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politics 看板 #1Hs51m5V ]
作者: Dionysus (因信称义) 看板: politics
标题: [闲聊] 两岸服务业贸易协议及其之后的一些讨论
时间: Sun Jul 7 01:14:20 2013
《从两岸服务业贸易协议看台湾对外政治与经贸关系发展及其对岛内政治之意义》
前言
在2008年两次大选后的一个特定时期里,两岸各方基于各自均急于寻求两岸和
缓乃至于各自的两岸未来政治关系安排目标的需要,开创了一定时期的两岸高
度和缓稳定状态,并根据各自对两岸未来政治关系安排的不同期待而各自对于
两岸经贸谈判采取了各依自身期待与想像推衍而来的高度兴趣,同样地,由于
2005年上半年时,时任台北的中国国民党党主席的本省籍政治世家重量级代表
人物连战在岛内泛蓝阵营二度败选后前往大陆拜会中共党政高层而展开破冰之
旅,或许由于连战个人背景与特质与传统的国民党领导人稍有差异,或许北京
高层也因而对于台北的中国国民党执政后的两岸经贸谈判乃至于接续其后的政
治谈判与最终政治安排协议的进程有了相当高度的期待。
因此,我们不得不合理地推测,在ECFA第一阶段经贸谈判中极可能掺入了北京
当局对台北当局有着“先经后政”期待的大幅度让利所造成的高额政治加价,
而其中的先经后政,也极可能并非先完成全部的经贸谈判再进行政治协议的谈
判,而是每完成一阶段的两岸经贸谈判就要同时进行并检视两岸政治协议谈判
的具体成果,而北京当局也可能依据每一回合先经后政的政治协议谈判具体成
果来衡量下一回合先经后政的经贸谈判所愿意提供台北当局的经贸谈判成果乃
至于超越台湾方面经贸谈判实力的让利幅度范围 (willing to pay, WTP)。
试论两岸经贸谈判与两岸政治谈判之连动关系
必须先加以说明的是,尽管两岸经贸紧密互动的客观事实必然在一个较长时期
里造成两岸的进一步相互理解与在政治社会乃至于国际框架内的更密切合作关
系,但在两岸之间仍因近代以来的世界史尤其是东亚区域历史的巨变所造成的
社会文化隔阂客观上难于在短时期间有所重大转变而有待较长时期与较多世代
的相互接触与理解,因此,尽管过去一个时期里两岸ECFA等经贸关系因为政治
上的彼此错误过高期待而出现一个短暂的高红利蜜月期,以至于台湾农业当局
一度连猪肉产量过剩滞销都迳以销往大陆做为向农民交代的第一甚至唯一政策
方案,而北京当局在最近的ECFA后续谈判与同时进行的互设办事处等两岸事务
性谈判中半是消遣地提及“设办事处总不能只是来卖虱目鱼吧!”,然而,随着
北京当局设定的ECFA早收清单谈判回合所必须附带的政治协议谈判的内容揭露
的当前两岸执政当局对于两岸未来最终政治关系安排的关键部份并不真的存在
具备一定交集的共识,下一回合的两岸经贸与政治谈判议程与进程势必因此连
动地受到相当程度的牵制。
毕竟,尽管台北当局一直以“一中各表”为其九二共识的对台湾内部说法,但
对于北京当局及国际社会而言始终只有“一中原则”,北京当局对于所谓的“
一中各表”及与其连带的具有“一国两府”性质的“一国两区”论点则始终只
以“符合台湾方面相关法律规定”模糊地带过,显然主要只是不希望因此破坏
两岸和缓的两岸大战略格局,因而,一中各表固然可以缓和北京当局对于台独
及其联合日美等外国反华分裂势力的忧虑,然而,北京当局应该不太可能真的
承认台北方面后来揭露的底牌“中华民国宪法下的一个中国原则”,因为如此
一来势必触动北京当局已许久未见且更因连战先生的背景与特质而一度忽略的
国共尴尬情结以及其久未再提却从未明言放弃的“完全结束内战”的两岸关系
最终政治安排目标。同样地,台湾领导人马英九总统2008年上任之初便曾提及
要提供国民党在台湾的政治改革经验与资料以协助北京当局推动政治改革,其
做为国民党外省军系出身的相对自由派台湾领导人也是难于接受中共的“和平
统一,一国两制”最终政治安排核心概念,简言之,关于两岸最终政治安排的
关键部份,北京当局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与台北当局的“台湾经验影响
大陆论”之间存在着根本的扞格与矛盾,毕竟,前者是要求台湾方面在国际法
