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抒] 中国文化传统内化于金庸设定

楼主: LeoRivers (天流)   2020-05-30 16:13:50
一、前言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所谓,年代越早,武功越强的说法,板上也有不少人对此考证,
反驳这种说法,细究之这个诠释方法会有很多例外、BUG。也就是看似说得通的感觉派。
我认为金庸无意为之也有意为之,下文会详细谈谈这个设定的有意、无意。
首先我们要厘清,关于年代越早,版上有不少文章讨论过,但讨论的时候落入一个
想像中的“金庸宇宙”,也就是说,金庸写这么多本大部头的小说,根本没有考虑
该设定的统一性问题(不可能,除非后来再为了这个改。),动辄近百万字的小说,没有
写到哪算到哪已经很了不起了,何况是所有小说能够相容自圆其说,更不可能。
所以这种说法很常被用功的考据版友点出BUG跟不合理。
但我依然觉得这个设定存在,不过有一个先决条件是,“分开看,大局看”
分开看:因为金庸没有搞一个金庸宇宙,所以把所有的书整理起来在
套这个设定一定不通。所以这个设定我们要不同书当成个体来看,就通了。
大局看:小说有时候为了情节,为了精彩刺激,各种原因,会不小心“破格”所以细看
也会找到这种设定上的BUG。
二、有意为之
1.遐想空间:文字没有画面,全赖读者自己的想像,描述得越多,我们的想像空间越少。
描述越少,留白等著让读者填空。
如果说杨过、郭靖等等主人公的故事,是传奇是英雄是大侠,那无涯子、菩提达摩
、独孤求败就是描述神话。
如果神话描述过于完整,详细,那还是神话吗?读者还有想像空间吗?
2.不可考
当传奇人物都写得快满了,这么神奇、厉害,作者如何再往上写神话?
这不是自找麻烦,还会丧失韵味。
再说,神话都是相传、据说、不可考证,才显得他的玄妙高远。
而且还可以省去许多麻烦,因为不可考,金庸可以不用大费功夫去描述这门武功
到底如何创造,只要知道这武功在角色身上有多厉害就好了。
还有,如果越后代越强,那为什么现在看不到了?(你会说,这只是小说)
可是别忘了金庸好的小说都融入了真实历史,与我们的经验世界接轨,这么强大
的代入感,如果用越后来整体越不行的设定,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3.师傅会藏招,就算传了也最强的也只传嫡、传单,接班人也可能无法全学会,也可能
死?
4.武功失传原因很多,派系内斗,颠沛流离,或误读、或离散(如九阳一分三)
总之,好处多多。
三、无意为之(内化)
这是我本篇文章的核心。
让我先介绍一些中国文化的历来传统。
1.述而不作的反创造传统
孔子这么伟大的圣人都述而不作了,我们就别自作聪明了。
好好学好那些经典就好,难道你写得出超越圣人的经典吗?
我们来看汉书˙艺文志对小说的描写:“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
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
然亦弗灭也。
你看,写这些无益生命、社会的东西干嘛?我还要浪费纸墨记下来。
2.遵古、拟古传统; ( https://reurl.cc/z8oXqa 请这篇搭配圣典前言部分)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是什么?三代之英是什么?是神话、是理想国、是不可考,一种理想的捏造。
但我先想像一个理型,让后面的遵守,后面的人遵守不了,就想像以前真的可以做到。
觉得后面时代堕落,一代不如一代。
再诸如: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亦然。
3.庞大的文化遗产、包袱。
清末民初,有许多国学大师、大家,代表当时后的主流知识分子,为什么不是像现在
医生、律师、教授是主流知识分子?
中国人的信仰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中国文化的最小单位是:中文字,最古老的媒介;绝无仅有,光写字就可以当艺术品。
中国文化,简单分成文史哲好了,任何一个项目穷尽一生也研究不完。
再细分,有清一代诗有几百万首;再缩小就算只研究杜甫,也有一千五百首
,还要对唐代有深入的研究,文字声韵不可少,穷尽一生他们也不会
说自己研究杜甫完毕了。
所以,光学都学不完了,要创作干嘛?难道你诗写得赢李杜?思想比孔孟伟大?
