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YABI日本传统文化
http://miyabi-taiwan.blogspot.com/2010/12/blog-post_21.html
来到京都的访客,
一定会注意到观光地的这项京都名产──
八ツ桥(やつはし,yatsuhashi,中文常直接称之“八桥”)。
代表京都的“八桥”,是由米粉(将米碾制成粉末)及砂糖制成,
大多添加肉桂口味,一般制成长条状,并且经过烘烤成煎饼。
这项点心的起源,约是在江户中期(1689年)。
到了近代,冷藏保存技术发达,
为了顺应现代人的口味,
又推出了“生八ツ桥”(namayatsubashi,生八桥)──
其实就是“八桥”未经烘烤的状态,
由于是以米粉制作而成,因此软Q口感类似麻糬。
另外又有许多变化过的“生八桥”,做成三角形,中间包裹各种口味的馅料。
生八桥较甜,很适合配日本茶一同食用。
至于“八桥”,与本篇主题的日本筝,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仔细看看“八桥”的形状,有人说像是一座“桥”,
但更广为流传的说法,八桥的形状,便是一面日本“筝”。
而“八桥”这个名称的由来,则是江户时期的音乐家‧筝曲之祖──八桥检校。
因此“八桥”这种菓子,原来是为了纪念“八桥检校”这位音乐家。
八桥检校(やつかしけんぎょう,yatsuhashi kengyou,一六一四~一六八五),
是江户时代前期的音乐家,据说出身于摄津国(现今大阪府中北部),
原名“城秀”,至于“检校”一词,是当时盲人的最高官职。
(当时许多盲人以音乐为职,因此许多作曲者名为某某“检校”,
表此人任盲官最高职之意)
他原本擅于弹奏三味线,后来学习了筑紫流筝曲,
并以此为基础,奠定了近代之后的筝曲基础。
他改良乐器及演奏法,并奠定曲式,艺术成果受到很高的评价。
现今筝曲入门者必学习的基础乐曲“六段の调”
(ろくだんのしらべ,rokudan no shirabe),据闻也是八桥检校的作品。
其他作品还有“乱”(みだれ,midare)、
“八段の调”(はちだんのしらべ,hachidan no shirabe)等。
八桥检校去世后,人们缅怀他,因此开始制作筝形状的煎饼“八ツ桥”,
由于他被葬在京都“黑谷”一地的“金戒光明寺”,
许多民众前往参拜,因此参道上的茶店开始供应这种煎饼。这便是八桥煎饼的由来。
不论是八桥或生八桥,都有很独特的肉桂味(有些生八桥会用其他口味代替肉桂),
直接吃当然不错,但对我来说实在太甜了,不耐吃。
亲朋好友造访京都,多少都会带一盒八桥回来当伴手礼,
又浓又甜的肉桂味,要是吃腻了,怎么办?
网络上查了一下,创意吃法还真不少,
硬的八桥煎饼可以拿来做圣代材料、拿来捣碎配牛奶,
软的生八桥,有人拿来煎、有人拿来当麻糬烤,或是干脆装盘成法式甜点。
据说,配香草冰淇淋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注:八桥的由来,另外还有一个说法是与日本文学“伊势物语”有关,
但“八桥检校”此说,为多间八ツ桥名店所采用,是比较广为人知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