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蔡康永 我们已被逼到无聊的极点

楼主: zerocrystal (轩辕)   2010-06-27 19:42:07
※ [本文转录自 ComeHere 看板 #1C9pZwtp ]
作者: zerocrystal (轩辕) 看板: ComeHere
标题: [#康#] 蔡康永 我们已被逼到无聊的极点
时间: Sun Jun 27 19:41:38 2010
蔡康永 我们已被逼到无聊的极点
2010年06月25日南方人物周刊
http://bbs.kangyong.com.cn/f/month_1006/10062521541a04e18e6dce59d4.jpg
这不是一次容易的采访。
蔡康永气定神闲坐了下来﹐要了一杯白水﹐很认真端详着我们的名片﹐送上招牌式的
笑容﹕“我们开始吧。”
从他的脸上﹐你能读出温和、优雅﹐还有一丝优越感﹐简直能瞬间扑灭对他发问的热
情。
他是华人世界里最能做访问的主持人﹐总统、知名作家、诺贝尔奖得主、演艺红星─
─说白了吧﹐有什么风雨不是蔡康永坦然经历过的﹖
他太会接受访问了﹐他是这行的翘楚﹐一句话就轻易打发掉有关个人的问题。身为“
金钟奖”获得者﹐蔡康永的观点始终是﹕想从电视里学东西?拜托﹐赶紧关掉电视。
也许是反电视态度、特别的学历和出身、畅销书作家身份、出道时做读书节目的经历
﹐他被视为 “文化人”﹐搭档小S就经常说他是“读书人”。
这种标签一直让蔡康永感觉奇怪﹐他从来没觉得自己是个文化人﹐只不过是在活色生
香的娱乐界里愿意做一点引荐的工作。每次看到龙应台、林怀民﹐他都觉得这些人是
在用整个人生的力气做文化﹐而他自己不过是把他们引荐给不愿意理他们、只愿意看
电视的人们。
“我只是一个‘媒人’﹐从来都不是‘新郎’或者‘新娘’。”这是他对自己的定义

与生俱来的距离感
他和周边的世界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距离感。
祖父经营上海自来水公司﹐父亲蔡天铎是台湾著名的律师﹐1949年前曾是中国最大轮
船公司──上海中联轮船公司的老板(为蒋介石提供专轮)。父亲将近60岁才有了他﹐
在他的眼中﹐父母简直把他当成宠物一样疼爱。
这是一个上海味道极为浓重的家庭﹐以至于蔡康永多年后在电影《推手》中听到高金
素梅咬牙切齿讲上海话时﹐感觉毛骨悚然。
理解了张爱玲笔下的上海上流社会﹐就更能理解他的家庭。蔡康永回忆自己的母亲﹕
“我妈每天睡到中午12点﹐穿着毛毛边的亮片高跟拖鞋、好莱坞电影里女明星穿的丝
质晨袍﹐在家里晃一下。起床后就出门弄头发﹐弄到两三点回家﹐等朋友打麻将。打
麻将是生活中必要的应酬。”
蔡康永一路读的都是贵族小学、中学﹐完全被上流社会的浮华所包裹﹐习惯了家不但
是家﹐还是应酬的重要场所。《联合报》和《中国时报》的王惕吾和余纪中是父亲的
麻将搭子﹐蔡家儿子9岁上台唱《四郎探母》﹐两大报都会给大篇幅报道。
读大学时﹐见到台湾本省同学打麻将﹐居然拿钞票直接给来给去﹐洗好牌之后就开始
打了。在蔡康永眼中﹐这简直是魔鬼一样可怕的事情﹕在他老上海上流社会气氛浓重
的家里﹐洗好牌之后一定要用牌尺摆直﹐用的都是筹码。
点滴细节让蔡康永始终和他出生的土地保持着一种距离感﹐从美国回来后他觉得又有
了新的感悟﹐他觉得这太有趣了。对周围的疏离感让他有了更另类的视角去做节目。
在他成名节目《两代电力公司》里﹐他愿意找一群十四五岁的“死小孩”去和父母进
行观点PK。他也会故意找10个很胖的姑娘﹐而他们的男朋友又非常帅而且感情很好。
他想说的是﹕凭什么只有条顺盘靓胸大的女生才能找到好男友﹖
在他的世界观里﹐堂堂正正做人始终是一个奇怪的事情﹐人生为什么不能有多一种选
择﹖比如男生为什么不能“娘”﹖
在淡然的外表下﹐蔡康永隐瞒了一颗叛逆的心。
读高中时﹐身为校报主编的他﹐刊登了有关“二二八事件”真相的文章﹐还有《共产
党宣言》﹐要不是父亲﹐他早就被开除几百回了。
当然﹐你知道的﹐他是同性恋﹐一个在当今社会注定叛逆的身份。
飘然而过的旁观者
蔡康永起初是一个电影编剧﹐《功夫皇帝方世玉》就是他的作品之一(嗯﹐你还记得
那句“以德服人”吧)。
本科毕业后﹐必须再出国读一个好大学。为什么﹖世家子弟的小孩子怎么能没有一个
美国名牌大学的学历呢﹖
胡金铨(也是父亲的好友)专门给他写了介绍信﹐他就跑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去念电影硕士了。
念UCLA让老爸觉得很爽﹐但又没法和人说宝贝儿子念的是很不正经的“电影”。蔡康
永就是这么一个人﹐他会坚持自己的叛逆﹐但也会给人留下面子。
读电影硕士这段时间﹐蔡康永受到的震撼教育是﹕所有老师都是得过奥斯卡或者艾美
奖的﹐所有课程灌输的理念是“娱乐就是要卖钱”。
第一堂课﹐教授让大家交故事大纲﹐所有的同学交的都是谋杀、罪犯、吸毒﹐教授一
边翻阅一边称赞﹕“这个故事太精彩了﹐一定会卖座的。”蔡同学傻眼了﹐他试图在
电影里呈现文化冲突、社会反思等等宏大选题。
交课程作业时﹐蔡同学拍了一个杯子的镜头﹐用光柔美地打在杯子上﹐因为这个杯子
是故事里女主角送的分手纪念物﹐很唯美很艺术。
教授喊他过来﹐直截了当地说﹕“重拍﹗杯子关观众什么事﹖除非杯子里有毒药﹐观
众会在乎男主角会不会喝这杯酒。观众花钱看电影不是要来看什么爱情纪念物﹐他们
是来享受90分钟的一个好故事。”
这种杯子变杯具的经历﹐让蔡康永明白一个道理﹕娱乐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情。
回到台湾做娱乐﹐对那些不是认真看待娱乐的人﹐蔡康永都没有什么合作兴趣﹐人生
态度可以很娱乐﹐但做娱乐就必须认真。
让我们翻阅下回台后的蔡康永履历吧﹕
他当过大学老师﹐台湾世新大学电影语言、风格评论讲师和传播学院制作中心副主任