我们来看民国教授对“创作”的见解。
西南联大要提升沈从文为教授时,刘文典一直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一次,在西南联
大的教务会议上,他提出质疑:“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400块钱,我该拿40块
钱,朱自清该拿4块钱,可我不会给沈从文4毛钱。沈从文要是教授,那我是什么?”清华
外文系出身的查良铮说:“沈从文这样的人来联大来教书,就是杨振声这样没有眼光的人
引荐的。”
沈从文是当时中国少数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4.保守、反对改革的传统
电视剧看多了,大家常听到那句呐喊:“祖宗之法不可变!”
继承来的便宜皇帝难道你比开国太祖更伟大?祖宗立下的规则怎可改?
举几个历史上有名的变法者吧
商鞅,成功,死无葬身之地。
王安石,毁誉参半,宋史:王安石乃乱政小人。
张居正,有一定成效,死后被推翻,抄家鞭尸。
让我们再近一点,老舍的《茶馆》
清末民怨四起,茶馆勉强还可以经营,后来革命成功了,军阀四起
清朝亡了反而日子更难过。抗日好不容易打赢了,结果贪官污吏、经济崩溃,
老掌柜上吊了。
恩,好险他没活到49以后的惊天动地大改革。
中国人对改变的深层恐惧。
四、回到金庸
前面扯了这么多,可以聊聊这些传统如何内化于金庸。
我猜金老应该也没有意识到“自然而然”就这样写了。
1.你不可能超越经典的潜意识(难道你比孔孟伟大?比李杜苏轼有才?)
上面贴那篇〈武林圣典及崇拜〉有提到,抢夺武功秘笈是金庸小说
的主要推进力。尤其以内功为重、外功次之(独孤九剑是例外,是心法)
易筋经、九阳、九阴、葵花、北冥神功,都是托名于几百年前几乎是神话的
前辈高人所作。
但故事中的人物只要练到一点皮毛就几乎傲视群雄了。
五绝级这么厉害的角色,都要为了一部九阴真经闹得满城风雨。
王重阳还偷学了两招破解林朝英的玉女心经。
王重阳跟红叶禅师都是觉得秘笈是祸害,但又不忍毁坏前人心血。
(跟汉书艺文志那一段异曲同工)
那你说是几百年前写下这些秘笈的人厉害,还是五绝厉害?所以一代不如一代。
仔细看金庸书中“当代”人物的自创武功,均以外功为主,很少自创内功心法。
大部分都是祖传的,或奇遇秘笈。
少数想得到的大概是林朝英自创玉女心经,王重阳的先天功是“道家顶级内功”
作者没有特别注明是他自创,只说成名绝技,蛤蟆功亦然。
自创外功心法如:空明拳、左右互搏、黯然消魂掌、桃花岛的武功、灵蛇拳
等等等。
2.根本不需要自创的潜意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龙象般若功有十三层:聪明绝顶练一辈子可以可以到八、九层,金轮法王死前
练到十层,你一辈子都练不到顶,干嘛自创?
