年牛车运输、营建材料、槺榔扫帚三大在地产业彼此的关联性。为了不让
80年以上历史的“文化财”埋没在荒烟蔓草中,将与公部门携手复原,做为未来人文及生
态旅游新亮点。
林园区长力挺 愿邀地主协商
林园区长陈兴发对石灰窑维护表态支持,他说,愿邀集地主们进行协商以取得首肯,同时
给予林园爱乡协会经费上协助,一旦确定了观光廊道路线,也会派员维护整理环境。区公
所甫发包“槺榔公园”标案,其中也纳入石灰窑意象,工程预计今年底完工,陈兴发期待
两者能相辅相成。
林园有句俗谚“潭头伯,牵牛车,走四界;中厝叔,起大厝,呷四界;林内姐,绑扫帚,
清四界”,看似不相干的产业,原来曾因当地特殊资源而相辅相成。
林园爱乡协会理事长陈俊强指出,林园区的三庄(潭头里、中厝里和林内里)位于凤山丘
陵东侧,凤山丘陵形似驼峰而被称为骆驼山,地质为珊瑚礁高地,珊瑚礁俗称“硓古石”
,就是制作石灰的原料,为在地早期主要建材;同时也兴建制作石灰的窑体,石灰被广泛
使用,涂抹在墙壁外层为保护用途,直到红砖及混凝土大量被使用后,才逐渐式微。
三庄背靠骆驼山、面向高屏溪,台风洪水每年为高屏溪流域带来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和
出海口,日积月累形成大量的滩地,成为甜根子草、芦竹和芦苇等禾木科植物生长的重要
栖地。石灰烧制过程需要初级薪材快速加温,居民便采集禾木科植物卖到石灰窑。部分居
民也受雇为工班烧制石灰,骆驼山出产的石灰品质特别好,外地人也会来采购,根据耆老
口述,在骆驼山周围的石灰窑超过20个。
林内社区早期家家户户就近采集台湾海枣(俗称“槺榔”),编织槺榔扫帚(又称“天地
扫”),后来这项传统工艺也渐渐没落;林内社区发展文创工艺,让大扫帚变身为小巧的
护身符,以延续特色产业。
不论是硓古石或槺榔运输,都需要平坦的道路,而当地因高屏溪淤积,发展出蓬勃的农业
,大量牛车走出了“牛车路”,让材料运输更为便利。
林园爱乡协会 进行调查计画
陈俊强成立石灰窑及台湾海枣调查团队,并向林务局屏东林管处申请专案补助,提出3年
期的调查计画,今年完成林内段至竹坑段调查,目前已发现11座窑体;还有早已发现的小
港区凤鼻头2座、大寮区昭明里1座。他指出,根据文献,最早申请石灰窑运作的一家业者
于1940年日治时期提出,但耆老说存在时间更久,石灰窑已超过80年历史。
石灰窑 已超过80年历史
陈俊强表示,石灰窑分布的权属复杂,许多在私人地上,长期缺少管理照顾,天灾造成严
重的破坏,若再没有积极作为,将永远消失;而海军陆战队子仪营区外墙及昭明里仍保存
良好,希望透过区公所和公部门的协助,进一步评估、规划,甚至进行修复,做为林园未
来发展人文及生态旅游的新亮点。
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0/09/12/130.jpg
林园爱乡协会理事长陈俊强(前排左一)组成调查团队,在骆驼山区披荆斩棘寻找失落的
石灰窑。(陈俊强提供)
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0/09/12/131.jpg
部份石灰窑因这次大调查而陆续被找出。(陈俊强提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