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陪孩子读这三本绘本,不用打骂也能立规矩

楼主: t82316 (troy)   2017-06-16 16:35:23
陪孩子读这三本绘本,不用打骂也能立规矩
https://mybabyone.com/20170616_1114993.html
《亲子阅读从多大开始?》
不同的绘本,有不同读法。好的绘本,连封面和封底、书本里的每一个小细节都不该放过
,因为作者在其中都注入了大量的心血。
今天给大家推荐三本我家开心特别喜欢的绘本,这三个绘本对开心的规矩建立很有帮助,
分享给大家。
虽然我知道,不少妈妈肯定早读过,但是今天我们换个角度来看看,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
获。
NO.1《图书馆狮子》:规矩也可以是有爱的
《图书馆狮子》内文
这是来自美国的绘本。因为主角是动物,孩子更容易觉得亲近,让他们兴奋。“规矩”的
概念在这个绘本里,到处都是。
启发孩子:遵循规矩的好处
一头狮子,进入了图书馆。它在馆里走了一大圈,嗅嗅目录盒,蹭蹭书架,趴在故事区睡
觉,跟孩子们一起听故事,不吵不闹,人们都很喜欢守规矩的狮子,把它当馆内最舒服的
靠垫。守规矩的狮子,当然人人爱啦!
正如整个绘本里,图书馆馆长一直在问:有没有人违反规定?为什么要有规矩呀,是为了
大家都能好好看书。
如果破坏规矩了呢?要接受惩罚。
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安静的狮子不顾一切地大吼起来……狮子就要被赶出图书馆了。
因为在图书馆这样的公共场合,任何人都不能大声喧哗,包括狮子。狮子却在大声吼叫,
惊扰了所有人。因此,破坏规则的狮子理应受到惩罚,尽管它不是故意的。
人们惩罚狮子,不代表不爱它!
狮子为什么突然吼叫呢?原来是因为有个人摔倒受伤了,狮子在向他人求救,所以吼叫,
他是善意的。当大家都知道这个原因后都很感动,终于图书管理员在一个雨天找到了蹲坐
在图书馆门口渴望进门的狮子。
(引导孩子)就像爸爸妈妈给宝贝立规矩,有时候发脾气了,或者批评宝贝了,都不代表
自己不爱宝贝,其实是为了保护宝贝!
发现有爱的小细节:
引导孩子,情绪低落、挫败每一个人都会遇到,但是只要有爱,事情一定会变好的!
《图书馆狮子》的扉页就有故事:一头狮子来到图书馆门口,好奇地向里张望。注意门口
的两头狮子的嘴角,全是威严地向下撇著。
到绘本最后一页,注意门口的石狮子的嘴角明显向上翘起来,喜滋滋的样子,隐约可以看
到图书馆里面有一条快乐地翘著的狮子尾巴,原来经过误会和暂别等周折,狮子重新回到
了图书馆里来了。
《图书馆狮子》扉页
《图书馆狮子》最后一页
启发孩子,狮子为什么笑了呢?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
成人的世界固然是规则的世界,然而,规矩的立意之本是遵循善意的。因此,爸爸妈妈别
忘了鼓励孩子像大狮子一样,不论遇到什么误会和不公,都要坚持,别害怕,雾霾总会被
阳光冲破。
在这个绘本基础上,我还想额外对父母说两句。
父母平日里给孩子立规矩,但并不代表规矩一定是一成不变的,正如图书馆为了狮子可以
进行规则上的调整一样。
比如在特殊情况下,也可给孩子一些例外的奖赏。
一般我不允许我家开心吃冰淇淋。可是带她去哈尔滨的时候,那里有一家冰淇淋特别出名
,我允许她吃了,但是告诉她,是因为我们处于不同的情况下。不过回到家,还是不能吃
的。
而且,孩子的成长阶段不同,规矩也需要有调整。因为我们必须要记得,规矩的设定,不
是为了限制孩子,让孩子来恨父母的,而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
做,学习把握分寸和尺度,以便更好地调整自己和适应社会。
NO.2《我爸爸》:父亲角色在孩子规矩建立中的重要性,最好是孩子爸爸陪孩子来读这本

绘本《我爸爸》
其实这套绘本有两本,一本是《我妈妈》,一本是《我爸爸》,作者安东尼·布朗。
看过的父母一定会记得,《我妈妈》中,妈妈这个角色塑造都是花儿为元素,绘本里反应
出的意象,就是美、香、温暖等等。这就传达给我们一个信息:妈妈其实在孩子的生命里
,主要担负照料和爱的角色。
而在《我爸爸》中,爸爸这个角色塑造都是格子和条纹元素,绘本里反应出的意象,就是