一阳指分九品:练到四品才到六脉入门基础,大理姓段的基本上都只到四品,
一辈子也不知道能不能练到一品,还花时间自创什么武功。
杨过重剑境界就当世绝顶了,还用不上木剑等级,小说就结束了。
比较特别的例子是乾坤大挪移,分七层,吊诡的是作者自己到六层,张无忌居然
练满到七层,在金庸小说中这种普遍神功一辈子练不满的武林,或者说不需要练满就
无敌通关了,这非常罕见。
类似的例子,太多了,讲不完。以上这几种武功,只要有幸练到,在
江湖上都可以横著走,而且一辈子也练不到顶,又何必自创什么武功。
自创内功心法更是不可能,而且“不好写”。
武痴˙鸠摩智就是个好例子,他知道天下武功这么多(博大精深),四处去抢
夺武功秘笈,贪得无厌。聪明爱武如他,也没有自创什么神功。火焰刀也是祖传的。
3.金庸这么多部小说,各大门派,很少有后辈超过“创建人”的,顶多超越自己的师叔辈
,如果有,也一定是依靠门派之外的秘笈。比如风清扬,独孤九剑算华山的吗XD
小气巴拉的岳不群,勉勉强强才准备要传授“紫霞神功”给令狐冲。
藏招心态+物以稀为贵+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从创建到后世,一代传一代,拼命内斗争掌门为了门派最好的秘笈。
光是得到的过程就无比艰难、无比辛苦。而且还练不完
逍遥三老跟逍遥子比起来如何?
少林方丈会是达摩祖师的对手吗XD
怎么还会有新思去研究怎么在此之上超越呢?
4.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内化于金庸小说中的设定,自然而然产生一种
“年代越久远,武功越厉害”的氛围。而这个设定(不管是有意无意)
本身亦对小说建构百利而无一害。
那个不可考、令人追思幻想的飘渺神话,总是好的。
作者: shihpoyen (伯劳)   2020-05-30 16:28:00
五本是四品 没说姓段都只到四品 杨过最后不只重剑境界
作者: rodneytw (桂圆红枣茶)   2020-05-30 16:46:00
私以为,杨过只到重剑程度。他打法王时,后悔没带重剑,如果超越重剑,到了草木竹石皆可为剑,或无剑胜有剑,又何必后悔没带重剑?
作者: shihpoyen (伯劳)   2020-05-30 16:55:00
草木竹石皆可为剑 不代表用草木竹石当剑跟拿真剑一样强另外 武道之路不只一条 独孤求败在重剑后以独孤九剑进入更高境界 杨过不需要对独孤求败的路线亦步亦趋 海潮
作者: ga805423 (栅栏)   2020-05-30 16:58:00
我同意s大的看法 而且玄铁剑还是神兵等级的 很适合断臂后以内力为主的杨过
作者: shihpoyen (伯劳)   2020-05-30 16:58:00
内力和黯然销魂掌都是其对更高境界迈出的步伐
作者: rodneytw (桂圆红枣茶)   2020-05-30 17:05:00
有更高吗?是剧情杀吧?杨过顶多追上一灯黄药师周伯通郭靖,而法王掌力胜过一灯,前三人同时以成名绝技出手点法王穴道都没办法当场把他点倒,杨过打赢法王根本剧情杀而已。
作者: shihpoyen (伯劳)   2020-05-30 17:07:00
掌力强不等于武功强 三人同时出手才瞬间制服也不代表单
作者: rodneytw (桂圆红枣茶)   2020-05-30 17:07:00
讲清楚点,掌力未必胜过郭靖,招式未必胜过周伯通,内力醇正不如一灯,到底超越了什么?
