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文革在香港
上面两篇我们提到查良镛如何抓准时机,将明报从赚不到钱的八卦武侠小报转型成为大报纸。现在我们顺着时间脉络,继续来看站稳脚跟的明报,如何成为当代代表性的媒体。
首先我们先回顾查良镛早年在大公报工作时的态度。他始终坚信身为一个媒体人,有责任在乱世为国家说真话。
什么是国家:传承五千年的中国
什么是乱世:列强割据、日本侵占、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
什么是真话:综观中国五千年历史,学到教训,为现世提出警告和建议。
天时,地利,人和。查良镛在反右、大耀进和文革期间躲在媒体自由的香港。对内,成为唯一不受官方影响,敢于报导共产党负面的媒体。对外,明报又是国际媒体唯一能够信任不够中共控制,同时又拿得到中国第一手消息的单位,跨国合作大量涌入。但作为交换,查良镛和大多数媒体朋友闹翻,也牺牲了写武侠小说的时间,不在同时写两部,甚至还请了倪匡代打。
一切看起来都这么顺利,但文革已经不知不觉跨过九龙,在香港掀起风暴。
1966年,香港人造花工厂发生劳资纠纷,港警与罢工工人发生冲突,工人在工联会的支持下,拿起毛语录,高喊“反英抗暴”,包围了总督府。抗争者受到中共支持,由大公报社长领导的“斗委会”不断支援物资,发动左派报纸批评总督,甚至还派出电影公司旗下的艺人到现场声援。
港岛卷进文革,查良镛选择中立。他在明报不断呼吁“同情工人,反对骚乱”。但冲突持续升温。当抗争逐渐与民族情感结合,支持港英稳定的查良镛开始被左派打为卖国贼。
对此,查良镛的回答是这样的。“爱国,爱的是国,而不是爱哪一个政府、政党或党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找找这篇社评。我相信对于金庸的政治取向,会有更深的理解。
但受中国共产党支持的香港左派当然不会接受这个解释。到了七月,香港抗争者开始在大街上丢石头放火,意图瘫痪港英政权。澳门政府禁止明报销售,抗争者甚至成功策反明报的印刷工人,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在报纸刊出“明报同事起义反查良镛”的新闻。不过这些举动只是让明报越卖越好,在抗议期间,几乎每天,明报头版都被大公司砸钱买下整面广告。
七月下旬,香港各地开始出现土制炸弹。路上张贴“卖国汉奸暗杀名单”,查良镛荣登第一名。查良镛家门口被放了两颗“真真假假波罗阵(香港人对于高故障率土制炸弹的暱称)”,上百个抗议群众包围明报公司,准备破门烧掉报社。查良镛也被迫逃到新加坡。直到八月中旬,香港情势才逐渐稳定下来。
有人说香港回稳是周恩来的意思,他担心内部斗争烧到外国势力,最后引发更大的麻烦。查良镛本人则认为港督戴麟趾严格执法,但保持政治中立的态度居首功。随后他回到香港,身边配有港府安排的维安警力。
从反右到香港五月事件,明报快速从八卦报转为香港媒体业的传奇。在60-70年代,查良镛的政治评论受到国际第一流的认可。无论是伦敦、港府、中南海还是台北的官员,都把它作为观察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参考。
“一手资料、不畏中共、引经据典”。查良镛的中国社评,一律采用宋体加粗印刷。“查记出品、宋体为号”
动荡年代的金庸小说依然精彩,但面对他的社评,也只能作为配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