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时雨不能不提到苏里高海峡夜战。
这边我借用一下 http://www.nicovideo.jp/watch/sm22133366 稍微翻个大概
=======
スリガオ=苏里高
レイテ =莱特湾
シブヤン=锡布延
=======
10月25日 苏里高海峡夜战
苏里高海峡夜战,正是日军损失惨重的莱特湾海战中的其中一场战争。
莱特湾海战当时的目的是为了防卫对日军来说很重要的南部基地,菲律宾。
当时的日本被分成了四个部队:
栗田舰队、西村舰队、小沢舰队、志摩舰队。
栗田中将当时率领的舰队,是以旗舰‘爱宕’为首,
包含大和、武藏、金刚、长门、高雄、摩耶、鸟海、妙高、羽黑等组成的主力舰队。
这个栗田舰队说是集当时日本海军最强的主力也不为过,为了打击莱特湾内的敌人而使出
的最终王牌。
小沢舰队是以‘瑞鹤’为旗舰。
以瑞鹤为旗舰、伊势、日向、多摩、五十铃、大淀等舰队组成。
然而在当时虽然有空母跟飞机,却没有飞行员的情况下,小沢舰队的主要任务是作为棋子
引开美军,让主力舰队能完成目标。
(没有飞机能起降的空母……)
西村舰队,是以‘山城’为旗舰,
以扶桑、最上、时雨、山云、朝云、满潮组成。
http://i.imgur.com/3EuBwqC.jpg
(没有“等”,只有七只!山云朝云目前未实装)
当时西村舰队的主要任务,就是从南方突进苏里高海峡,支援从北方突进的栗田舰队。
——时间是10月24日
原本预定和西村舰队一起突入苏里高海峡的栗田舰队,却因为在锡布延海受到敌人攻击而
丧失了武藏,于是为了躲避空袭的栗田舰队,一时脱离了战场。
同一天西村舰队虽然也受到了敌人空袭,但因为空袭都集中在栗田舰队上,因此并无大碍
。
因为栗田舰队的脱离,使得原本的计画被打乱。这时候,西村中将决定独自冲入苏里高海
峡,和敌人夜战。但是……
http://i.imgur.com/CVHRpDd.jpg
这是当时的日美军数量差异。只有七只的西村舰队,得独自面对敌人的39只鱼雷艇、21只
驱逐舰、4只重巡、4轻巡以及6只战舰。
(这根本无理ゲー啊!)
24日22时36分,美军鱼雷艇发现西村舰队并展开攻击,但日本这边并无大碍。
25日2时58分,西村舰队抵达莱特湾口。
25日3时8分,扶桑被美军驱逐舰的4发鱼雷命中,扶桑的电力提供遭到破坏,无线电、电
话、发光信号都无法使用。原本够慢的速度也因此更慢,因此扶桑从舰队中脱离了。
扶桑脱离后,美军仍持续发射鱼雷。
第二波的鱼雷命中了驱逐舰山云,山云遭到轰沉。同时满潮、朝云也因为雷击陷入了无法
航行的状态。山城虽然也遭受雷击,但她仍继续前进。
而刚才受到雷击的扶桑,在20分钟后因弹药库起火爆炸,整艘船被断成两截。
但她没有立刻沉没,而是维持着断成两半的火烧船的模样,还在海上漂浮了一阵子。
就像是在寻找妹妹的踪影一样……
“やっぱり私、沈むのね……山城は无事だと良いけれど……”
25日3时23分,仅剩三艘船的西村舰队仍持续北上,美军又再度发射鱼雷。
这时的鱼雷命中了山城,山城的前进速度也越来越慢,但仍然持续前进。
25日3时40分,西村中将下了最后的命令
“我会接下鱼雷的攻击,各舰不要管我,朝敌人攻击”
“やだ鱼雷? ……各舰は私を顾みず前进して!敌を撃灭してくださぁーい!”
虽然现在看来,简直就是自杀一般的命令,
但据传当时西村中将把最上误认成扶桑,也因此他当时或许认为,只要扶桑和山城都在,
还能对敌方造成伤害……。
25日3时51分,美军开始砲击,山城被弹(300发的大口径砲与4000发的小口径弹)。
山城也因为这一波砲击,火药库被点燃而爆炸,那违章建筑般的舰桥也一边着火一边崩毁
。但山城仍然继续砲击。
25日4时19分,山城沉没。
“扶桑姉さま……あちらの世界でも、ご一绪に……”
同时,最上与时雨也被敌军猛烈地攻击著。
最上大破,从战场中撤离。然而时雨却近乎无伤地,待在山城身旁直到最后一刻。
而原本也预定要突入莱特湾的志摩舰队,也放弃了。
这时,已经大破的最上,和志摩舰队的旗舰那智发生冲撞,导致自己的损伤更大。
而后,最上接受了曙的雷击处分。
到这里,西村舰队只剩下时雨一艘了。
http://i.imgur.com/hFDt52B.jpg
西村舰队几乎全灭
栗田舰队的迷之回转
莱特湾海战,日军完全可以说是吃了一场大败仗。
然而,从时雨舰上所拍到的山城(又或著是扶桑)的最后一面,竟被日军拿来这么利用。
http://www.nicovideo.jp/watch/sm22133366
(22:53~)
日军将自身船舰的损失,移花接木成日方舰队的战果。
把山城(扶桑)当成敌舰,说正在炎上的是美军……
这真的很讽刺QAQ
经历过苏里高海峡那样地狱般的战场而仍无伤生存下来的时雨,最终还是敌不过命运,在
接受改修后的一个月后,遭受到美军潜水舰的雷击,
隔年1月24日,佐世保的时雨,沉没了。
“仆もここまでか… 提督…みんな… さよな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