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京都枫火【十四】仁和寺—五重塔、金堂

楼主: polesirius (ff)   2016-12-08 11:32:57
~※ 仁和寺—五重塔、金堂 ※~
图文网志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473597494
由于下午还有两间寺院等待我去探访,尽管“真如堂”枫色繁丽,让人想多
花点时间驻留,还是逼着自己快步下山行往公共汽车站。第一个目标是“仁和寺”,
从这儿没有直达公共汽车,先前曾盯着转乘网站列出的几种选择犹豫不决,但考虑到
旅游的变化兴味,还是决定先搭公共汽车到“北野白梅町”,再转搭据说有点特别的
小火车“岚电”。
在公共汽车上的运气还不错,没闯进什么壅塞街路,然就算仅纯粹横越市区,对
有行程压力的我,也是段颇感虚耗的漫漫时光。耐著性子抵达“北野白梅町”后
,我在对面找到了该是车站的建筑,可是才穿过马路,就瞥见位于转角的便利商
店,顿时想起自己午餐还没解决。钻进去迅速转了一圈,没见到什么特别引人之
物,但这样也好,不会让我失陷于此,可以随便拣了普通的面包与寿司就结帐离
店。
走入车站,眼前几道闸门横列,但开启著未作阻拦,往旁望,站务人员来去
著,没什么要搭理我的意思,也没看到自动售票机,很让我不知所措。试探性穿
过闸口,抱着会警铃大响或警卫冲上来喝斥的最坏准备,但四面还是静悄悄地让
我心发毛,该不会是下车时才要跟我索取高额补票金吧。然既来之则安之,我也
只好在月台等著,同时往嘴里送进刚买的面包。
吞的时候我认真朝入口望,还好后续民众也是如此大剌剌直进,估计就是这
样没错了。须臾,电车吵杂驶来,月台人众鱼贯而入,我坐下后目光扫著窗顶的
各色告示,是有些图文讲解著车资,司机身后的出入口也设了孔洞复杂的机器,
难道是直接投现吗?于是我紧盯着那台机器,看到车在停靠时有人往里投钱,才
终于安下心来。再想想,或许是因“北野白梅町”为“北野线”端点站,才煞有
其事搞了个大站体,毕竟多数路过的站点都只是简单的露天小月台,至于那些形
同虚设的闸门,可能就仅是时代的眼泪了。
这条驶于街道的小火车其实正名为“京福电车”,只是其主线通往“岚山”
,所以当地人喜欢叫它“岚电”,不过我目前搭的为支线,前往的地点也不远,
没多久便将我载至“御室仁和寺”站。
投钱下车后,我走至大马路,附近很贴心地设了标牌,跟随它的指示,一会
儿便看到巨伟门楼现立于道路底端。这座“二王门”常被与“南禅寺”和“知恩
院”的“三门”相提并论,但外观乍看虽然近似,建筑风格其实有着差异,它不
像后两者采用“禅宗样”,而是以“和样”的形貌展现自我气韵。可是尽管资料
上如此书写,我这外行人根本无从细辨这两类的分野。
走至门下,顶额并聚的斗栱数量是少了些,替之的,是切削成弧面的栏栅与
刷白的墙块,天花板也添了以细木交穿的网格。然究竟是否真为“和样”的体现
,抑或仅设计师自我发想的妆点,就不得而知了。门楼之名既为“二王”,很自
然地两侧各有位金刚力士,他们分以张口的“阿形”与闭口的“吽形”模样朝街
怒视,彷似要将俗世贪妄隔绝在外,然纵使如此,却挡不住我们这些六根未净的
