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健全的交通网络是高雄加速城市转型的重要

楼主: cosmoco (蓝天大海)   2017-07-11 17:54:35
※ 引述《lzw1988 (隐者)》之铭言:
: ※ 引述《jeter17 ()》之铭言:
: : 玩饪B量稳健成长。(记者王荣祥摄)
: : 2、路网是影响运量的关键,用同样基准比较北捷高捷初期运量及票收,高捷表现其实比北捷好。然而,下个阶段路网的扩增,高雄却停滞十年,不论高雄或高捷,都需要被合理看待。
: 说个笑话:高捷表现比北捷好。
: 表中的北捷日运量8.5万是1997年,北捷只有淡水线及木栅线共31.7公里的时候,
: 路线比高捷短10公里不说,连台北车站都还没通车,
: 更何况两条路线是平行线无法转乘,
: 拿这个数据来说高捷表现比北捷好,真的太自我感觉良好了。
: 1997年12月24日台北车站通车之后,
: 里程达到32.4公里,还是比高捷少10公里,
: 但是隔年1998年北捷日运量倍增来到16.6万。
理性讨论,没有来说笑话的意思,
就所知道的补充资讯。
我读到这篇文的认知比较基础,
是指路网没有建构完整前,以同样两条路线的营运阶段,
高捷的营运绩效透过北捷营运初期作检视,
但也没错,就这样说孰优孰劣并不客观。
又或者是说,到底为何要一定要比个高下?
: 再来这个数据某立法委员一定不敢讲:
: 北捷1998年日运量16.6万,盈余是2.1亿;
: 高捷2016年日运量17.2万,盈余是0.74亿。
: 1998年12月24日北捷中和线通车,
: 使得北捷的里程终于达到40.3公里,仅比高捷短2公里左右(但还是平行线无法转乘),
: 隔年1999年北捷的日运量是34.7万,盈余8.5亿。
: (新店线与板南线于1999年底通车,但由于已经是年底,对全年平均贡献不大。)
: 整理一下:
: 1999年北捷 2016年高捷
: 路线长度 40.3公里 42.7公里
: 路线数量 2 2
: 路网 平行线 十字交叉
: 营运时间 通车第4年 通车第9年
: 日运量 34.7万 17.2万
: 盈余 8.5亿 0.74亿
这个数据查得到没错,但还不够完整的,
原因在于计算基础不同
由于北捷兴建是依照政府采购法办理,
所以北捷公司等于从营运阶段才成立,对于兴建期的成本影响变小,
这样的基础要计算盈余的话,运量的贡献度可以容易突显。
相较使用奖参条例的高捷,民间股东虽然在兴建期参与了标案,
但高捷公司本身营运期的盈余一直被兴建期成本摊提掉,
所以帐面数字一直出不来,这也是为何前几年重新安排计算基础后,
高捷因为运量的盈余比较容易突显的原因。
所以上面的比较,至少在盈余部分,意义不大。
: 想用台北人口比较多来护航的就免了吧,
: 还记得高市府用来宣传黄线的那张图吗?
: http://i.imgur.com/3FrZbxk.jpg
: 高市府计算可捷运服务人口的方式是以捷运站为圆心,
: 半径500公尺画一个圆,圆内涵盖地区的居民才算入捷运可服务人口。
: 按照这个标准,同样40公里左右,
: 北捷与高捷的可服务人口是在伯仲之间,
: 不要忘了旧高雄市的人口密度还略胜台北市,
: 就算把市区抽出来比,
: 高雄市区与台北市区的人口密度还是相当的。
: 再来谈到路网的扩张,
: 北捷初期路网是91.6公里,
: 高捷初期路网是42.3公里,
: 以台北都会区与高雄都会区的人口比例来看,
: 这样的路线长度比例其实很合理。
要讲人口的话,高捷红线其实在还没有捷运公司机电移转给市政府前就有赚钱
是橘线一直运量上不来,加上前面所提的兴建成本认列,
所以帐面数字一直很丑。
关于运量这件事,就让人想提一下橘线的规划时空,
高捷的规划是在80年代股市见过万点的时候,
高雄中正路沿线产业人口尚称密集的年代,
但因为以政府采购法规划好的捷运迟迟不动工,
拖到改用BOT的年代,
其实已经迟了~人都不见了哪来运量
反而因为巨蛋商圈等人口北移,红线运量几个站的进出人口数超乎预期
大概是一个瑞丰夜市赢过橘线西边几个站的总和的概念
: 问题在于为何北捷能顺利推动二期路网,而高捷不能。
: 北捷二期路网始于2001年的新庄芦洲线动工,
: 前一年2000年北捷的盈余是21.9亿,
: 2001年开始北捷开始缴纳重置基金,
: 2002年开始北捷开始负担公共汽车转乘补贴。
: 可以说北捷二期路网的动工是确立在初期路网的营运收支平衡,
: 而且有能力进行机电设备更新、重置的状况之下。
这些就沿用上面的补充说法不赘述了,
先天不同,后天失调,重置谈何容易啊~~
某程度如果不是当年时空不小心地方有中央关注了,
高雄捷运不知道几时才盖得出来
大概现在吵的还是红橘线吧(远目)
交通建设某程度就不该只有营利的一个目标(不要长年亏损当然是目标之一)
所以怎样有效率的规划本来就是件难事
但依照高雄的建设进度来说,
太多晚来的规划导致预算彼此间的排挤
这才是最讨厌的地方。
如果1949年起就持续配合港口特质推动轨道建设,
高雄现在应该有更多资源投入其他项目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