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踩踏在京都的黄与红之间

楼主: jung99 (butterfly)   2016-03-30 21:32:02
去年十二月底老婆放我假一个人去了京都
匆匆的只有三天
这篇其实不太像游记
只能说是在京都走一走之后的一点心得
也记录下自己当初的心情
写了几千字其实只有西本愿寺跟永观堂而以
希望大家搭配着图文一起看囉!
http://chiajungshih.pixnet.net/blog/post/321526650
以下是文字版
我牵着脚踏车转进停车场,冷吱吱的天气让停车这个简单的动作都变得很笨拙,好不容易
停好车后,一旁的管理员大叔看着我笑了笑,没有说话热心的指了指参观方向,回头一眼
看过去广大的停车场几乎是空的,看来我是数一数二早的游客了。
沿着细小的通道走过去,穿过几间厢房后眼前是一片开阔的广场,这是西本愿寺的大殿前
面,早上七点多车水马龙的街道在仅仅一墙之隔的寺院里完全感受不到被上班压力追着跑
的那种急躁气氛,倒是像被这个忙碌世界遗忘一般的自在,而眼前两三位零星的客人在这
个广大的前院里也就更显得渺小了。
咖啦..咖啦..咖啦..
脚下踩的每一步都在碎石子路发出清脆又响亮的咖咖声,也许是真的太安静的缘故,每走
一步都像会打扰到了这里庄严的气氛一样,几分钟后,我停了下来,拿出相机拍了几张,
然后站在原地,静静的欣赏。
今天要看的,不是西本愿寺雄伟的佛堂,也不是什么古老的遗迹,是一颗树,大家都喜欢
来看的一颗树
对于所谓城市美学我没什么概念,但是我相信人的眼睛所接收到的,会用最简单的方式告
诉自己的大脑对眼前的事物做出原始的判断,一种不需要经过教育,不需要经验累积就能
产生的辨别。也许是形状,也许是颜色,也可能只是一种感觉。
啊!!!好漂亮喔!!或是....啊!!真丑!!
每个人心理都可能默默的浮出这些声音,那是一种本能,对于周遭世界认知的本能,越是
自然越是单纯的越能激发心底里对于眼前的认同,就像再美丽的城市天际线还是比不上单
纯宽广蓝天带来的心旷神怡,再精细华丽的建筑也比不上人们对于山山水水的向往。或许
人类潜意识里本能的就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与归属感吧。于是我停了下来,拿出相机拍了
几张,然后站在原地,静静的欣赏。
这棵被称作元气玉的银杏,被摆在不是很对称的一边,可是当环视一圈整个本愿寺,却又
会发现它很协调的融入在寺院当中,或者应该反过来说,低调又庄严的殿堂恰如其分的衬
托著这棵银杏。元气玉的角色,不管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本身就是一种霸气的存在。
所以每个游客都喜欢走到树下,用身高当做比例尺,拍下一张让自己看起来非常渺小的照
片,然后享受着头顶上被数以万计的黄澄澄枝叶笼罩的快感。在这个十二月初的日子,我
很幸运的遇到了元气玉仍然盛开绽放的季节,在天气晴朗的一大清早,抬头就可见无数黄
色的枝叶在深蓝的背景中用力向上爆开,低头的脚边,则铺满了往外渐渐扩散的银杏落叶
,在碎石子上完美而和谐的递减。
其实靠近仔细看,在这个巧遇银杏叶变换周期的时刻,每个部分的叶子都有深浅不一的表
现,柔和的淡黄色,深邃的暗黄色,亮眼的金黄色,从上到下随性的在蓝天和黑漆漆地上
各自展现着生命力的繁盛与凋零。
再回到我上面想说的,其实这种美是极其单纯的,没有太多的人工,也没有太多刻意的营
造,只有三种很基本的元素,无止尽的蓝色,内敛低调的黑色加上鲜艳的黄色,就组成了
一个平衡又协调的画面。当然每个人的感受不见得相同,但是可以想像的是,即使这个地
方充满了游客而吵闹著,似乎都不会减损眼前这棵大树展现出来的活力,至少这一次当我
有机会踩在满地银杏叶上时,我很愿意多花一点时间,站在像炸开一样的元气玉下,静静
的让这纯粹的美好满足我的眼睛。
下次如果有机会在秋冬之际拜访京都的话,走进来瞧瞧吧,就像我不小心来到这里一样,
是惊喜,也是享受。