他是专栏作家﹐主攻电影评论﹐《联合报》上有他的专栏﹔
他是电影编剧﹐谢晋执导的《最后的贵族》编剧是白先勇和蔡康永。他还是许鞍华《
客途秋恨》的策划和制片经理﹐并代表许出席当年的戛纳影展﹔
他当过台北电影节的评审﹔
他是时尚杂志《GQ》台湾版创刊总编辑﹐也创造过一个纪录──总编辑上封面﹔
他是电视制作人﹐当过电视纪录片的导演和电视台顾问﹔
他还是广播人﹐是台北之音的节目部创意总监﹔
他居然还给电脑游戏写过脚本和对白﹔
最后﹐他进入了电视主持界﹐因为《康熙来了》被千千万万华人所熟知。
如果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是被他的经历决定的﹐那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他今天的淡定
不是从天而降的。他的平静是娱乐圈一个飘然而过的观察者才会有的﹐不会因为其中
的沸腾而欢呼或沮丧。
电视业的一切在他看来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追寻人生的真义﹐可以靠阅读﹐而绝不能
靠电视。他说﹕“放弃阅读﹐就等于自愿走在一条黑暗的隧道里﹐既错过无数的风景
﹐也错过了无数可以转弯的地方。”
2006年﹐李安凭《断背山》拿到奥斯卡导演奖。有那么一秒钟﹐蔡康永对自己说﹕“
你这个懒鬼﹐为什么没有去坚持。”不过是一秒钟。
像李安那样等6年﹐蔡康永做不到﹔像侯孝贤那样拍一年电影而一周就下线的事情﹐
蔡康永也很难接受。
为什么蔡康永没有成为李安﹖他说了一个故事﹕“如果有小鸟在森林里面唱了一段生
命里面最好听的歌﹐可是当时没有半个人听见﹐然后这只小鸟死掉了﹐那它到底有没
有唱过这段歌﹖这是哲学上的一个问题﹕没有人见証的情况下﹐这件事情到底存不存
在﹖”
这个问题在娱乐圈是很好解决的。他说﹕“教授肯定跟你讲﹐拍了没人看﹐那等于没
拍﹐你不但没拍﹐还浪费别人的钱。在哲学里面就很难讲﹐唱过﹐就是存在的﹐只是
没人听见而已。”
于是﹐他找到了平衡人生的办法﹕“这个时代﹐小鸟的歌声更不容易被听见﹐因为森
林里大象拉一坨屎﹐犀牛也拉一坨屎﹐屎味满天﹐没有人管小鸟在唱什么歌。我不认
为费里尼、黑泽明在电影圈还能像当年一样被珍惜。我跟自己说﹐需要出现在众人面
前的前面东西﹐我在这个年纪把它玩掉。等到我已经厌倦出现在众人面前﹐厌倦了五
光十色的热闹的时候﹐还留了一个好玩的东西可以玩──比方说写东西﹐或拍一部自
娱娱人并且不太浪费别人钱的电影。这是支撑我活下去的一个力量。”
什么时候蔡康永会撤退﹖
他端起杯子﹐很认真喝了口水﹐想都没想说﹕“我希望靠小S把这件事情给结束掉。
如果她一年半两年生小孩﹐这件事就结束了。很幸运地﹐我可以把责任栽赃在她头上
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