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语歌后江蕙退休看台湾社会变迁
http://imgur.com/76xL8XM
有“台语歌坛天后”之称的台湾歌手江蕙,周日(13日)晚间结束最后一场演唱会,宣布
告别耕耘44年,缔造百万张台语(闽南语)唱片销售纪录的台湾歌坛。
江蕙的告别演唱会“祝福”一共在台湾演出25场,总票房9.5亿台币(约1.86亿人民币,
2926万美元),在51天的演唱会期间内,成功买到票至现场聆听的总观众约26万人。
江蕙周日晚间在南台湾的高雄巨蛋举办最后一场演唱会。最后一夜,她没有如前几场一样
邀请周杰伦、小S、张学友等横跨世代、跨国台语的嘉宾同台演出。而是和老中青三代歌
迷,共度最后的舞台时光。她在唱完最后一首歌后,流着泪,将麦克风放进上锁的盒中,
告别歌坛。
台湾大学社会系助理教授李明璁接受BBC中文网采访时表示,江蕙的歌曲跨越世代、语言
,成为台湾社会的共同记忆。他说:“江蕙的演唱会上,有企业老板、有市井小民,有不
同立场的政治人物。江蕙的歌缓解了台湾社会族群与阶级矛盾。”
全民偶像
http://imgur.com/iQSk1cL
最后一场演唱会会场外的歌迷。江蕙的歌迷横跨老中青世代
一月初网络售票开卖当天,网站涌进35万人,售票系统超出负荷故障。许多年轻人在超商
售票机前守候上几个小时,就为了要帮“第一次想去看偶像现场演唱会”的爸妈买到门票
。
国民党副主席郝龙斌表示自己是江蕙的歌迷。身为从中国大陆来到台湾的抗日将领郝柏村
之子,他表示“当初就是听江蕙的歌学习台语”。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蔡英文,59岁生日当
天,听了江蕙演唱会庆生。
唱出心声
江蕙本名江淑惠,1961年出生于南台湾嘉义,因为躲债举家迁往台北。10岁开始,为了分
担家计,江蕙开始了她的走唱生涯,足迹踏过1970年代经济起飞,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外
地工人、外商、观光客聚集的台北三重、北投、中山北路的歌厅、酒店。
http://imgur.com/00jcogP
演唱会上播放出40多年前,小江蕙走唱时的照片。
江蕙在1983年正式出道,1984年《惜别的海岸》让她尝到走红滋味。歌词“为著环境袂当
(未能)来完成,彼段永远难忘的恋情”,唱出80年代许多从乡村到城市打拼的异乡游子
心情。当时虽然政府“推行国语”,限制方言在广播电视上出现的频率,强制学生在学校
不能说方言,但对于占台湾总人口数约70%的闽南语母语使用者而言,母语(台语)歌曲
仍是最直接能打动人心。
1987年台湾解除戒严,开放党禁报禁,结束推行国语运动。大众流行文化没有了政府审查
的箝制后蓬勃发展。
本土化浪潮
曾开设“音乐社会学”,研究文化认同、音乐、流行文化的台大社会系助理教授李明璁表
示,考察台湾社会发展史,1990年到2000年间正值“台湾本土文化认同的深化”时期。他
说:“1990年对台湾社会和江蕙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
在这一年,总统李登辉宣布将改选1947年在中国大陆选举产生,因为国共内战迁台,43年
未改选,被民主运动人士称为“万年国会”的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台湾的民主化进程、
宪政改革,在90年代迅速发展。
江蕙在这一年,获颁第一届金曲奖“最佳女演唱人奖”,当时并没有将国语、台语分开评
选。此后江蕙是金曲奖常胜军,四度蝉联“最佳台语女歌手奖”。在她歌唱生涯中,共拿
下13座金曲奖奖座。
1992年,江蕙专辑“酒后的心声”大卖116万张,录音机卡带堆叠起来相当于34座台北101
