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ejnsaryai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之铭言:
: 那这样的话,
: 基于旁白与其他桥段的表现,我对于这段剧情的合理解释是
:
: 1.慕容复跟段誉战在一块,段正淳跟巴天石冲去段誉身边
: 2.萧峰把慕容复扔出七八丈外,慕容复自杀被慕容博的暗器阻止
: 3.慕容博走到慕容复身边说话
: 4.接着从七八丈外前进(大概到相距两丈距离?)
: 5.慕容博用参合指打向跟段誉站在一起的段正淳跟巴天石
: 6.慕容博转过身(一样是两丈)运用内力跟萧峰比拼
:
:
: 只有这个推论才能刚好符合旁白设定与其他桥段的表现,而不会互相起冲突。
:
: → baigyatsh: 能解释的点太多了 慕容复是不是原地等人来才拔剑还是 02/04 21:41
: → baigyatsh: 迎上去拔剑也很难说 02/04 21:41
:
: 对,b大说的这个也是有可能。
:
: 当小说已经明确给了1跟2两个设定,3的出现却打破1跟2时,我们该想的是如何让这
: 三个能够彼此不矛盾、可以圆回来。
:
: 而不是让它们成为没有交集且互相冲突的情况。
看到这里,说实在的我有点失落感。
L版主在这个讨论串里做的,跟坚持相信地球中心论的托勒密一样,认为
金庸的世界,是金庸创造的,就算出现矛盾,能解释的也只有他本人。
而今金庸已经作古,再也没有人能确认这个七八丈外的参合指力是金庸修订时未经察觉
的疏忽,还是刻意保留。
作者已经设定一个规律,但其后叙述却打破原设规律,导致前后矛盾,在文章书写中,
就只是一个连作者自己都没有注意到、未及修正的疏忽。
作为一个旁观者,若能以资料为依据,替作者进行解释,尽管未必真的是作者本意,至
少还可以说自己的推论有凭有据。
但若在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应要让“三个能够彼此不矛盾、可以圆回来”,恕我不客气
说一句,那就是“没有事实根据的脑补”。
以慕容复败阵至慕容博施展参合指点中段正淳等三人这段来说,除非能找到金庸本人的
说法,否则读者能依据的资料,就是金庸本人撰写的小说本文。
本文中并未出现慕容复、段誉、慕容博等人移动位置的叙述,在忠于原著的前提下,只
能认为他们都没有移动。
L兄坚守金庸完美无暇的设定,再脑补内容成应该是慕容博有移动位置,把作者没说过
的、小说本文也没出现过的话塞到他嘴里,无法接受这种矛盾是可能存在的疏失,鄙意
以为甚不可取。
对照L兄惯常长篇引用金庸小说正文,来驳斥他人没有依据小说本文所进行的假设之文
章,颇令人有自失立场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