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蕙炫目而华丽的引退恐怕是台语歌世代的最后余晖,台语音乐应如何避免走入黄昏?
经过25场马拉松式的告别演唱会,2015年9月13日,江蕙为自己四十四年的歌手生涯画上
句点。象征性的仪式,将小时候的“玩具”,却也是扛起一家生计的麦克风收进珠宝盒中
,唱完最后一首“幸福的温度”,一个漂亮的转身,江蕙正式告别歌坛。作为江蕙长年的
歌迷,看见偶像的引退,除了真心祝福,心中难免带点感伤。而作为一位长期关注台语乐
坛的歌迷,想到江蕙引退所代表的意义,恐怕是台语歌世代的最后余晖,又何止是一点感
伤?
对于整个台语歌坛而言,江蕙无疑是个继往开来的传奇人物。历经台语歌仍是庶民主流娱
乐之一的八零年代后期、更多创作人以及主流唱片公司尝试投入台语音乐、百家争鸣辉煌
的九零年代、又在两千年后几乎是只手将这台语歌的最后辉煌延续十余年,持续创新并走
出自己的路。从阿公、阿嬷最爱的“惜别的海岸”、“妳著忍耐”,到阿爸、阿母奉为经
典的“酒后的心声”、“感情放一边”、“半醉半清醒”、“我爱过”;到了近期,除了
个人小情小爱、女人心事外,还多了更多亲情的元素,“落雨声”、“家后”、“头仔”
、“憨阿嬷”、“阿公的眠床脚”、“花香”,几乎唱遍了家庭中各个角色的心声以及为
人子女的心情。除此之外,更有“甲你揽牢牢”、“博杯”、“玉兰花”等,对社会、土
地以及弱势的关怀。从来没有停止前进的江蕙是横跨三个世代的天后,而在当前的语言环
境下,恐怕也是最后一位台语天后。
即使是江蕙在宣布引退前,也有很多人在问:“谁是下一个江蕙?”而我总是非常悲观的
回答:“台湾已经不会有下一个江蕙、下一个台语天王、天后了”。真的不是其他人不会
唱,或是说台语歌没有人才,而是整个语言环境使然。因为无奈的是,台语歌在今日早已
成为小众。做为一个七年级后段班,从小喜好台语音乐的台语歌爱好者,我在求学的过程
乃至于今日,还真找不到一位可以与我就台语歌侃侃而谈的平辈同好。当这个社会不再用
台语沟通、思考时,又怎么会透过台语歌来抒发、表达情感呢?当听到很多人七嘴八舌地
试着回答“谁是下一位台语天后”这个问题时,往往却只能说出该位歌手十年前的一首歌
,而举不出第二首代表作或他近年有哪些作品时(例如很多人讲到黄妃时,永远只能讲到
“追追追”、讲到黄乙玲就只能说出“无字的情批”顶多加一首“人生的歌”),你又怎
么相信台语歌还会有所谓下一个天王或天后呢?
这个社会已经离台语歌愈来愈远,并且这是种恶性循环。
当年轻人不再听台语歌,那些传统台语唱片公司的老板们,当然就只能一边抱怨市场不景
气,一边死抱住那原本的客群而放弃创新且不愿意花钱维护制作品质。资深作词人武雄老
师在金曲奖上“只出得起香蕉的公司,绝对只请得到猴子”的经典发言,诉说的就是多数
传统台语唱片公司不愿投入成本,只想低价制造作品、买断作品并剥夺创作人应有的报酬
、逼走台语创作人才的气愤与感慨;另一位知名创作人许常德老师,也曾在节目上谈到台
语唱片公司只想买断他的作品,根本是羞辱人因此干脆不写的辛酸与无奈。现在台面上的
几家唱片公司,永远就是一小圈子的人,不断制造产出那些我们现在在八点档片头片尾每
个月会换一次,但听起来永远都差不多的“新作品”。相对的,由于欠缺宣传管道,一般
人最可能接触到的也就是豪记或是华特唱片那些还有点资源的公司搭著台语肥皂剧宣传的
台语新歌,因此也让年轻人更加加深了台语歌唱来唱去就是那样,不论是题材、曲风或唱
腔都很老气的印象,并且排斥去听台语歌,如此不断恶性循环下去。
当然还是有很多人力抗这潮流,即使不景气,即使没人气,也要把台语音乐做好。我们看
到近年熬出头并受封为“男版江蕙”的萧煌奇,即使华语歌市场更大也更好赚,但于脱离
独立制作加盟华纳唱片后,仍坚持“一张国语、一张台语”,用最好的资源来做台语歌而
获得佳绩与肯定;从幕后、布袋戏配乐,一直到“天荒地老”镶金的荒山亮,近期他所创
立的动脉音乐更提携如江惠仪等不少后进,并且举办“台语新浪潮”,希望鼓励更多创作
人进行台语创作;此外,像是与武雄搭配,独立制作超过十载的施文彬、陈明章老师的弟
子,全心投入台语创作的“钢琴诗人”王俊杰、台下十年功,“三十出头”终于一举获得
金曲歌王的陈建玮、忙碌於戏剧之余仍钟情于音乐的王识贤,以及我个人非常欣赏,多才
多艺又对台语音乐有感情、对创作有想法的音乐顽童邵大伦等歌手,还有如武雄等创作人
,仍默默地为台语音乐耕耘、打拼,但许多好的歌手往往不是没有唱片公司愿意投入资源
,就是宣传经费不足而未能获得媒体青睐、而更多创作人未能获得唱片公司的尊重与合理
的待遇,这些都让这群好手们有心却无力。
江蕙炫目而华丽的引退,缔造了十余亿的商机,但同时也象征著台语歌辉煌世代的结束。
而台语歌会有怎样的未来,目前的环境实在让人乐观不起来,首先还是得让大家多听、喜
爱台语歌开始吧!作为台语歌曲的爱好者,除了希望大家多支持那些默默耕耘的台语音乐
人外,也希望政府相关单位以及媒体能多给台语音乐多些关爱的眼光,更希望那些还有些
资源的台语唱片公司,别再闭门造车、不思长进了,再不向前走,台语歌注定逐渐消逝于
黄昏。
http://bdp-taiwan.blogspot.tw/2015/09/blog-po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