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隆寺-大宝藏院、东院伽蓝 ※~
图文网志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389774865
访过了“法隆寺”的“西院伽蓝”,旁侧还有两个区域也颇值得赏望。沿着
寺径东行,这儿的林间植樱繁密,樱瓣半褪的枝头露出艳红花梗,让它虽进了暮
时,却仍展现另种醺丽风韵。而落瓣细碎密布,叠覆于草叶、遮掩了浮根,彷若
原本便是于地开绽的星渺粉花,欢语着季节的初始。
须臾,我望见一栋南北纵长的架高屋阁,其簷线挑扬、环廊绕围、山墙下“
向拜”探伸,再看了看标示,是重建于“镰仓时代”的“圣灵院”。它原本称作
“东室”,是僧侣居住用的禅房,隔壁与之平行、外观更为狭长的,则是供随从
歇息的“妻室”。“平安时代”末期“东室”南端改建为供奉“圣德太子”灵位
的堂殿,现刻行经,入内敬祭的信众也络绎不绝。然我没有时间本钱分心一探,
只能压抑著好奇,快步续行。
这区域感觉皆被划为僧人的起居空间,除了寝室,隔着小径有另栋长屋被名
为“纲封藏”,是筑于“奈良时代”用作收藏寺宝的仓库。为了通风,整座库房
被高架而起,很特别的是中段还特意挪走了墙壁地板,只余支柱,据说能防虫。
此解释很令我疑惑,毕竟这设计连猫鼠尚能轻易游走,要怎么抵挡虫军侵袭?网
路上也有说法称是陷害小偷跌落的伎俩,究竟何者为真,只能等待古人托梦释疑
了。
从此径穿入,还会看到一座“食堂”呈现“奈良时代”特有的“双堂”样式
,紧邻在南侧的“细殿”厅廊开敞,倒有点像是特意设计的生活逸趣,若时节许
可,便能移于敞廊食饮,观花望月,颇为风雅。而当走至小径末端,横踞于眼前
的就是此区重点“大宝藏院”了。
它感觉像近代新筑,院墙朱红柱栱勾画、墨灰瓦簷交错,而院内是以“百济
观音堂”为中心串起的东西宝藏殿。一如惯常地,踏进院门就禁止摄影了,每到
这时就深觉人脑对图像记忆的无力,曾看过某节目用直升机载少年逛罗马还是巴
黎,结果下飞机后这天才便用笔详细绘出市景,然本人完全没这姿质啊。无论如
何用心端望,能概略留存轮廓者也寥寥无几,更遑论细部缀饰了,
总而言之院馆内就是无数的菩萨立像,记刻着旧时技艺。但在那如海般环列
的文物间,还是有几座艺品被尊于各展厅正心,其中最知名的便是“玉虫橱子”
,本置放于“金堂”,为古远“飞鸟时代”的珍贵雕作。其顶部被设计如宫殿,
有歇山簷线折挑,具体而微的斗栱下是小橱柜,推测当年应收置著哪位菩萨。下
段的方柱部分为“须弥座”,由四面的斑褪绘痕能感觉原本精细构图,但究竟各
自是何样主题、哪个又是释迦牟尼舍身饲虎,就需动用丰沛想像力了。
然令我纳闷的是明明标板叙述其以六千玉虫华丽缀饰,但怎样瞪大眼睛绕望
寻觅,就不过是个漆柜,哪有虫踪?这疑惑一直到回国后,查了资料方获得解答
,原来虫甲在千年漫漫时光中早凋残了。倒是平成年间有人以仿作复现其原本风
华,从网络图片一比对,我才知它本该是金炫缀边掺著红绿勾缠花藤,橱壁则为
色泽亮丽的人物景图,而当中映着萤绿光彩的就是玉虫壳甲的镶片了。只是不知
这作品现云游至哪儿,倒觉两者该展置一起,比较方便游人感受明了。
此外,“大宝藏殿”既以“百济观音堂”为核心,可想而知这尊出自“飞鸟
时代”的雕像必有其卓然地位,而它也的确富涵鲜明特色,就算身处罗列厅廊的
各色坐立佛像中,依旧于我脑海深烙了印象。一般的观音雕作多半体态丰腴、线
条圆润,它却独树一格,呈现纤细的颀长身形。然体躯虽单薄,却藉著飘摆衣袍
带出婀娜曲线,而披垂的巾带、轻拈的甘露瓶也勾显其优雅清逸的气质。若再细
