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ujipuji ()》之铭言:
: ※ 引述《peter308 (pete)》之铭言:
: : 我会这样譬喻啦
: : 把高雄和台北想像成联电和台积电
: : 其实30年前一开始大家的起跑点都是差不多的
: : 但到了某个时期约2000年前后
: : 台积和联电的差距开始拉开 而且后期差距越来越大
: 最近随着韩国瑜的话题,高雄市的债务问题又一次成为焦点(不意外)。关于举债和市政
: 建设之间的关系,可以看cgi0911的这篇文,他写得很详细也很清楚,我就不对此再多著
: 墨。
: https://www.ptt.cc/bbs/Kaohsiung/M.1537939080.A.029.html
: 我这篇文想讨论的是,从六都改制后地方财政的角度,谈为什么把北高比做台积电和联电
: ,是不太恰当的类比
: 1.财政收入增加有限
: 100年升格之后,中央一年对于六都的一般性补助跟专案补助,总共增加约400亿元,但同
: 时六都的支出也增加了将近300亿。主要原因是因为,国立高中职、署立医院、社福经费
: (农保、国民年金等),都移拨为直辖市负担。
: 另外,原来中央对于县区的计画补助比例,在合并改制之后也减少,即六都需负担更高比
: 例的自筹款。搜寻当时的新闻,多少都能看到六都的抱怨。例如台中县市合并前的中央计
: 画补助有86亿,但合并后只剩76亿。又如高雄县区内计画的中央补助比例,在合并后也下
: 降,例如污水下水道工程由98%降到88%。
: 也就是说,合并升格对于直辖市的财政挹注增加,其实相对有限,再加上最近行政院也在
: 推动财政收支划分法的修正,进一步提高中央统筹分配税款在非六都的比例(我觉得这是
: 对的)。对于直辖市而言,并不是增加了满手财政资源可用。
: 2.财政自筹能力有限
: 由上可知,六都改制之后并没有因此多出太多的经费可以建设,这也是受限于既有的中央
: 地方财政划分制度,较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都必须仰赖中央补助。像是高雄的捷运
: 、治水这些都是中央经费补助,加上部分地方自筹款。而实际上变成,要争取中央经费补
: 助,就必须有能力负担自筹的部分。以接下来的高雄捷运黄线来说,争取到前瞻计画补助
: 的同时,高雄市政府也必须要6-800亿的自筹款。
: 换言之,建设所需的财政能力,如果不希望过度举债,那就只能仰赖够强的自筹能力(财
: 政自主)。那直辖市的自筹财源是从哪来的呢?在现行的财政收支划分制度下,地方政府
: 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一些地方税、财产收入、规费收入等等,而这里就能看出台北市得天独
: 厚的地方。
: 简单来说,台北市的自筹财源能力,比起其他五都高出不只一节。如果以106年度来看,
: 台北的岁入金额是1600亿左右,税收的部分占了1200亿。这1200亿里面,中央统筹分配税
: 款是380亿左右,另外主要的来源是土地税474亿,和房屋税139亿 (此外还包括赠遗税、
: 牌照税、印花税等等)。
: 来自土地、房屋税的收入,就占了台北市岁入的三分之一以上。相较之下,高雄市106年
: 度的岁入中,土地税为198亿,房屋税为96亿元。
: 土地税与房屋税的征税金额,和不动产的价格息息相关,而这也是台北市得天独厚的地方
: 。作为首都而发展的台北,在各项基础设施的投资,都远胜于全台湾其他地方,不仅有助
: 于地方经济,同时也因为地价的升值而对于地方财政大有助益。
: 这就造成了已经建成完整基础设施网的台北,具有很高的土地、房屋税收和财政能力,又
: 不必再负担高额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相较之下,其他五都不仅财政收入少,同时又有更
: 高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两者所面对的财政困难是很不同的。
: (讲到这边,再次推荐 cgi0911那篇文章)
: 这也是为什么,把台北、高雄比做台积电、联电很有问题的原因。两者不只起跑点不是相
: 同的(享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应获得的财政能力),两者的赛道也是不同的。县市合并
: 后的高雄,面对的是一个横跨城乡的治理区域,跟台北市那种几乎开发到饱和的都市,差
: 异巨大。
: 真的要比,也应该是比较台中跟高雄。某种程度上两都在很多条件上类似(人口、面积)
: ,面对的困境与挑战也相同。高雄作为直辖市的资历较久,当然是一定程度的优势(稍微
: 快台中一步),但也是包袱(债务)。台中需要面对的是怎么在其财政条件下,掌握债务
: 和建设的平衡,而不会走到高雄现在的状况(台北那种模式难以复制)。相对之下,高雄
: 背负著全台最高的债务,但相对也获得了仅次于台北的建设水准,很难说这是不是一个好
: 的发展策略,事实上现在也还未到定论之时。关键还是在于,在巨额投入的各项交通、艺
: 文建设陆续完工的当下,怎么去思考高雄这个城市发展的下一步?