理上接受并承认1949年以来逐渐在国际上被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具有高度
差异性与高度自主性的附庸性准国家地方政府,但后者则意味着要求大陆方面
在国际法理上接受并承认在一中屋顶下的两个实存政权,而台湾做为经济发展
与政治改革均较大陆领先的一方具有着某种的道德正当性可以指导大陆方面的
未来发展。
二○一二年台湾大选后与中共十八大后的两岸新形势及其后续影响
因此,沿着上述的论点推演,我们不难想像,在2012年台湾方面大选与大陆方
面十八大交班后的一个时期里,随着两岸当局彼此摸底接触与面对各自内部政
经势力的压力而使彼此的未来两岸政治关系歧见出现图穷匕现的相互摩擦,具
体的事例便是台湾在亚银名称的去主权化与洪都拉斯驻台使节规格一如1949年
国府蒋系撤退台湾时被从全权大使降级为公使层级,当然,同样必须注意的是,
继扁政府末期中美洲关键大国哥斯达黎加与台湾断交并转而与北京建交后,改
由左派桑定解放阵线执政的台湾邦交国、中美洲大国尼加拉瓜也出现外交不稳
迹象,先是桑解政权官员到台湾的监察院痛批美国等国家介入该国军事独裁政
治压迫人民与伤害人权──或许是因为台湾过去也曾配合美国的中南美洲学校
而在政战体系开设训练尼国等中南美各国用于对内镇压的军警特务的远朋班?
或者趁机发泄情绪之余也要求按例提供外交援助?──而稍后,尼国桑解政权
更与可能与北京方面有关的香港公司签订巨额合约欲建设巴拿马运河之外的第
二条中美洲运河以更便利地联络大西洋与太平洋航线,北京当局此举或许有在
美国后院加强实际参与以制衡自希拉蕊以后美方试图再度围堵中国的新动作,
但对于台湾方面而言,倘若此一尼国运河顺利开工乃至于完工通航,北京当局
是否会容忍此一重大对外经济与战略投资受到向来倾向美国的尼国邦交国台湾
的相当程度牵制,抑或会以尼国桑解政权与台湾远朋班等的历史恩怨为由,在
斗而不破的大前提下让尼国与台湾断交并转而与北京方面建交以便彻底保护此
一极度重要的中国对外经济与战略投资,便是一个值得进一步观察的外交议题。
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两岸之间为了追求各自所期待的两岸最终政治关系安
排的最终理想目标,势必在国际政治与主权场域展开斗而不破的多层次竞合运
作,从而在ECFA后续的经贸谈判,乃至于台纽和台星甚至台美TPP的经贸谈判上
,北京因素将不再如北京为马政府代求美国同意免签般地热络支持台北的国民
党政府,而恐将出现在基本维持两岸和缓的东亚稳定情势下采取相当程度压缩
台北国际空间尤其是与主权性质有关国际空间的斗而不破的竞合动作;尤其,
台湾当局的民间名义代表在此次谈判中明言希望两岸一起加入TPP,但一则北京
方面曾表达希望大陆也加入TPP主要地是一种反围堵的策略运用,二则包括日韩
等国在内均对于相关成员之产业模式具有相当重叠性而可能互补性不足的TPP存
有疑虑而美方也暗示台湾方面应先处理TIFA而不再如希拉蕊任国务卿时那么积极
地提及与推动台湾加入TPP相关谈判,台湾方面对于TPP一厢情愿的积极态度势必
引起北京方面对于台湾当局对于美中关系可能造成的影响增加了一些忧虑。
因此,不难想像,在经贸上,除非两岸政治关系回到2008年以前的高度紧张状
态而造成经贸关系的困难,否则,既然北京当局提供政治性加价的诱因已经消
失,尽管两岸和缓的态势不变,但在两岸经贸谈判上,恐怕一如台星、台纽与
台美甚美日经贸谈判般必须回归一如美国克林顿政府北美自由贸易协议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NAFTA) 谈判的在商言商的经贸实力与彼此互补
性需求来进行互利双赢而非单方让利的真正经贸谈判,而以克林顿政府在推动
NAFTA时受到民主党内乃至于共和党国会议员的强力掣肘而必须动员包括尼克森
、卡特、雷根与布什等跨党派前总统在白宫前草坪公开力挺才勉强过关的态度
,而签订后更是长年面对美国农工等产业界的抗议与修订游说,可以想见,台
北当局若不能幡然醒悟而竟以过去五年来处理国际与两岸经贸与政治议题的高
傲乃至于自以为是某种可以统包独家代理的某种岛内政治与选举一本万利筹码
,则势必面对高度的内部困难与外部不谅解,日韩对世贸谈判所遭遇的稻米等
