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板:http://blog.xuite.net/ymchien/blog/37655628
↑台湾艺术家王文志的作品─‘小豆岛の家’
行程流水帐等有空再写,这篇先来介绍于小豆岛展出的艺术祭作品。
小豆岛位于瀬戸内海的交通要冲,自古以来便相当繁荣,
因为天候温暖、自然资源丰富,酱油、面线、橄榄、佃煮为其主要产业,
尤其是橄榄,可以说是全日本唯一的产地。
从地图看来小豆岛似乎面积不大,不过却是瀬戸内海中面积仅次于淡路岛的大岛,
比起本次展出艺术祭作品的其他岛屿,简直是大巫见小巫的对比,
岛内移动以搭乘巴士较方便,(是说现在这种将近40度高温的猛暑日也不太可能走得了),
艺术祭期间有发售巴士一日券,700圆,光是搭个来回已经值回票价。
(要注意的是巴士班次很少,也早早收班)
艺术祭展出作品主要集中在肥土山‧中山一带与土渕海峡一带,
因为时间因素,我们只去了肥土山‧中山一带,
无缘见到世界最狭窄海峡的土渕海峡,是本次行程之憾。
我们听从案内所人员的建议,先搭巴士到中山,再沿着艺术祭路线走回肥土山,
也好在我们有听从建议,因为这段路程是下坡,
让我们避免了在烈日当头还得气喘吁吁爬陡峭上坡的悲剧。
★69号作品:岸本真之“つぎつぎきんつぎ”
作者收集当地居民不用的食器,
利用瓷器修补技术─“金継ぎ(きんつぎ)”来连接制作新作品。
虽然第一眼看到作品时有些傻眼,回来一看照片效果却出奇地好(个人觉得我拍的比官网照片好耶),
令人不禁联想到佛教的卒塔婆。
★66号作品:王文志“小豆岛の家”
这是案内所人员大力推荐、小豆岛展出作品中最值得一看的作品,没想到作者是我们的台湾之光!
一望无际的梯田景色中,“小豆岛の家”压倒性的存在感令人无法转移目光,
也难怪会受到工作人员的大力推荐。
作者说,小豆岛的梯田风景令他想起在马祖服兵役时的农村风景,
而几百年来小豆岛农家所信奉的奉纳歌舞伎,让他思考当地人们与神的关系,而制作了这个作品。
作品由四个巨大的圆顶组成,高度约10-15公尺,据说是以是脱壳后的米造型为象征,
游客透过弯曲的通道进入圆顶内部,脱了鞋后可躺下来休憩,
还会获得工作人员奉上热腾腾的热茶一杯-_-;;;。
这个作品是由竹子编成,竹子与竹子间的缝隙虽无法完全隔绝阳光,
神奇的是即使外头是超过37度的高温,躺下来真的会感觉到凉爽,
让我们在这里花了不少时间补充体力。
↓小豆岛民众所奉纳的歌舞伎─肥土山农村歌舞伎舞台,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一年只会开演一次,多是春季时节。
当地阿伯很热心地跟我解说他们的歌舞伎仪式,可惜对我来说实在乡音太重,得从前后文猜Orz
★67号作品:ダダン・クリスタント“声なき人々の声”
这是印尼艺术家的作品,作者从印尼农家制作的竹笛取得灵感,
在高度达5公尺的竹节中钻孔,钻了孔的竹子约有一千只,连绵展示于梯田中,
据说风吹过山谷时会让竹子发出独特的声响。
我们经过时大概因为太热了,没有风吹过,因此没听到什么声响;
当时附近还传出山林火灾,自卫队忙着救火,也许没有风是件好事。
★63号作品:安岐理加“岛─人が岛を梦想するとき “森”“径”“泉””
有三个作品,不过我好像只看到“森”“泉”两个作品。
下面第一张照片是作品“泉”,作者在过去涌出泉水的地点挂上一串串当地收集的贝壳,
好似水珠涓滴而下。
第二、三张照片是作品“森”,作者在田埂中央的肉桂树上盖了一个小树屋,
透过树屋的小窗可以见到被观景窗切刻出来的景色,
远方那个巨大的雕像是小豆岛的大観音佛歯寺。
仔细看第二张照片的话,可以发现田圃中的稻穗有些已经收割,有些却放著让他继续生长,
原因是当地农家受武蔵野美术大学わらアートチーム所托,等到稻穗更加成熟再收割,
收割后的稻草让美术团队制作成“わらアート”(稻草艺术)。
(稻草艺术预定要9月 25日以后才会完成展出)
★64号作品:丹治嘉彦“海を繋ぐもの”
作者使用瀬戸内海地区捕鱼所使用的渔网、加上出身地新潟地区使用的渔网,
组合做成大张渔网,连结著各地收集的漂流木,呼应“海を繋ぐもの”作品名称。
★62号作品:栗田宏一“土と生命の図书馆”
作者从瀬戸内海地区采取约600种土壤,压制成几何学图样展示于已废校的图书馆内,
看起来就如同一本本书籍整齐排列于架上一般。
这里虽然已经废校,冷气可是正常运转,大概是我们这天艺术祭行程最凉爽的景点。
★61号作品:河口龙夫“心の巨人”
这个作品是活用米仓库的装置艺术。
作者视察此处时,认为这样的空间里应该住着一位巨人,因此创作了这个作品,
可以看到壁上钉著铜线勾勒出巨人的身形。
老实说,因为没有照明很暗,如果不是看了导览书的文字介绍,我应该看不出有位巨人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