观光客,只能假作无视地放任人众于门后吆喝着拍团体照。
走了进去,参道笔直宽阔,但远处的一道“中门”阻断了视野。我往旁研究
标示屋舍布局的图板,右侧是“灵宝馆”,左边为“御殿”,都要另行收费,前
者应是没空一探究竟了,至于后者,我抬头看了看天色,渐广渐浓的灰云让我有
种不好预感,于是果断决定把握现在的阳光,先去拍些主院照片。
一路行至“中门”,这座被上了朱漆的门楼规模不大,颜色也残褪,不过高
踞于阶台,横展出长带般的筑地墙还是颇有气势。其楼体两侧同样置了雕像,一
位是代表东方的“持国天”,另一为象征西方的“广目天”。它们不似“二王门
”那儿的粗犷,呈现的是种精雕风格,然由于外表过于土灰,很难辨认材质为何
,仅头饰的燄舌还透著铜绿。姿态的设计则相当灵动,脚踩邪兽,托塔拔刀,身
前还有兵众护持,现著凛凛威风。
而当从“中门”跨过,便进入此寺的第二区段。我往左看,那儿的林园被标
著“御室樱”,它是相当特别的品种,枝枒从根部就往旁发散,植株亦不高,因
此盛开之时不似一般樱树铺天盖地,而是在观者身旁依著,让人倍感亲近。然它
的花期也比别人晚,要到四月下旬才能见其绽出欢颜,所以上次于樱花季造访时
,此寺被我当成弃子,在事前规划的中期就删去了。不过现在尽管将它补进行程
,能见的当然只有丛乱褐枝,仅凭几片暗红孤叶持着自身妆点,而盛放之期到底
是怎样的清丽画面,就只能靠想像力去补足了。
然未能一窥究竟的不仅于此,樱园北边原本还有座古朴的“观音堂”,但眼
前却是密封得严实的施工架篱。所幸,寺方还颇用心,设了临时屋亭展示堂阁里
外的照片。根据照片,有着歇山簷线的堂体不高,窗门也刻意留存最自然的木色
,倒是簷下斗栱点漆串缀,成了唯一醒目的装饰。不过日本外观低调的堂殿常常
内里都隐著雕琢,这儿也一样,内阵的须弥坛后有“江户时代”留下的艳丽壁绘
,能见观音一身净衣高坐于中,各样形服的官员平民簇拥,展扬著观音的慈心广
被。
尽管西侧此时乏善可陈,东边的景致倒勾人停步,本以为既错过了樱花季,
这儿就只剩建筑的古韵可以感受,岂料道路两旁也植了枫树,让些许朱红应着深
秋之景。虽说跟“真如堂”相较,稠密度逊色许多,就别提“永观堂”那儿的多
彩炫惑了,然几抹扬散的灼艳在郁林中自是醒目,也将岔路直指的“五重塔”添
了份耀朗。
我望着塔顶串叠划空的相轮,不由自主朝它步近,让其古陈的身样愈渐高耸
,直至叠层的墨簷蔽去天光。它建于“江户时期”,有着将近四百的年岁,据说
内部敬著“大日如来”,周边以四方佛环围,但一如过往,密掩的窗门让人难窥
究竟。我只能盯着柱壁的沧桑,随椼架起伏勾画,而后绕着塔,端看它在林间的
不同风姿。
走回主参道,我往路的末端望,那儿地势藉阶台攀升,砌立起一座广殿,据
地图所绘,应就是寺里最重要的“金堂”了。不知是群枫有着魂灵,抑或堂殿的
庄净之气所染,当一路前行,两旁的枫色也更加明灿,尽管乌云挡去了旭芒,还
是能见其由烁亮,渐次灼染成妍丽的嫣红。
阶台正中立了大型铜灯,灯面镂雕精微,有流云盘绕着菩萨,不知是否为与
寺舍一同走过历史的古物,从旁行望而过,我便踏入此寺的最后一个区段,与“
金堂”近身相对。“金堂”奉的是“阿弥陀三尊”,据说亦有以净土及观音为题
的精妙彩绘,但上掀式的格门现刻垂掩,所以能端看的,也仅有其阔稳的外在构
体。
很可惜地,最早远的建筑已在“应仁之乱”中烧失,眼前的是“江户时期”