农工业的反弹,乃至于韩美FTA在韩国受到愤怒的激烈抗议而同时在美国国会也
受到AFL-CIO等工会与农业团体的强力反对而搁置数年才批准,甚至,大陆加入
世贸时在农业等议题上的让步,还必须由主谈代表龙永图向国内回报并经高层
会商后由朱镕基出面承担决策成败责任才能拍板定案,更是台北当局面对未来
两岸乃至于国际经贸与政治谈判时不可不深思的对内与对外课题的不远殷鉴,
不说别的,与两岸政治争议无关的台纽与台星经贸谈判是否可能使用北京当局
不反对的非强烈主权性名称乃至于双方产业互补性与竞争性的协调问题,便应
三思而后行。
蓝绿两党的两岸黑白脸策略谬思
目前,对于《两岸服务业贸易协议》感觉可能因为回归正常经贸谈判而可能如
美国的NAFTA议题般成为执政党的岛内政治难题而非利基,部份马政府高层与
其智囊和友好媒体便试图再度推给立法院,部份相关官员也不断地暗示如果协
议任一条文受到立法院的否决则可能必须全部重新谈判;同样地,在其他各项
两岸经贸与政治谈判议题上,蓝绿两党长久以来均存在着各种各样绮丽的黑白
脸奇思异想,甚至不无可能试图透过某种选角或者强迫分配角色的方式来制造
自以为好用的内部黑脸总代理代表人物,国民党方面的此举做法甚至被政治评
论家南方朔批评为“用中共来吓台湾人,用台独来吓北京当局”而试图大搞两
岸经贸政治议题独家总代理而以为如此可以在岛内政治与选举上一本万利。
姑且不论这种“内部有强硬派要安抚”乃是过去苏联时代甚至更早的帝俄时代
莫斯科当局的惯用伎俩而中共对此想必心领神会而甚至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可能,一个简单的问题是,如果台湾内部存在黑脸竟然就可以让北京当局让步
,则北京当局背后必须面对与交代的大陆内部不论老板员工们反共还亲共的各
产业利益团体是否也必然会忽然全力支持中共中央与涉台各政府单位对台采取
更为符合大陆方面政治与经贸实力的强硬谈判策略,藉以寻求保障其在大陆内
销市场的利润份额甚至扩大其对台经贸利益呢?第二,北京当局对台政治谈判
的核心策略与让步幅度乃至于与此相关的经贸谈判策略,主要地是依据台湾各
种真假黑白脸加总后产生的对大陆与对中共政权态度而定,主要地是依据在国
际外交领域的两岸协调以及对中共政权稳定存在的可能影响而定,因此,真实
存在的所谓黑脸是无法刻意消除的,但也势必对于两岸经贸谈判的成果与政治
关系的稳定性有所相当负面影响而不大可能有所谓使白脸有机会在谈判桌上拿
到更多的可能性,否则,则包括美国等国际势必岂不是更有可能制造黑脸或者
将人权等议题相骂本式地全面纳入对北京经贸与政治谈判之中而获取某种超额
利润甚至是借机达成对中共政权的和平演变呢?
试论两岸新形势下台湾执政党应有的两岸国际战略思维
基于此,台湾各党各界,尤其是台北执政当局身边的小毛奇们,应该要有仔细
进行两岸经贸谈判相关前置的产业发展与转型的必要精算能力,而非如2012年
大选后仍盲目地推动石斑鱼扩大养殖与对陆输出般地错误地继续期待未来的两
岸经贸关系上还有可能有更多的政治性加价空间可以分配甚至做为其在台湾岛
内政治上的某种轻松便宜的万年利基,如此才能够在回归常态经贸谈判模式的
两岸ECFA后续谈判中真正务实地为台湾产业争取与大陆方面互补互利的谈判条
件以确实促进台湾的产业转型与经济发展。
举例而言,在农业方面便应该回归常态的经贸谈判,在台湾方面基本上自产率
有限的品项上(例如自产率20%以下)便应有如对美欧日等经贸谈判般的逐步让
步以换取其他台湾有更佳利基产业品项的让步,当然,这仍然必须在符合SPS和
International Codex等国际食品安全检疫标准与台湾方面相关法规的前提下逐步
进行开放,当然,因为对大陆开始部份仍然一定偏低自产率农产品项目所必然
造成的台湾内部政治争议与民意抗争乃如日韩等国对外经贸谈判般是必然的,
而且应该由执政当局承担并设法化解的,像是透过辅导相关业者进行农业精致
化等差异化高品质化生产或者提供必要的转作辅导与补助等,而建构更完善也
更符合财政永续性的社会安全网正是台湾面对包括大陆与世界各国进行经贸谈
判与国际分工和产业转型的关键要素,有此一社会安全网,才能确保全球资本
主义体系整编整合过程中必然产生的一些受伤害的输家个人能够得到相当的保