: 对此,我很同意cgi0911 的一个意见,现在的高雄需要的是一个如何能整合、协调各路资
: 源的市长。现在高雄很多东西都有了,下一步还得靠高雄人自己了。
高雄比较大的问题,其实应该还不是财政的问题.
如同cgi0911所描述的,只要本身的区域的经济相对稳建时,基本上信用都可以持续扩张开
但是当你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时,那就是真正危险的存在.
当你要做土地开发来补足财政这块时,最先受到冲击的反而是一般的在地人.
因为当你做了土地开发,土地价格会带动房价上升.
但是在地人有没有办法去追上这一波的房价呢.
我以南科善化做一个例子,当南科一栋透天庴开价到一千多万时,能买的是在地的受薪阶级
,还是特殊人群(台积电员工)
这个情况己经直接反应在桥头,冈山和燕巢的房价上了.
因为捷运延路带动的土地价格上涨,所以连同带起来的,不止是新成屋的房价,而且连一般
的公告地价都带动起来.
那土地价格带起来时,在地的受薪阶级,能否买得起近一千万的房子.
如果这几年可以靠台商返乡,带动科学园区和工业区的动能一起把在地的薪资上涨,那么,
接下来的市长应该会很好做事.
就如同原PO所说的,好好整合现有资源,就是稳稳的八年十六年.
因为高雄现在很多重大工程都接近收尾的阶段.
加上现在大环境的变局,那这波机会会很大.
但是真有这么好吗,当你的土地开发结果,只有少数人能受益时,那高雄M型化,会更快的
加速而来.
而且即变迎来的变局,虽然台湾整体会受益.但是产业升级的成果,却不可能今天种下,
明天就收成的.
这个升级,可能要五年十年的时间,而且还不代表完全无磨合.那这个冲击下来,高雄市政府
和市民准备好了没.
各位看清楚了,今天能进园区的高阶理工人员,还是很有限的一群.但是土地开发的后果确
是全民性的.这个情况,在台南在台中,又或是新竹台北就在上演中.
那原本北漂要漂回高雄奋斗的子弟们,要面对的情况会比在中北部好吗!
如果你是精英,高阶理工人材,其实在那里反而都不是问题.
这又回到最根本的问题,高雄的高教系统有没有办法立即产出,迎接工业4.0的人材.
如果没有,那漂回来南部的总是有限.
而且全台湾现在正在到处抢新一代的理工人材,如果中北部有更好的机会时,那回来高雄的
诱因是什么.
所以原PO说的最后一段,真得蛮好的,成败还是要靠高雄人自己丫.
土地开发还真得只是应急丫.
而且信用也不可能无限扩张,虽说政府不会倒.
但是现在政府己经动刀动了军公教,又要挥向劳工时,然后又一直开出减税的支票.
那政府在一直节流时,开源从那里来.
台湾就又这么小,土地开发能赚到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