作者: shihpoyen (伯劳)   2020-05-30 17:08:00
人就一定输法王 杨过还没出黯然销魂掌就渐站上风了内力醇正不如一灯 但汹涌澎湃胜过一灯啊招式是未必比周伯通精妙 但比奇诡多半是赢的吧
作者: ARCHER2234 (土波)   2020-05-30 17:13:00
大家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当然是因为现实世界的影射啊
作者: bluemei (我是白目国中生)   2020-05-30 17:20:00
雕兄说有玄铁剑不用是棒槌
作者: shihpoyen (伯劳)   2020-05-30 17:28:00
前面打错字 占上风
作者: ga805423 (栅栏)   2020-05-30 18:48:00
这就是金轮被笑苦战国师的原因之一吧 16年前内力已经大于山洪练剑的杨过 16年后达到前所未有的龙象十层 结果应付断臂且销魂掌失效的杨过 百招之后可能会败 要靠偷袭郭襄才能占上风
作者: wahaha01 (原来她是个机娘)   2020-05-30 19:42:00
黄药师的武功不是自创的吗?他算是开山祖师吧。
作者: peterw (死神从地狱归来)   2020-05-30 19:53:00
觉得这篇有点先射箭再画靶
作者: jtorngl (Pedrosa go!)   2020-05-30 21:53:00
草木竹石皆可为剑,无剑胜有剑,与其说是胜过别人有剑不如说是胜过自己有剑时,用拿木剑胜不过对手并不精准今天若独孤拿木剑胜不过黄裳、王重阳、或其他神人难道要说他没木剑级吗,遇到同级高手而无法胜过并不奇怪但你胜过当初有剑时的自己,再拿较好的兵器,那兵器上的的优势差距是否会对比武有影响,相信还是有差异的
作者: undearstand   2020-05-30 23:32:00
我自己是把天龙的武学水准独立于其他作品看的 因为个人感觉金庸在这部作品中 似乎是有点想要强调“任你武功盖世,最后仍是超脱不了人间诸般烦恼”的对比 跟故事发生的年份没什么关系
作者: Amygo (心在何方)   2020-05-31 09:11:00
九阳真经不就斗酒僧自创的吗? 威力算顶尖了吧九阴也是黄裳整理前人资料融会,研究创出的,很符合现代学术进程啊
作者: shihpoyen (伯劳)   2020-05-31 11:56:00
但黄裳和斗酒僧感觉比五绝级强得有限 特别是斗酒僧会撞到王林两人天下第一的旁白
作者: hau7341 (老張)   2020-05-31 15:14:00
你看旁边剪树那个,剪的太慢都被辞退了,要是他会我们少林的独孤九剑的话...
作者: kuokuokuo915 (jimmy)   2020-05-31 16:01:00
就是小说精彩度而已啦,你会想看人生失败组跌落悬崖捡到秘笈逆袭爬到人生巅峰,不会想看一个天才顺风顺水成为天下第一你自己想想独孤求败的人生故事,光看就觉得无聊
作者: P2 (P2)   2020-05-31 19:58:00
看到查良铮 批沈从文 吓一跳想说金庸不是在某次访谈(外滩画报)说沈从文是他最佩服的作家再仔细一看是铮 不是镛
作者: ddavid (谎言接线生)   2020-06-01 15:58:00
@kuokuokuo915 那可未必,金庸风格确实是如此,但是其他武侠小说笔下可不少一出场就是天下前几,武力方面没什么成长性的受欢迎作品XD
作者: salami (史莱姆)   2020-06-01 15:59:00
我不知道应该推文还是等更久再来写完整的中国文化的确有这些特色 包括文学史 思想史 也都是不过必须留意的一点是 西方文化其实一样有类似的包袱宗教 文化 社会族群的行为 其实都相差仿佛现代之所以会以为西方明显不同 那是因为科学是显学有明确的现实上与物质上的影响力 但这也反过来让人误以为西方没有或很少这些包袱 只不过是被科学掩盖而已倒不如说 科学是人类史上的异类 而科学的基础-西方哲学也是异类 这样你会发现这些其实都在人性之中 唯独哲学和科学是少数的一点光明 我想这应该是更精确且完整的视角比方说你第一段提到的神话 述而不作的传统/经典西方的神话 以及圣经的争议 并没有少过 有的国家总统就职和法院作证都得放上圣经 圣经也有正伪争议 改与不改争议“先想像一个理型,让后面的遵守” 理型这个用词 最直接就会想到伯拉图的山洞黑影之喻 这一样出现在2500年前左右的希腊三哲时代 而这个理型在中世纪也被宗教拿去借用并发展出神学体系 影响了整个中世纪 也影响科学的发苗还连带影响至今 所以中国文化的确有这些特色 甚至称为传统但如果更开阔的视野来看 扣除掉(真正的)哲学与科学这些现象多少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共业 或说现在进行式先这就好 推太长了...另外这也和道家有关 又得写一样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