障,而不是只身承担整个社会乃至于全球的经济自由化恶果却最终因无力承担
而产生绝望的相对剥夺感,毕竟,如此将使得整个社会与政府体系乃至于整个
全球化经贸政治体系产生严重的民主赤字与正当性危机,并可能因此而使整个
体系面临全球人民有意识无意识地集体反抗而濒临体系瓦解危机。
此番《两岸服务业贸易协议》正是二○一二年台湾大选与中共十八大后两岸政
治经济关系新形势的具体而微的重要例证,而其中许多所谓的优惠项目更是福
建限定以及选后便浮现平潭岛等议题,更可见两岸经贸议题已到了双方不得不
改变一些思维方式的转折点了。台湾当局似宜深刻省思并妥善而务实地调整其
两岸乃至于国际政治与经贸谈判的总体战略思维。
试论两岸新形势下台湾在野党应有的两岸国际战略思维
长年以来自诩承载着台湾人民追求内政与外交自主权理念的在野党民进党当局
,在2012年大选后因为社会上与各媒体普遍认为两岸与扁案乃为其无法成功地
跨越准执政门槛而取得人民信任再度政党轮替的主因,既然扁案已因同时具有
法律与政治问题而复杂化且扁政治势力已暂时不再成为媒体焦点而出现效应递
减,民进党人士势必认为扁案只要维持软切割并持续关怀扁案相关司法人权与
司法改革问题就能够减少其负面政治效应,因此,民进党人士自然地认为两岸
议题乃为其未来挑战国民党执政权的最重要议题,并自大选后一年多年便不断
地在台湾内部乃至于两岸间频繁地展开调和其政党两岸基调与两岸客观环境变
化的诸多创意尝试。
然而,既然两岸经贸谈判已如上述回归正常经贸谈判模式而不再必然是某种一
本万利的政经议题,民进党固然不必在中共已推动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以及在
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渐进式地推展人权与社会改革之后继续承继渡台国府政权在
国破家亡的国仇家恨之中所产生并写入威权时代官方教材的反共思想教育,更
不必在两岸经贸往来日益频繁而两岸人民的相互理解也在日增的两岸社会经济
接触过程中有所增进的大趋势里采取不合时宜的强硬反中立场。
然而,既然台湾人民长期以来视民进党为台湾人民追求内政与外交自主权理念
的政治代表,而此一内政与外交自主权的追求渴望又源自对百年来日本殖民统
治与国民党威权统治的强烈反抗与自主期待,尤其是源自于二二八事件后所逐
渐萌生的台湾人意识与台湾人民必须自己当家作主才不至于被外来统治者主宰
命运的集体历史意识,加上必须考量部份较激进亲日独派势力的掣肘,民进党
在未来一个时期的两岸论述调整仍宜以保持对大陆相关政经议题的适当警觉性
为前提下逐步地采取较为缓和的政治态度与政策论述,民进党的此一缓和化速
度应该要尽量贴近台湾人民对大陆相关政经议题思维态度的总和缓和调整速度
,从而能够适时适度地透过与人民与独派的诚恳对话而引领台湾人民与独派人
士逐渐缓和化其对大陆陆相关政经议题的思维态度,否则可能欲速则不达,反
而可能因为调整过快而站在群众的对立面,不但无助于其站稳台湾人民追求内
政与外交自主权百年理想的政治代表地位而引领台湾社会理性地思考与处理两
岸政经议题的发展,甚至可能因此使得极少数激进独派势力与其群众因为感觉
受到其政治代表的某种背叛而采取更为激进而难于理性对话的政治作为。
同时,倘若民进党仍欲做为一个具有提供人民现有执政党以外另一种政策与政
纲选项的期待重新取回政权与推动其政策与政纲的现代民主政党,则必须向其
选民与台湾社会各族群各阶级民众展示其具有准执政能力 (capacity) 而确实有能
力担当未来的执政重任,若如此,则其处理两岸与国际经贸政治谈判的成熟度
必然是一个观察的项目。固然,美国与世界各国政治研究者均认为 “All politics
is local.”,因而外交是内政的延伸而非反之,而相关高层政治人物也主要地必须
争取草根选民对其内政政策的支持而获得其政治能量与正当性才能取得执政权
并运用其政治能量与正当性为国家从事必要的涉外谈判与妥协,然而,即使不
需要每个试图争取代表自身政党争夺执政权的高层政治人物都必须对于国际政
经事务的诸多烦琐细节有所了解,毕竟,食少事繁,岂能长久,反之,对于国
际政经事务过于投入的高层政治人物也往往容易如美国民主党国务卿 John Kerry
