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和小说的关联会越来越低 但我相信会越来越精彩
应该再两篇就结束了。剩下香港回归、婚姻、文革、卖报、读博士
希望能引发更多有趣的讨论
“你猜邓小平和蒋经国的共同读物是什么?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这些他们早已不看,答案是金庸小说。”
(十九) 金庸与台湾
1970年二月,台北市警察局走进所有书店,没收所有金庸武侠小说。原因是“统战书本。影响读者心理,危害读者安全。”无独有偶,中研院创院大老胡适也相当讨厌武侠小说,在提到记者与科学精神时直言“现在有很多报纸都刊武侠小说,其实武侠小说是最下流的…”,要学生多看有科学精神的侦探小说。对此查良镛超级愤怒,直接在明报上批评胡适是美国人,“非屦中土,乃处于我祖宗老爷美国之伟大土地也。”
查良镛台湾的印象来自国民党,而他对国民党的印象又来自于战后在东南担任记者,至逃亡香港之间的几年时间。查良镛对国民党当年“一块金圆换三百万法币”,同时“黄金、白银、外汇一律换成金圆卷,违者没收并判刑”的政策相当不满,认为国民党的溃败代表“十分腐败,失去民心”。
但他依然关心台湾的新闻。他早在1964就反对台湾独立,认为“台湾住的也是中国同胞…最后终于要统一,最好用君子方法,动口不动手”...又说“双方在民族、民权、民生这三点力求进步,人心所向者,最后必定胜利。”
作为媒体人,他的查记社评也常批评国民党政府。他认为蒋介石“没有军事反攻的决心,只是指望大陆同胞自发反共”,他也反对蒋介石一党专政,曾公开批评雷震案,以及终身担任总统的政治制度。
在蒋介石病重之际的1973年,国民党政府邀请查良镛拜访台湾。根据殷海光的说法,国民党知道查良镛手上的明报集团势力太大,想要拉拢他。但对查良镛本人而言,他相当开心作为一个记者造访台湾。在蒋经国、严家淦的接待下,他对台湾逐渐把重心放在民主和经济的方针感到赞赏。但他非常不赞同蒋经国“继承父职”的统治方式。
蒋经国、宋楚瑜、严家淦等人都是金庸武侠小说迷。读过由“司马翎”、“欧阳生”等人创作的“至尊刀”和“独孤九剑”。远景出版社创社人沈登恩不断写信请求国民党政府开放金庸。最后终于获得许可。但描写成吉思汗的射雕英雄传依然被查禁。原因是被警总怀疑“影射蒋介石”。
查良镛在台湾有一群至交好友。媒体界中时、联合的老板都是长年与他一起出国访问的好朋友。作为小说家,古龙、上官鼎(刘兆玄)、司马翎、卧龙生、柏杨等都是他的死党。
蒋介石过世前夕,他发表社评,直言“毛蒋二先生,年纪都老了”,建议两岸一起把权力交给年轻人,一起进步,最后和平统一,成为现代化的新中国。或许是这样的主张,让原本不断指挥媒体大战明报的中南海,开始器重查良镛,利用他中港台三边都吃得开的特性,今日金庸与中国的关系也是如此。
金庸对台湾的态度其实是满一致的。他期待借由媒体监督中国人民(包含中港台)及政府进步,最后建立强大的新中国。为了这个原因,他反对台独,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事情不容外国人介入(看看他怎么骂胡适的)。接下来我们把镜头转回中国,看看金庸怎么面对70年代之后逐渐强大,开始能与欧美大国平起平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十) 金庸与中国
除了小说内的大中国情怀外,查良镛在香港开了一间报纸,每天写中国的社论,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妙的事。
查良镛开始对中共态度变好,其实在1971年就有迹可循了。那正是中国入联、中美建交、尼克森访北京的时候。对于中国成为世界大国,他非常骄傲。甚至连讨厌他的左派报纸都有点傻眼,写出这样的评论:
“直到联合国承认中国后,查良镛才承认自己的国家是中国。”
毛泽东死后,查良镛期待崭新的中国出现。他在四人帮垮台时作出了“打垮江青 普天同庆”的标题,并且把新中国的期望放在邓小平身上。在邓小平两次下野期间都做出相当亲邓的报导。最后终于在邓小平权力稳固后,受邀成为第一位在人民大会堂与领导会面的港人。
他对邓小平的评价:“高瞻远瞩,仰俯百世的人才”
对于邓小平的香港一国两制,他认为:“策划周详,垂之长久,更远胜前人”
前文曾提过,在金庸小说世界里,唯一能够真正“救国救民”的角色只有一个,那就是小玄子康熙皇帝。或许蒋经国、胡耀邦和邓小平就是这样的角色:经济改革优先,有限开放,但以不危及自身统治权力为前提。
邓小平上台的年代,也是香港人开始担心自己未来的年代。下一篇我们会把焦点拉回香港,看看查良镛在即将到来的中英谈判担任什么角色,还有香港人怎么评价他对中国态度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