观头冠与焰缘衬板,尽管被锈迹蚀附而黯淡,仍能窥得镂雕的致密与华美。原本
初望觉此观音容形突兀,但端赏之后却因其独特美感令人流连。
由“大宝藏院”步出,我继续往东朝寺里最末一区而行。然尽管时间紧迫,
途中却不时被落樱散抹的景画勾停脚步。毕竟从“纲封藏”开始,原本灰褐的砂
地便被缀点成柔粉,当行上通抵“东大门”的笔直参道,石板路两侧更是宛若覆
雪,就像冬末的霜寒虽过了季节仍不舍离去,在飞降间被春阳染上艳色,于是落
在枝梢、附于草泥,成了整路无尽的绚丽。
望着樱雪,穿过建于“奈良时期”的“东大门”,再行经几重院落门户,我
进入所谓的“东院伽蓝”。这区为旧时的“斑鸠宫”遗迹,也就是“圣德太子”
一族当年的居地,不过既为遗迹,自是无法得见宫殿曾经的华炫了。然于“奈良
时代”砌起的堂阁依旧引人,回廊之间,“梦殿”高踞于台,以匀称的八角形貌
让我停步端望。它曾在“镰仓时期”改建,更动了簷面的倾度与广度,现这么仰
观,其巨簷沉伟覆掩、簷角八方展扬,的确别富气势。而脊顶是由宝瓶、宝盖、
宝珠依序叠缀的相轮,垂铃日芒添饰,更让其多了份曦光初现的耀目。
走近堂前,挑飞的簷底纵深,露出整齐散列的垂木,净墙下窗栅环围,中间
门扉开启,让游人能藉网孔略窥殿内景貌。此殿被冠了个“梦”字,据说缘自“
圣德太子”曾梦见与菩萨对语,故这堂阁不但以其居殿形塑,里面供奉的“救世
观音”也与太子等身。不过因其为“秘佛”,通常是用白布封藏于龛柜,所以就
算我此时勉力张望,亦无从见识这出自辽远“飞鸟时代”的木质缀金雕作,甚是
可惜。
除了院心的“梦殿”,回廊其实也有屋堂穿插,尽管现今观访路线为东西向
,但在旧时代却是以南北作中轴,而回廊南侧的“礼堂”便是原本的中门。此长
屋以栅格密布的门壁紧掩,让人难以知晓内里是何样布置。
但闭锁的厅室不仅于此,北侧并陈的“绘殿”与“舍利殿”亦然,前者据称
收纳绘有“圣德太子”生平事蹟的障壁画,后者顾名思义自是舍利的珍藏之所了
。不过舍利的来由颇为奇幻,说是“圣德太子”两岁诵唸佛号时,由掌中所生落
。虽这典故颇带传奇色彩,但对信众而言,却是充满神性的太子遗身物,至今还
保有所谓的“舍利讲”仪式,在特定节日会将舍利启封、诵经、再敬收。
行出“东院伽蓝”,在回廊之北尚有座“传法堂”,尽管外观不甚特出,却
实是源自“奈良时代”的珍贵古物,曾为“圣武天皇”夫人的居所。而转角处的
“钟楼”形貌就相当别致了,其楼座缩斜如角锥,并略内凹成弧,远望便像是舞
者的裙摆旋扬而起。它平衡了楼檐厚重的份量感,也衬和了簷线的飞挑之势,很
令人印象深刻。
往复望看过后,便算是将“法隆寺”走访一遭了,虽因时间有限,未能多所
驻留、细细品味,但终究是了结数年来的心愿,见识过这所谓的最古木造建筑群
。我看着樱华,走过花毯,行经扭折奇树,在返途的最终,再次回望着“西院伽
蓝”,与那峻伟的楼塔说声再会。
经由接驳公共汽车的转乘,我倚坐于JR疾驶车厢中,铁轨之外街景更替飞速,脑
海却是无法停歇的寺景回放,再回神时,窗外已是条长川,被无止尽的盛美樱树
粉艳缀边。那应是原本规划的夜访之地“佐保川”吧,但到了今日,旅途已走至
第七晚,相比方至京都的初时,现刻的体力上限早缩减成半,更何况今天同样行
程满满,奔波无歇。
突然间,我有点懒了,就当疾行的车轮是我双足,携我奔驰过也访游过“佐
保川”之樱吧,毕竟此时的我心灵已足盛。“东大寺大佛殿”的簷阁高广、“二
月堂”的阶院清寂、“春日大社”的灯径古幽,而“法隆寺”那浮显于樱毯的瞿
傲形姿更是幅幻丽之景,就算时空如何递移,依旧因着深烙,无比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