有规矩、有力量、视野开阔等,这一点也明确地传达给我们:爸爸在孩子的生命里,应该
承担起规则建立、意志力建构以及让孩子更自信、更有力量等。
所以,《我爸爸》的绘本创作本身,就融入了规则在内。不过,能够让孩子真正理解规则
,关键在于,是否爸爸陪孩子一起来读这个绘本。
绘本《我爸爸》
“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这句话在安东尼的《我爸爸》中几次重复。小时候,我们
很多人真的就是这样想的。我爸爸什么都不怕,什么都能干,而且不管干什么,都是对的
,都是很帅的。安东尼这位绘本大师,拿捏孩子和大人的心理都很准。
在小孩子心里,爸爸就是无所不能的,可以轻松打败小怪兽赶走小偷,可以站在高峰跨越
障碍。所有的爸爸可能都在孩子面前吹嘘过自己的勇敢、智慧、强壮或者其他,体育在班
里排第一,比猫头鹰还聪明,最能打架,歌唱得最好……而且说这些话时,尽管他们可能
还穿着黄色格子睡衣,就像安东尼画中的爸爸那样睡眼惺忪。
爸爸陪孩子轻松地读,甚至可能读著读著把绘本扔到了一边,然后玩起来你追我赶的游戏
。游戏过程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模仿绘本里的一些动作,然后随时随地都可以
把规则融进来。
譬如上面那个爸爸“大鹏展翅”的动作,可以在平地上和孩子一起去仿照着做,给孩子立
的规矩可以是:规定时间之内,手不能放下来。或者爸爸喊某个口号的时候,孩子从飞的
动作,要还原成立正的动作,诸如此类。
我们要始终记得,读绘本不是我们的目的,是我们用来和孩子沟通的工具。
在这样轻松的亲子互动当中,孩子感受到父亲的力量,对力量的控制。这就是规矩建立的
前提。
NO.3《大卫,不可以》,在哈哈大笑中消化平日里的坏情绪,学习理解并遵守规矩
绘本《大卫,不可以》
这是一本荣获美国凯迪克大奖的绘本,画风乖张,文字极简。虽然未有什么台词,但全书
都是在讲规矩。
看看大卫,土豆一样的脑袋,桀骜不驯的眼神,三角形的鼻子,尖尖的牙齿,对什么都充
满好奇,对什么都想尝试,把墙涂花,打破碗和花瓶,光屁股光脚乱跑,洗澡玩水战,将
一切东西敲得叮当响,睡前发上了人来疯……
这不正是父母们嘴里不断在抱怨著的“熊孩子”的典型形象么?
“不可以”是大卫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很多孩子们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因为体验
如此之深,所以,当我们的宝贝看到有另外一个小孩跟他们有一样的经历,一定会觉得很
亲切,也很好玩儿,容易有共鸣。
因此,在读《大卫,不可以》的时候,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在哈哈大笑中,帮助消化平日里
因为被限制而积累下的诸多情绪。
有一点需要提醒一下,如果父母只是按部就班地把这本绘本读给孩子,不少孩子极有可能
并不喜欢,而且还会让孩子觉得,捣乱是应当的,因为大卫也这么做呀?
所以,建议父母与孩子融入情景,以及角色扮演,来读这本绘本,这样就能将规则建立更
好地融入其中。
绘本《大卫,不可以》
比如,大卫站在凳子上,想要去够饼干桶的这个画面:
“宝贝,小哥哥在干吗呀?”
“他去拿饼干桶。”
“你看,他够得着吗?”
“够不著”
“那够不著怎么办?要是你也够不著一个东西,你怎么办呀?”
“我有办法了,我搬个凳子!”
“好!可是,你看到没有,大卫这样子,危险不危险呀?”
孩子也许说危险,也许是摇头。父母这是可以鼓励孩子:“来,咱们去搬个椅子,你也试
试。”
这样,就从绘本阅读,进入了角色扮演、进入情境中去思考的阶段了。然后,父母引导,
原来通过椅子也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的。
于是,答案揭晓:宝贝,以后要是你想要什么东西,先要跟爸爸妈妈说。
这样整个过程中,孩子懂得了,可以爬高,但是要保护好自己;发现问题,可以使用工具
;想要一样东西,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比如自己获取;自己能力有限的时候,借助工具;
工具也不行的时候,要向身边的人求助。另外,有需求可以直接跟父母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