由御所移筑而来的“紫宸殿”,也因着这来由,似乎隐隐散显著贵气。并非是用
繁密缀饰妆点得花俏,大体上仍以净壁网窗持着佛堂的典雅,但当近观山墙悬鱼
的镂雕、框边簷尾的金灿镶片,那细腻的刻纹便透现了原本皇居的尊荣。
“金堂”的左侧同样也有枫林,让人不由自主找著隙缝,以其斑彩为框,窥
看堂殿的山簷壁窗。转个方向,还有座线条别致的钟楼,一反寺里主要建物的沉
褐,其致密的斗栱以朱漆涂抹,相当醒目。底层是很少见的裙腰式结构,像日式
裤裙往外抛出凹弧般的棱线,若非有根撞木在二楼露了点尾,倒易让访者望之狐
疑,以为是装饰性质的小塔楼。
再往西走,会遇上被灰墙褐门包围的小院,里面隐著“御影堂”。于展示“
观音堂”照片的屋亭里,我曾瞄到“御影堂”也在维修的告示,觉得自己运气颇
背,不过当走进小院,却发现阁殿完整,没有半点杂物显示施工中的迹象,令我
不禁疑惑究竟是时候未到,还是已整修完毕。然老天既让我见其真貌,再去追究
便庸人自扰了。
“仁和寺”为“真言宗御室派”总本山,因此“御影堂”内敬的自然是开山
祖师“空海”,建物跟“金堂”同样来自于御所,是由“清凉殿”移筑而成,它
原本为天皇起居之地,不似“紫宸殿”是举行仪式之所,因而外观也低调许多。
方整殿体上,粗褐广簷四面挑展,脊顶以扬著燄舌的宝珠收拢,原本的资料照片
里,窗门有许多金质镶片,但不知什么因由,已被替上比较素简的元件,望来亮
眼的,就仅有门前的灿雕瓶花。
应该是考量到寺院布局的匀称,主参道成了中轴,由“二王门”纵穿“中门
”至“金堂”,居间有“观音堂”与“五重塔”左右呼应,而在这最里的区段,
西侧既筑起“御影堂”,东面自不会空置,当一路朝那儿走,果真在院的边角找
到了“经藏”。它同样为方形屋阁,垂簷四面披展,但小了些,风格也不同,本
瓦葺的簷面下,“禅宗样”的椼架与花头窗交互拼组,让它在朴实中又不会过于
单调。
这屋阁既名为“经藏”,自然收著许多书卷,据说里头八面体的回转书架共
纳置了七百多个经箱。此外,阁内也奉著“释迦如来”与“文殊”“普贤”,并
以彩绘菩萨妆点壁面,然紧闭的门扉注定我只能在外空自揣想了。
转过身,我思考着接续的路该怎么走,然当往来时方向望去,稀寥的游人让
我不禁省起,尽管一路仅见屋阁的纯粹形貌,少了炫目风景衬托,但行走间却有
种轻松的幽趣。尤其在访过人群丛挤的“永观堂”后,这样的感觉更甚,那儿景
色虽绚,扰攘声及杂影却形构成一种压力,自身背袭来,让心头多了烦躁与紧张

或许这就是我与“仁和寺”的缘份吧,淡季呈显了古寺原本的质蕴,让视觉
直接抚触其沧桑,氛围也更为沈静。方才行经的参道林景涌现在脑海,有“五重
塔”傲立其威严身段,隐隐地,尚能见“金堂”透了点簷脊,枫枝探伸了些绯叶
,而在我身周旋游的,是种富含历史的醇厚韵味。
作者: drhkc ( ̄ー ̄;)   2016-12-08 19:49:00
http://i.imgur.com/k6J4pkO.jpg今天去冲一发药师如来朱印
楼主: polesirius (ff)   2016-12-09 11:35:00
其实一直很想集朱印,但又觉得那是个无底坑,会引发强迫症发作 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