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ltn.com.tw/news/Kaohsiung/breakingnews/2290871
旗后天后宫近70年后再整修 109年底重现风华
〔记者黄佳琳/高雄报导〕
旗后天后宫是高市历史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建基于约明郑永历27年(1673年),天后
宫已近70年未进行大规模整修,建筑本体已有多处损坏,中央和地方合作,斥资4000多万
元协助整修,预计109年底前完成修复,让旗后天后宫风华再现。
高市文化局指出,300多年前,渔民徐阿华因遇台风漂至旗后,见此地是捕鱼、定居
的好地方,乃回乡邀集同乡渔民携眷前来定居,并随身迎奉湄洲妈祖来台,四处捐缘建祀
妈祖宫为守护神。
清康熙30年(1691年),旗后人口日渐稠密,旗后便以妈祖庙为中心逐渐发展开来,
成为高雄市最早的商业中心。民国37年(1948年)蔡文宾等信徒以保存古朴面貌为整修重
点,筹款重建为现今庙宇。
天后宫建筑平面格局为二殿二厢房,空间分成三川殿、正殿、拜亭、龙井、虎井、过
水、厢房等,格局完整,装饰艺术、彩绘及匠艺亦属国家级水准,曾参与匠师包括彩绘名
师陈玉峰以及石作匠师张木成等。
另三川殿的八角柱础上,有虾兵蟹将、乌龟、贝类等装饰艺术图样,八仙过海的剪黏
等也都是与海相关的装饰艺术,除了反映旗津靠海的地理位置外也有象征妈祖娘娘海神的
意味,呈现出与其他内陆庙宇的差异。
天后宫自民国37年整建后,超过半世纪未整修,建筑本体已有多处损坏情形,文化局
于去年办理修复规划设计,整体修复经费4000多万元,由中央、地方及所有权人三方共同
协力促成天后宫修复工程。此次修复的主要内容包含剪黏、泥塑、大木构架、彩绘、灰作
及庙埕空间环境整理,工程预定109年底竣工,将再现传统庙宇的特质风华。
(自由 201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