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NHK大河剧宛如飞翔有感

楼主: yenyikoto (非诚勿扰)   2015-04-05 11:43:00
宛如飞翔描述自幕末到明治维新的历史,也正式代表我大河剧历史终于从战国扩大至
幕末。本剧介绍维新三杰中的西乡隆盛与大久保利通的奋斗历程,采双主角战术,自萨摩
藩到日本到全球,两人从相知相惜到反目对垒,见证改革的艰难,也淹没在时代的波澜下
。剧情从幕末萨摩藩的财政困窘说起,由于萨摩地贫人稠,外加江户幕府对外样大名的戒
心,时常借机派发工程,及参觐交代耗尽萨摩藩库,眼看即将宣告破产之际,调所广乡发
起改革解决财政困境,但其中祕密与琉球及中国贸易违反幕府规定而自尽身亡,不过四雄
藩(岛津萨摩藩、毛利长州藩、山内土佐藩与锅岛肥前藩)依然坚持改革,并积极培育乡士
,自中下层武士选拔人才,相较于改革失败的幕府,时代的改变,体制的崩溃只是时间问
题。
1853年黑船来航,标志着幕府锁国的结束,权力即将进行重分配。西乡辅佐藩主齐彬
参与幕政,但齐彬过世后,西乡顿失重用,反倒是大久保成为新藩主重臣。此时,诸藩及
幕府内部开国与尊王攘夷两派的矛盾透过将军继嗣问题激烈展开,大老井伊直弼断然进行
「安政大狱」,自公武合体(佐幕)转向成尊王攘夷(倒幕)派的西乡遭流放至奄美大岛(此
生必去!),「樱田门外之变」后,西乡归国再度与岛津久光不合遭流放到琉球小岛(已划
归鹿儿岛县),但和宫降嫁后公武合体派势力大盛,久光率军上洛逼迫幕府攘夷,幕府被
迫宣布攘夷(公武合体与尊王攘夷的区分实际在支持幕府与否,攘夷为两派共同支持),萨
摩藩更因「生麦事件」爆发「萨英战争」,巨额赔款英国与之和解,大久保利通认识到西
方列强的武力,开始积极开国,发展新式军队,并帮助西乡归国掌握军权,「禁门之变」
后,第一次「长州征伐」后经坂本龙马斡旋,摇摆的萨摩藩正式转向尊王攘夷,与长州藩
缔结「萨长同盟」,掀起推翻幕府的浪潮。
为求倒幕,西乡与大久保站在朝廷天皇一边,德川幕府鉴于大势所趋,进行「大政奉
还」,朝廷亦「王政复古」,废除幕府,明治新政府成立,「明治维新」开始,但亲德川
诸藩不服,与萨长军展开「鸟羽伏见之战」,「戊辰战争」开始,日本爆发内战,新政府
军击败旧幕府军,西乡最后以东征大总督下参谋与德川重臣胜海舟协议使「江户无血开城
」,并继续率军进行「东北战争」,新政府军最后在「箱馆战争」中消灭意图脱幅而去的
「虾夷共和国」,戊辰战争告终,旧幕府势力走入历史。内战结束后,西乡与大久保皆成
为新政府重臣掌握实权,进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等中央集权改革,为求日本跟
上现代化国家脚步,大久保利通参与「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返国后认为日本应全力发
展内政,相较于此,留守政府的西乡隆盛对于因废刀令、征兵令而失势的武士大表同情,
意图借由对外扩张恢复下级武士势力,征韩论之争导致「明治六年政变」,西乡下野回鹿
儿岛建私学校传扬士道,即旧武士道精神,佐贺之乱后,为安抚士族,明治政府借口「牡
丹社事件」(琉球宫古岛上缴年贡船只回航遇台风漂流至台湾东南遭原住民杀害,隆盛弟
西乡从道擅自发兵攻击台湾南部原住民,大久保并亲自赴中国交涉,中日签订北京专约,
使日本得以进行琉球处份,台湾也因此建省!),发动「台湾出兵」,但士族问题越演越
烈,士族拥立西乡为首,爆发「西南战争」,西乡与大久保,旧士族与新政府全面决裂,