的高度,创下台语专辑销售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江蕙现象”
李明璁形容江蕙是“Diva,女神一般的存在”,认为她是和邓丽君、凤飞飞齐名的时代人
物。
李明璁说,不同于一些由政府培养的艺人或爱国歌曲,江蕙可以说是“由下而上,型塑台
湾庶民集体记忆”。
台湾社会从日本殖民时代、国民政府戒严时期,到本土派兴起,不同阶级与族群之间,因
为相冲突的认同与利益关系,产生矛盾对立。但李明璁说:“江蕙的歌会大受欢迎的关键
因素,是因为她的歌超越这些对立,召唤出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情感。”
例如最脍炙人口的 《家后》,在台语是 “妻子”的意思,歌曲唱出夫妻对彼此的深情,
“阮将青春嫁到你家,阮从少年就跟你跟到老,人情世事也已经看透透,有谁人比你卡重
要。” 不仅成为婚宴上播放的热门曲目,更有着超越语言隔阂的感染力。
上海姑娘唱江蕙
2013年金曲奖最佳台语女歌手奖,颁给了上海姑娘李娅莎。李娅莎表示,因为偶然听到江
蕙的《家后》深受感动,才开始练唱台语歌。她在2011年推出个人首张台语专辑,成为台
湾乐坛史上第一位发行台语专辑的中国籍歌手。
但李明璁也表示,江蕙的成功,是因为她的歌曲唱出人们共同的情感,不能将“江蕙现象
”和“台湾本土意识高涨”画上等号。李明璁分析:“江蕙的歌召唤的是社会保守价值内
认可的情感,例如男女恋情、游子思乡、家庭价值。”而不同于90年代初期一些“本土派
”的台语歌手,借由台语歌冲撞体制,希望借此凝聚 不同于政府过去所塑造的“大中华
民族情感”。
“天后地位”
http://imgur.com/Tp9HlMF
江蕙在演唱会最后把麦克风放进盒中上锁,“封麦”象征她告别44年的歌唱生涯。
李明璁说,2000年后江蕙“台语歌坛天后”的地位已经确立,但她仍不断追求表演的创新
、歌曲形式的突破。江蕙44年来,一路从录音带、CD、唱到网络时代YouTube,“在唱片
产业一片萧条的现在,她靠着个人魅力,透过举办现场演唱会持续获利。”
身为编曲师,同时也是音效师的刘先生,接受BBC中文网采访时表示,从音乐上来说,江
蕙的歌近年来渐渐“国语化”,采用现代流行乐编曲的方式,但江蕙在唱腔上、歌词内容
上,仍然保留了80年代那时的唱法。因此除了吸引年轻一代的歌迷外,年纪渐长的歌迷也
会持续喜欢。刘先生认为,“听台语歌”和 “听江蕙的歌”,对台湾人而言,不是同一
件事。“江蕙”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一个台湾歌坛特殊的意义。
歌迷心声
刘先生认为,这次江蕙告别歌坛演唱会所带来的超人气旋风,也得力于唱片公司团队高超
的行销方式,他认为“告别歌坛可能也是一种炒作”。
看过三场江蕙现场演唱会,收藏八张专辑,从十几岁就开始听江蕙唱歌的52岁歌迷谢媛玲
对BBC中文网记者说:“江蕙唱了一辈子的歌很辛苦,她要退休了就应该要祝福她。”
对于江蕙不再举办演唱会,她并不觉得可惜,“因为CD、DVD都可以回味她的表演”。她
说她在现场演场会中“能够感受到江蕙的真心”,她喜欢江蕙是因为“听她的歌,好像就
有我的心事被说出来的感觉,很抚慰人心”。
在最后一场演唱会会场外,一名买不到票的歌迷仍然到场外拍照,她在接受台湾媒体采访
激动落泪说:“虽然我见不到江蕙,但我要告诉她,你永远是我们心目中的女神”。
最后一场演唱会上,江蕙唱完最后一首歌“幸福的温度”,流着泪,珍重地将麦克风放进
水晶珠宝盒中,上锁、转身、鞠躬、登上升降机离开舞台,此时满场天灯升起,一万支纸
制钥匙落下。
来源:BBC中文网 http://goo.gl/f7oQIR
=====
江蕙:我失业了!
“可以申请一张采访证给我吗?”
