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骑上独角兽 #1 #2 #3

楼主: DLMC (永保安康)   2022-07-21 01:17:42
#1

市场很重要,如果市场没有成长潜力,那无论目前成绩如何,其实都吸引不了人。从正规
教育市场转向终身学习是好方向,但如果切入市场是想兼容任何一个族群,反而容易陷入
没有打入任何一族群的困境。

电梯简报 Elevator Pitch 无所不在。或许第一集就是这部戏对观众的电梯简报,其中那
段具象化的电梯场景,突然让自己会心一笑。

最后的 cosplay 让人怀念起那身黑衣牛仔裤在讲台上的身影,不过这位前银行员参考的
资料似乎有点过时了。但往另一个角度想,这也是某种程度跟日本有所连结。
#2

活跃使用者 active user,剧中的解释是经常使用 app 的人,我会说是“有效”使用者
。通常还可以用不同时间维度来看,日活跃使用者 DAU、周活跃使用者 WAU 及月活跃使
用者。其实关于“经常”、“有效”的定义,根据情境、产品有所不同,严格一点会定义
到触发特定事件才算作活跃,最宽松的定义方式则是只要打开 app 都算。通常对外发表
活跃用户,基本上都是从宽。而内部分析或实验验证时,则会采用较有相关的事件来认定
活跃。

创投…?我怎么觉得很像去银行贷款?的确会因为产品的表现而让新创公司的估值有所不
同,但通常是发生在募集下一轮资金时,并需要用股权交换。第一时间就跑去要钱,即使
要到了,还没有任何明确的“花钱”策略,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体验会乍听之下很老派,但不代表这种形式不适合网络产品或 app。最明显的好处在这集
最后也演出来,团队可以直接接触并聆听使用者的回馈。除了更贴近真实使用情境外,让
所有团队的人能知道自己的投入如何影响其他人,也是种无形的鼓励。再者,透过这样的
场合,有机会找到属于这个产品的基本活跃网络 atomic network,就像 Tinder 一开始
跟大学校园兄弟会、姊妹会的派对合作,让他们找到最初一批交友动机最强烈的人,进而
让产品藉著口碑而传播出去。

Dream Pony 到底有多少人…除了主角群外,其他那些在办公室晃来晃去的是什么角色?
#3

当团队逐渐成长时,通常就会开始有个人办公室出现,尤其是给团队中担负起领导责任的
角色。不得不说,逐渐会有些话题不适合再对所有成员透明,有个空间缓冲能够减少不必
要的误会。作为旁观者几次,都能感受到空间带来实实在在地隔阂感受。不过,目前工作
型态因为疫情而转变,已经有不少原生远端的年轻团队,说不定这类物理上的代沟,会因
此逐渐消失。(但取而代之的难关是、如何在远端下配合彼此的工作节奏)

主角在找到工具人(X)创业伙伴(O)前,曾拿着笔记本,在校园中抓着许多学生说明她的想
法。主角还不好意思地说:因为没有工具,所以只有手绘草图。其实这形式反而是很好的
雏型,已经视觉化想法容易与其他人沟通。同时因为它的成本较低,讨论过后如果要修改
,或甚至废弃,就不会因为舍不得而产生一些折衷方案。

创业有 99% 的机会不像创业故事那样有趣,面对失败跟怀疑自己是家常便饭。像是拿着
时间跟世界对赌,输了,你永远无法追回失去的一切。主角决定开始全心做创业的产品前
,想确认创业伙伴是否即使抽离男女情感因素,依旧对于这产品是有热情及意愿。这可能
是目前为止主角最有魅力的一段,代表她非常清楚接下来面对的挑战是一段苦闷且长期的
挣扎。话说回来,对他们来说年轻的时间成本没那么重,越早失败也不是件坏事,至少能
学到经验,也还有机会再试几次。
作者: u9001101 (knifein^_^)   2022-07-21 13:55:00
作者: tokyo1009 (小俐)   2022-07-22 15:08:00
作者: phoebe9729 (萝卜敦)   2022-07-22 17:05: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