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雷 ====
堤 幸彦与三谷幸喜多少被我归类于风格类似的创作者
也就是表面上制作的是刑侦剧,但骨子里是喜剧,
而且单单纯纯就是喜剧,不是古希腊喜剧中喜剧其实是高段的悲剧。
并没有那么高深的艺术层次,纯粹就是卖弄搞笑。
本文中,小妹试图用戏剧的二重结构,
说明此般已经类型化的喜剧元素为何仍受许多人欢迎。
上段说道“并没有那么高深的艺术层次,纯粹就是卖弄搞笑。”
但这也并非贬语。这三部戏剧的欣赏重点,当然不是刑侦或解谜,
而都是剧中的喜剧元素。借由类型化的各式元素,混合后随剧情需要搭配组合,
即使三出戏都是长寿剧且类型化的搞笑段子,但(至少本人)就是很买单,
从微微一笑到哈哈大笑的程度。
那么,接下来稍微解说戏剧的表现方式吧。
如前所说,这几套戏剧欣赏重点在喜剧元素:刑侦剧只是外包装,
在此进一步澄清,虽说单纯玩弄技术的作品,在艺术层次上是较低的;
但此处以圈套为例,剧情设定上就是很单纯的引人发笑;
至于社会背景以及社会批判,通常只是点到为至。
所以吾人才会称之为“单纯的”喜剧。
接着借由“圈套”进一步解说其技法:
搞笑元素类型化的结果,观众其实对“结果呢?”是有期待性的,
但大部分观众为何并不对十猜九中的剧情展开不感到疲乏呢。
以下,我的看法是:“圈套”的喜剧表现其实包含二重结构:
一、打破第四面墙:
电视剧中当然不必像舞台剧一般公然宣示打破第四面墙;
电视剧的表现方式,只要在重复的类型化中让观众知道
“这是设计好的桥段”即可。在此继续举出“警部补 矢部谦三”做说明。
该剧中姜畅雄饰演的东大毕业幕僚满惹矢部警部补讨厌的,
因此姜畅雄在发表他的“日本社会菁英金字塔理论”时总会被矢部
借刀杀人,借由揍矢部的跟班秋叶,再让秋叶(故意?过失?)打到姜畅雄
,借此一出怨气。
既然类型化喜剧元素易于疲乏,
但为何这桥段至少让小妹我嘴角微微上扬呢?
小妹本人的戏剧理论是;正是这种类型化元素已经疲乏,
是故至少身为观众的小妹已经出戏,欣赏重点转移到后设的表现方式,
也就是说“我本来就是演的那么刻意让你们知道是演的,
但你们虽知我是故意玩弄哽,
可是我玩得好,所以依然会为我玩弄哽买单。”
而第一层结构的乐趣即在于:让我欣赏你玩弄技巧的你的自信吧。
二、同例的第二层结构:
同样举上述例子说明,矢部警部补总是藉三代目跟班秋叶之手
揍姜畅雄的鼻子来出气;乍看之下桥段设计当然是很故意,
但是观察整套喜剧的脉络,矢部因为总是揍、踢飞跟班,
因此在戏剧全体的脉络下,矢部警部补藉殴打跟班秋叶故意造成姜畅雄的
collateral damage ,虽然清楚知道是刻意演给观众看,
但矢部与跟班的关系却又贯串全剧,因此当视点放在整体脉络时,
似乎又觉得此搬桥段设计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