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能说,目前的大众运输对很多人不符合期许。
有多人可能住市区,但工作地点可能在冈山/湖内/林园等这些加工区上班吗?
很多工厂不是刚好就在捷运或是轻轨附近,
甚至于你想坐公共汽车和客运也没有可以坐的吗?
如果要到达目的地出租车20分的距离,但转车要2个多小时。
可以不要风吹日晒当然很好,但是那也要家里附近有便利的交通工具,
我自己家到公司的途中,除了汽车和机车加双腿外,20分钟车程的距离,
如果变成大众运输,我要先走个25分去搭捷运,在转公共汽车或转轻轨才刚好到我公司,
只能说,钱都花下去也盖下去,除了搭高铁和去机场的时候很开心外,
真的没有便利到,更不用说轻轨。
另外,对于个人来说,上班族捷运还可以,
但搭轻轨通勤,真的就点点点了,
我觉得市府如果真的有心想做事,
真的可以好好想想怎么样才是便民,而不是一堆柏拉图的想法。
小百姓就只是想方便又花少钱和少时间的去上班,有工作温饱。
就像我们原本很有历史价值的火车站,
从高中就已经动工,到现在出社会工作都快10年了才终于好,
这种遥远美好的蓝图只能不予置评了。
※ 引述《roxiang (请叫我微星哥)》之铭言:
: ※ 引述《yinien (恨情歌)》之铭言:
: : 有人注意到吗
: : 黄线是(中运量)喔
: : 虽然地下化
: : 但不用重运量
: : 只求有就好
: : 那干嘛地下化
: 说到这又可以来讲一些知识了。
: 其实中运量指的不是铁路建设系统,而是毎小时的载客人次。
: 中运量指的是单向每小时2-3万人次左右(每列车456人)
: 重运量指的是单向每小时6万人次左右(每列车2220人)
: 高雄捷运目前一日的平均班次是633班次
: "双向"每小时约9700人次左右
: 一直以来都是中运量,这也是为什么高雄捷运没有挂六节的原因
: 最简单的原因就是“不需要、不符合效益”
: 不要谈买不买车的问题,就算买了但用不到的空车厢在线上跑维护也是成本
: 只要运量持续成长,所谓的中运量自然也会变成重运量系统。
: (运量真的成长的话,这只要加挂车厢就好了)
: 当初高雄捷运的红、橘线都是设计成重运量系统
: 但事实上目前的每日运量....大家知道的,就是中运量系统
: 至于为什么地下化,这牵涉到城市发展,毕竟土建寿命要是用心维护
: 甚至可以使用到百年的,如果你现在采高架化,以后想要再改地下化,是费财又费力的事
: 地下化才是一件有远见的事,看的是未来不是现在
: 高雄捷运其实一直都很辛苦的在经营,地区社经发展不如预期、
: 重大建设与开发案进度延迟、抑制私人运具政府推行不易,
: 且现有路网密集性及高雄地区大众运输环境难与私人运具竞争,造成运量不如预期且成长有限
: 其实版上最常引战的“轻轨”真的是解决之道。
: 如果今天想要继续发展推广大众运输,但又受限于高雄发展不如预期,财政负担困难
: 轻轨每公里的造价是捷运的1/7,盖七条轻轨等于一条捷运的钱
: 在轻轨出来之前,大家不也担心每天都会有车祸吗?
: 事实上,真正发生车祸或是撞击的次数,老实说有大家想的这么频繁吗?
: 除了偶尔遇到的三宝外,这些都只是需要给人民时间和习惯改变罢了。
: 如果你问我盖这条黄线如何,有的话当然好,但可以的话,我也想拿来盖轻轨
: 而且不要再拖拖拉拉,光是招标都可以这么会拖时间.....
: 别忘了,这条黄线盖好的时间预计是"2028",但你觉得2028就会准时通车吗....XD?
: 版上30岁的人,到时候都超过40岁啦!更不要说黄线之后再下一条,我们要多久后才能看到呢?
: 盖轻轨的话速度会快很多,如果今天市区上多了七条轻轨线+运输补助。
: 让民众养成大众运输的诱因和机会我相信更多一点
: 并且把捷运的里程和轻轨转乘费用算在一起,不要又搞什么分开计价
: 这样只会降低民众转乘的诱因和意愿
: 另外一个进步的城市,其实不应该有过多的"摩托车"和"汽车"
: (注意 我两个都讲了,不要说我引战机车族啊 = =a||| 我都骑机车的)
: 台湾就是一开始政府没好好管制私人载具,到了现在人民已养成便利方便的习惯尝到甜头
: 要把这个甜头从民众身上拔起,可以说根本就是不可能,也为了自己的选票着想
: 我不是要怪罪现在开车和骑车的人,因为我自己也每天都骑车
: 这是政府一开始就没想到并规划大众运输导致的,直到问题发生了想要挽救
: 当然是难上加难。
: 看看日本,国家从一开始就想到并规划好大众运输,管制私人载具
: 其实这样才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