政府军击败旧萨摩藩士军,「末代武士」切腹自尽。而彻底消灭旧势力的明治新政府更为
稳固,大久保利通集大权于一身,但专权的大久保不久也遭残余的士族暗杀,维新三杰相
继走入历史。
本剧属于较少见的幕末维新题材,共分两部,以萨摩藩为中心,旁白并使用鹿儿岛方
言。一开始,西乡自然散发领袖魅力,好比大哥般照顾著大久保及一干乡士。而两人虽为
下级武士,仍无可避免地卷入萨摩岛津家的继承问题,其后参与藩政,有西乡与笃姬的初
遇,也迎娶西乡俊(南果步饰)。藩主齐彬也大力栽培西乡,开拓西乡的眼界,但在学习的
同时,西乡也有了独立思考(有种机器人电影的感觉XD)。西乡因心中疑惑质疑藩主时,齐
彬阐述心中大志,深深感动西乡,西乡痛哭一幕最为感人,只有「士为知己者死」方得形
容啊!还有藩主的贴心奖赏上,也让西田一贯要哭不哭的表情得以运用。
但黑船来袭,时代动荡,风雨欲来,幕末风云,大家各有盘算,西乡与大久保也能相
知相惜,齐彬身亡后,西乡仍继承遗志持续推动幕政改革,但朝廷与幕府根深蒂固的权力
归属便在乱世中暴露出来,而安政大狱使西乡流放到原琉球属地奄美大岛,颇攻心计的大
久保便以围棋接近久光,开始崭露头角。西乡在奄美大岛生活颇为有趣,还娶妻生子,侧
室爱加那也丝毫无绑住西乡之意,但对志在天下的男人来说,悠闲生活实在是一种折磨。
而在藩内高升的温和派大久保却遭乡士孤立。历史上,鹰派与鸽派往往由鹰派取胜,但时
机得来不易,无论是强硬或温和,能屈能伸才是英雄所为。此也表现出大久保与西乡的差
异,西乡以革命为己任,大破大立,大久保却冀望体制内的改革,也因此常常被认为趋炎
附势。当然也与个性有关,西乡的人缘不论在当代与后世都远远超乎大久保。人生,总是
难以两全。
总之,大久保愿与西乡协力,一同倒幕。虽德川幕府的统治力已明显薄弱,但百足之
虫,仍让西乡与大久保费心,终于一统日本,巩固明治新政府,掌权的大久保,以文治社
会的西化为目标,但以吃牛肉为例,过于形式,外加集权,使新政府遭受不满,而西乡则
扛下所有反对声浪,显示两人友谊深厚,但战后西乡颇为倦勤,有些随波逐流,并与西化
的大久保渐行渐远,终致下野并与政府反目,成为日本知名悲剧人物。
剧情方面,「国父」久光的气度远不及齐彬,令人气结。而西乡离岛归藩,与妻离别
那刻,颇有望夫崖之感,令人伤感。「阿信」女优饰演的西乡系子倒是直率可爱,田中裕
子真好有女人味,淡淡的微笑,若有所思,只有「婉约」可以形容。萨英战争的画面有点
假,虽然是碍于预算与技术,不过似乎可再多些英人镜头。武士跑步的样子很有趣,尤其
是胖胖的西乡,插腰握刀飞奔,还蛮可爱的XD。由商人「买身分」成为武士的森山,却是
一个发人深省的角色,功名地位如此诱人,让家财万贯的商人舍弃本职投入,也显示当时
日本并非彻底的资本主义社会。最后有件与台湾的轶事:1851年初,西乡隆盛受萨摩藩主
命,由琉球南下探勘台湾,抵达基隆社寮岛时,因有清兵驻守,于是东行,越过乌石港,
从南方澳的内埤海滩登陆。在宜兰居住半年并与17岁的平埔族少女“萝茱”相识,日本学
者推测西乡太郎应该即为台日混血的此子,不过西乡随即离台。之后巧合的是其子西乡菊
次郎于1897-1902年曾赴台担任基隆支厅长及首任宜兰厅长,宜兰现还有「西乡厅宪德政
碑」历史建筑,纪念西乡菊次郎整治河川功绩。
图文版:
http://yenyikoto.pixnet.net/blog/post/12822353
作者: Kashiwagi125 (Kashiwagi)   2015-04-19 00:39:00
感动啊!专业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