继续踩上脚踏车,沿着鸭川旁的堤道往北前进,沿途除了少数运动或散步的当地人外,只
有冷冷的风一直吹来,这天的早晨大概是4到5度,不过当努力的骑车上上下下其实倒也不
会觉得冷,然后可以想见为什么最近越来越多来京都玩的人都要租个脚踏车骑上一天半天
,反正随手把它搁著,找个空地一坐,眼前就是美景。印象中夏天的鸭川是热闹又充满活
力的,跟今天刚好相反,连水面都安静的看不出一点波痕,我喘了几口气后继续前进,在
短暂停留银阁寺后沿着哲学之道骑了一小段,接下来,即将进入另一个颜色的世界。
如果还记得李安的卧虎藏龙中的片段,应该会有印象色彩的运用让整部电影增加了不少美
感,尤其是竹林斗剑那一小段,画面塞满了丰富的绿色,深浅之中像水墨画一样来诠释武
术,深遂辽阔的竹林适时的成为背景的时候,就让整个画面充满和谐了。
走在永观堂的枫树下,就会有一样的感觉,在京都的赏枫名所中游客几乎不会错过永观堂
,尽管来到这里的人应该都跟我一样,永远无法搞清楚究竟这个庙是哪一派,那个寺又是
哪一家,总之朝着阶梯前进,买了票,沿着台阶而上,眼前一如预期满山的枫红,的确很
难不让每一个人都留下深深的印象。
如果再早个几周来,应该能看到更红更茂密的枫叶,这天几乎每棵树下的落叶都已经掉了
厚厚一层,虽然没机会看到其他游记里写的那种枫叶开到整个炸裂的那种感觉,不过还好
前一阵子没有下什么大雨,让我在十二月初还有机会赶上了枫叶季的末端。整个永观堂相
当宽阔,除了佛堂建筑内部外,其他地方没有特地规划参观路线,反正到处晃晃,后来仔
细想想,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看了什么东西,应该就是跟好奇的观光客一样,兴奋的到处找
著哪一棵比较红的枫树,乔好角度,努力的想留下一点厉害的照片,但是很快的发现,怎
么找到一棵之后前面又有一棵,前面的前面,一棵又一棵......
花了很多时间在永观堂里,一方面佛堂本身因为随着山势而有高低起伏,仔细慢慢走完就
要一阵子,加上户外种满枫树的庭园和池塘,心里总是会有一种难得来到这里了,不好好
看个够本怎么可以的心态,然后就试着找出每一条小路,走到每个标注在门票背后的点,
虽然回来之后发现照片拍的没有想像中的多,而且不见得都拍得到想要的感觉,将来也可
能没什么机会再来一次,但是至少把对于永观堂的印象,停留在最灿烂美好的时刻。
来过京都好几趟,一直以来也听许多来过的朋友说京都很美,或是哪边又哪边很漂亮,即
使自己心里也这么认为,但是当认真去想究竟这个城市到底美在哪的时候,却似乎没有一
个方向。于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来到京都的步调越来越缓慢,渐渐的觉得,那些吸引我们
的,大部分都跟华丽沾不太上边,反而是那些低调单纯的寺院和纯朴的建筑所衬托出来大
自然的美。跟欧洲建筑那样精雕细琢不太一样,京都的古建物几乎都是内敛的黑色系,或
许是在展现佛家或儒家精神,或许是许许多多文化背景的关系,但也就是这些低调的配色
,凸显了那些本就应该跟我们和谐共存的生命力,再回头看看西本愿寺的银杏,看看永观
堂的枫叶,当我们不远千里而来,站在这些吸引无数游客的美景前时,打从心里所赞叹的
,似乎就是在那低调质朴黑色衬托下那片单纯的黄与红而已了。
一大清早去了几个以前没去过的地方,因为工作忙碌的关系,久久才能来一趟,或许因此
故意放慢了心情,让自己在每一次旅行都有一点新的想法,不管是在当下或是回头看着几
个月前的照片的时候,然后继续期待着下次还有更多可以探索的东西等著去看。
城市美学我不太懂,但是在有机会一游大家都心向往之的地方之后,我猜应该不会只是要
一直盖什么新的东西,也不会只是要一直拆什么旧的东西,甚至一窝蜂的到处种樱花树,
却又默许一堆脱序的铁皮屋与它共存,也许我们需要的单纯只是站起来走一走,转转头看
一看,我们的身边适合些什么东西。于是这个早上我骑着脚踏车穿梭在京都的黄色与红色
之间,学习看着这城市何以美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