在过去主跑流行音乐的生涯里,足迹曾遍及各演唱会的新闻中心。
离开媒体之后,不再是记者身份,也不曾重返这样的工作基地。
早早就把九月十三日这一晚留了下来,跟工作人员的老交情还在,我开口了。
南下的高铁飞快,傍晚的高雄闷热,人潮还没涌进巨蛋,新闻中心一片安静。
还是有几个熟识的记者面孔,他们面对电脑全神专注,表情肃穆。
有工作人员贴心来问我:“需要面纸吗?”他们准备的不是一包,而是十二包的一整袋。
这是一个泪水随时会溃堤的一晚,尤其对于采访江蕙的记者们,这一晚更是紧绷煎熬。
新闻中心的每张桌子,放了一包包的面纸。演唱会倒数计时,工作人员先到新闻中心透露
江蕙最终会把手上的那支麦克风封锁起来,记者们听着问著,红了眼。
艺界人生,真正“歹斗阵”的其实是记者。
我始终记得,当年还是菜鸟记者约江蕙碰面时,除了要我一直吃,其他时间她是多么的寡
言。
逐渐跟她熟识之后,她仍是话不多,要约采访,她总说:“那吃饭吧。”
每一年金曲奖庆功宴,面对一大圆桌的记者,她开口不讲感言,一定是招呼大家:“吃饭
吃饭,吃饭皇帝大。”
早年走唱,老是饿著肚子开口唱歌给别人听的她,最伤心的滋味是饥肠辘辘。
“小时候在那卡西唱歌,没钱吃饭。长大后赶秀场,没时间吃饭,一闻到客人点的牛排,
真恨不得可以好好吃一顿饭。”
转眼间,她告别演唱会的最后一晚曲终人散。
观众席的椅子都撤走了,换上一身黑的她悄悄站回舞台。
工作人员轮番跟她合影,她姿态优雅,掩饰溃堤的双眼。
夜深了,知道记者们还在新闻中心赶稿,她没走。
“肚子饿了吧?快去吃,吃饱一点。”等到和记者们合影后,她笑盈盈的,依旧少话,也
不让离情依依太久,很快就提高声量请工作人员带记者去吃饭。
“以后约吃饭,我请客,不准抢帐单!”我走到她身边跟她说。
“好啊!哎哟,我失业了耶!”她笑开了。
作者介绍:
曾经是资深影剧记者,目前是娱乐产业人。 听音乐和看电影是兴趣,也是工作。
出自壹周刊“赵雅芬流言play站”
来源:苹果日报
http://www.nextmag.com.tw/breaking-news/forum/20150917/26218923
=====
江蕙为何选择高雄封麦 妹妹江淑娜感性发文透露原因
台语天后江蕙(二姊)13日晚感伤唱完“祝福”演唱会最终场,把一生最爱的麦克风锁进
水晶珠宝盒,告别歌后的44年艺界人生,展开“江淑惠”(江蕙本名)的素人生活
她的妹妹江淑娜今凌晨在脸书发文,感性谈她最爱的二姊:“虽是万般不舍,但天下没有
不散的宴席,千言万语尽在她的歌声中。”
回忆幼时,江淑娜指出:“高雄是我们第二个故乡,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也从这里
离开。”因此这是江蕙坚持要回到高雄封麦的原因。
江淑娜也透露,二姊对歌迷心存感激,如果没有歌迷的爱,就没有今天的江蕙。
看着二姊把她握了40多年的麦克风放下,江淑娜万般不舍,但也认为江蕙最好的歌声与身
影已留在大家心中,她相当疼惜二姊,也希望江蕙接下来的人生能过得精采
来源:中时电子报
http://gotv.ctitv.com.tw/2015/09/82591.htm
======
封麦珠宝盒 不在江蕙家
“二姊”江蕙13日在最终场演唱会上,把自己的麦克风放入水晶珠宝盒中,象征著从此告
别歌坛,完成“封麦”仪式,但仪式结束后,意义重大的麦克风,竟然不在二姊家!
据《中国时报》报导,江蕙封麦所用的珠宝盒,是演唱会制作陈镇川找厂商手工打造,繁
复精美的花纹,是手工一片片贴上的,亮眼的外型引起不少赞美,因二姊曾说︰“麦克风
是我小时后唯一的玩具。”故陈镇川原想用饼干盒来把“玩具”收藏起来,但后来因为他
觉得,每个女人都应该有一个珠宝盒,才选择用珠宝盒。
江蕙闯荡歌坛40余年,没有一支属于自己的麦克风,而这支放入珠宝盒中的,是由音响公
司提供,目前尚未确定去向,若是没有赠与江蕙,麦克风将会送回音响公司“供”起来。
来源:自由时报
http://ent.ltn.com.tw/news/breakingnews/1444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