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
市场很重要,如果市场没有成长潜力,那无论目前成绩如何,其实都吸引不了人。从正规
教育市场转向终身学习是好方向,但如果切入市场是想兼容任何一个族群,反而容易陷入
没有打入任何一族群的困境。
二
电梯简报 Elevator Pitch 无所不在。或许第一集就是这部戏对观众的电梯简报,其中那
段具象化的电梯场景,突然让自己会心一笑。
三
最后的 cosplay 让人怀念起那身黑衣牛仔裤在讲台上的身影,不过这位前银行员参考的
资料似乎有点过时了。但往另一个角度想,这也是某种程度跟日本有所连结。
#2
一
活跃使用者 active user,剧中的解释是经常使用 app 的人,我会说是“有效”使用者
。通常还可以用不同时间维度来看,日活跃使用者 DAU、周活跃使用者 WAU 及月活跃使
用者。其实关于“经常”、“有效”的定义,根据情境、产品有所不同,严格一点会定义
到触发特定事件才算作活跃,最宽松的定义方式则是只要打开 app 都算。通常对外发表
活跃用户,基本上都是从宽。而内部分析或实验验证时,则会采用较有相关的事件来认定
活跃。
二
创投…?我怎么觉得很像去银行贷款?的确会因为产品的表现而让新创公司的估值有所不
同,但通常是发生在募集下一轮资金时,并需要用股权交换。第一时间就跑去要钱,即使
要到了,还没有任何明确的“花钱”策略,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三
体验会乍听之下很老派,但不代表这种形式不适合网络产品或 app。最明显的好处在这集
最后也演出来,团队可以直接接触并聆听使用者的回馈。除了更贴近真实使用情境外,让
所有团队的人能知道自己的投入如何影响其他人,也是种无形的鼓励。再者,透过这样的
场合,有机会找到属于这个产品的基本活跃网络 atomic network,就像 Tinder 一开始
跟大学校园兄弟会、姊妹会的派对合作,让他们找到最初一批交友动机最强烈的人,进而
让产品藉著口碑而传播出去。
注
Dream Pony 到底有多少人…除了主角群外,其他那些在办公室晃来晃去的是什么角色?
#3
一
当团队逐渐成长时,通常就会开始有个人办公室出现,尤其是给团队中担负起领导责任的
角色。不得不说,逐渐会有些话题不适合再对所有成员透明,有个空间缓冲能够减少不必
要的误会。作为旁观者几次,都能感受到空间带来实实在在地隔阂感受。不过,目前工作
型态因为疫情而转变,已经有不少原生远端的年轻团队,说不定这类物理上的代沟,会因
此逐渐消失。(但取而代之的难关是、如何在远端下配合彼此的工作节奏)
二
主角在找到工具人(X)创业伙伴(O)前,曾拿着笔记本,在校园中抓着许多学生说明她的想
法。主角还不好意思地说:因为没有工具,所以只有手绘草图。其实这形式反而是很好的
雏型,已经视觉化想法容易与其他人沟通。同时因为它的成本较低,讨论过后如果要修改
,或甚至废弃,就不会因为舍不得而产生一些折衷方案。
三
创业有 99% 的机会不像创业故事那样有趣,面对失败跟怀疑自己是家常便饭。像是拿着
时间跟世界对赌,输了,你永远无法追回失去的一切。主角决定开始全心做创业的产品前
,想确认创业伙伴是否即使抽离男女情感因素,依旧对于这产品是有热情及意愿。这可能
是目前为止主角最有魅力的一段,代表她非常清楚接下来面对的挑战是一段苦闷且长期的
挣扎。话说回来,对他们来说年轻的时间成本没那么重,越早失败也不是件坏事,至少能
学到经验,也还有机会再试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