般容易有着些许高傲而可能无法有效地透过民主选举取得其进行涉外谈判所必
须的政治能量与正当性,因而往往必须如季辛吉般透过民选总统所任命并经国
会民意同意的国务卿或国家安全顾问等角色才能够在民主体制内合法正当地参
与涉外政策与政治决策,但是,有意代表所属政党争取执政权的高层政治人物
必须表现出对于处理两岸与国际政经事务的基本成熟态度,像是认知两岸国际
事务有别于内政议题而必须采取一些不同的思维进路以及尊重并不时倾听相关
学者专家以及长年参与相关涉外事务政府官员与二轨人士的各种意见以便兼听
则明。
基于此,民进党人士对于《两岸服务业贸易协议》尽管仍应如日韩各国在野党
处理自由贸易议题般采取必要且符合民意的监督乃至于整合相关产业意见而对
台湾执政当局提出抗议,但由于两岸经贸议题上大陆方面的让利已在ECFA早收
清单被部份大陆学者与业界批评为丧权辱国后接近大陆做为人均所得尚落后台
湾的东亚大国所能承受的极限,批判政府谈判无能之余,似宜提出一定程度的
产业辅导等政策,并适度地表达对于两岸经贸谈判回归常态经贸谈判模式的理
解态度并试图在此一理解的基础上建构民进党自己的两岸经贸谈判相关之产业
与项目清单与受损失产业辅助政策,同时,尽管难于在两岸政治议题上进行急
转弯,但也不宜采取可能造成进一步激化的政治动作,并宜在笃守尊重台湾民
意的《台湾前途决议文》的基础上,透过进一步的二轨交流与互动,一则维持
紧急对话管道的存在以防止因不必要的误会而擦枪走火,二则透过将可能有疑
虑之各方势力拉进经贸谈判议题讨论与政经接触二轨等交流互动过程以增进其
理解并减少其疑虑,才能够建构自身健全的两岸政经关系政纲与政策,也才有
可能在未来较长时期与较多世代的良性互动过程中,也才有可能因着双方各自
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以及两岸各方势力持续交流互动而减少两岸因近代以来的
世界史尤其是东亚区域历史的巨变所造成的社会文化隔阂以及连带的政治不信
任,并运用民进党无国共历史纠葛却能代表台湾人民追求自主理念的优势,藉
此在两岸最终政治安排之中台湾人民最在意的国际自主参与空间的部份代表台
湾人民竭尽台湾政经实力与国际情势所允许地逐项地追求最大可能的国际自主
参与空间并同时维持完整内政自主权以存续台湾人民所珍视的特有社会经济政
治体制。
结语
总结经验,两岸经贸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谈判与发展本质上具有相关的连带性,
事实上,衡诸历史,古今中外,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本来就存在着经济关
系与政治关系之间的有机互动。自1949年年底以来,两岸关系有其长期的发展
脉络,对于由于威权时代的形格势禁而无法参与高层政治的台湾人民而言,甫
经民主化改革便必须面对威权政府不敢向人民说出真相的两岸既存脉络与框架
,确实难免令人感觉有些错愕与不公平,然而,每个社会的内外发展脉络均存
在着路径依赖 (path dependence) 的必然特性,而承认现状与在保持必要警觉性
前提下渐次展开政经多方面良性互动,应该是台湾社会各族群各阶级民众面对
两岸关系发展的最有利思维与策略作为,唯有如此,才可能在未来较长时期与
较多世代的良性互动过程中,并因着双方各自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以及两岸各
方势力持续交流互动而减少两岸因近代以来的世界史尤其是东亚区域历史的巨
变所造成的社会文化隔阂以及连带的政治不信任,并最终在这个基础上,讲同
一种语言、赏同一轮中秋明月却因着大历史的捉弄而在近代以来各自受过诸多
不同的历史伤痛并产生不同历史记忆与集体意识的两个华人社会,才有希望有
朝一日一同摸索出共存共荣的互利选项。
原文转载自原PO部落格文章
《从两岸服务业贸易协议看台湾对外政治与经贸关系发展及其对岛内政治之意义》
网址:http://www.wretch.cc/blog/dionysus1101/10548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