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y]听“陈洁仪:我的音乐之旅” 复出歌坛的华丽手势

楼主: lancerot (LK)   2011-02-15 20:51:50
http://showbiz.omy.sg/Lifestyle/Art%2Bn%2BCreativity/Arts%2Bn%2BCulture/Story/
OMYStory201102150423-222382.html
或者http://tinyurl.com/4mzkqty
也有一张kit的图
日期:15/02/2011 新闻来源:联合早报 记者:胡文雁
如果华艺节的演出是陈洁仪复出歌坛的一种形式,那是最华丽的手势。
75人的乐队,67人的合唱团,叶良俊钢琴伴奏,杨君伟以广播方式概括她一路走来的音
乐旅程,感性的语言,温存的歌声,比起任何霓虹炫目、音响聒噪的演唱会,这是更精
致、更有品味的呈现。
演唱会有意识地设计成不同乐章,如交响乐的进行式,有前奏,有尾声,每一个乐章,
都是陈洁仪音乐旅程的阶段印记,从出道、突破、高飞、发现到回家,旅途的过程才是
最美丽的风景。
于是,我们听到一首首触动洁仪,也触动我们的歌,“Amazing Grace”、选自《音乐之
声》的“Something Good”、 《喜欢你》《担心》《拔河》《心痛》《等了又等》《炫
耀》《懂得》《东弯土星》《天冷就回来》《家》,从中你会发现,陈洁仪的歌路一直
在变,一如她心情的转折。
六年不见,陈洁仪的歌声依然清丽如昔,但经岁月的历练和沉淀,更有一种耐人咀嚼的
况味,听她重唱多年前一些深具意义和标志性的歌曲,并没有怀旧的感伤,而只有对美
好回忆的留恋。
陈洁仪的咬字和行腔,很有自己的一套风格,一首《拔河》就可听出她的技巧斤两,真
假声的自如运用,已到随心所欲的地步。《东弯土星》是她当年告别歌坛之作,带一点
淡淡的哀愁,陈洁仪用一种遗世的寂寞和冷清的方式唱着,那种漫不经心,特别耐人寻
味。这与她演唱《家》时的温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这种差异,说明了洁仪除了有宽
广的音域,还有很细腻的情绪。一般演唱会,很少有60人以上的和音,这也使得整个演
出更添感染力。
■要记编曲罗伟伦一功
无可否认,这是属于陈洁仪一个人的舞台,其他不过是点缀,冲著洁仪而来的10个人里
相信有10个,没有人会傻到以为可以在这样的音乐会里听到一场高水准的华乐演出。乐
队不过只是伴奏,中间难得有可发挥的间奏曲,但有看惯流行演唱会的观众还以为是“
上厕所时间”。
像这样的音乐会,用任何社区乐团来演奏相信也一样称职,但新加坡华乐团名字打出来
,当然更具明星效应。这证明什么?证明新加坡华乐团够雅俗共赏,能严能松,游走古
典与流行之间不费吹灰之力?
最后要记编曲罗伟伦一功,华乐改编流行乐,很多时候会显得不伦不类,自暴其短,像
穿上不合适的鞋,走起路来非常蹩脚,但他熟悉每种华乐器在发声上的优缺点,写出来
的曲子舒服到位,合唱部分也起到铺垫效果,是这场音乐会之所以成功的重要原因。
作者: duffy (duffy)   2011-02-15 20:59: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