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遇见贝聿铭心中的桃花源—Miho美术馆

楼主: phyphy1029 (phyphy)   2009-04-01 22:27:14
图文版(上篇):http://www.wretch.cc/blog/phyphyy/13778569
这天,是日本气象厅预告的大晴日,
也是phyphy和Niki一起展开私人行程的第一天,
一大早,天才微微地蓝,我们就整装出发,
为得就是要拜访贝聿铭心中的桃花源—Miho美术馆,
想要前往滋贺县的Miho美术馆,首先得搭乘JR到石山駅,
再从JR石山駅转乘帝产巴士,
巴士站上的搭乘指标很清楚,
站牌上还贴著美术馆的相关资讯,交通往返可以说是非常地简单,
只是车班不多,去回的时间都要经过精密的计算。
一坐上公共汽车,暖暖的日光就让人昏昏欲睡,
一觉醒来发现车子已在山里奔驰,
50分钟左右的车程后,我们便来到了另一个美丽的建筑世界,
在保全人员的引导下,phyphy和Niki正式踏入了美术馆的腹地,
Miho美术馆的接待所就在眼前,
环形的接待所里有着商店、休息区和名为桃谷的餐厅,
休息区的电视里总是不间断地以中、日、英三种语言,
轮流播放著整间美术馆从构思到建造的过程影片,
而购买入场所需的票卷也是在这个接待所内,
买完票,所外尚有提供无料乘坐的低污染电车,
让往返于本馆与接待所更加的轻松自在,
接待所广场是一个个同心圆架构出的圆融世界,
不管从那个角度欣赏起,都有说不出的壮阔感,
这应该就是属于建筑大师内心中那个桃花源里的现世,
在这现世的圆形广场一隅有座大门,
门后便是通往主馆场的坡道,
望望这么好的天气,
好姊妹双人组决定舍弃接驳的电车步行前往,
这短短百公尺的小路旁,尽是红树绿叶垂柳枯樱,
姊妹俩走走停停,居然也花费掉不少时间,
终于来到传说中有如瞳铃眼般的隧道口,
一入隧道,怪怪!好像进了光怪陆离的科幻世界,
弯弯的路径与隧道壁的特殊造景,
让前后洞口的光线与两旁的辅助灯散射出一种令人昏炫的光芒,
回头一望渐行渐远的入口处,
还真有种离世远走的错觉,
在这样光影构筑的虚幻隧道中,
也只有学学武陵人的好奇心复前行,
看看是不是也能有豁然开朗的奇遇!
图文版(中篇):http://www.wretch.cc/blog/phyphyy/13780226
另一边的隧道口在蜿蜒的时光隧道尽头,
远远便可看到呈放射线状的绳索纵横在洞口,
走近一看,原来是连通两座山麓的吊桥钢索,
这些被一个大椭圆支架框住了的四十四根铁线,
在洞缘处整齐排列成一个圆弧阵列努力支撑著吊桥的重量,
也在贝大师的巧妙安排下成了刚好布满洞口苍穹的视觉隔阂,
这隔阂在钢索向桥墩两侧飞射而去时,
也恰恰斜划开我们视觉所及的天际,
营造出一种豁然洞开的震撼!
终于走出令人目眩神迷的隧道,
踏上吊桥的瞬间,有种回魂的感动,
不远方在丛林密布处底出现的屋舍,
正是贝聿铭的桃花源~Miho美术馆本馆的入口,
远远乍看,居然还有点京都法然院山门的味道,
带着兴奋心情但不急得向前奔去,
先驻足在桥的这边回头张望这一段让人印象深刻的来时路,
这时吊桥上的放射隔阂居然诡异的张开了他的臂膀,
让隧道口更像极了正在贲张凝视好姊妹双人组的巨眼!
不得不折服于大师级的巧思和艺术!
本馆入口前又有一个圆形广场,
与接待所的同心圆一模一样,
只是圆心和圆弧以不同颜色的石材来区别桃花源与现世的不同,
phyphy和Niki姊妹俩在这占地不大的广场上,
恣意的享受着日光和贝大师与大自然融合一气的建筑美,
时间正是背包旅人最容易挥霍的奢侈品,
在踏上三层台阶细品这复古又现代的本馆大门前,
还悠闲的留下这次好姊妹合体独自活动的第一张姊妹照,
一番折腾,是该踏上台阶往正门而去,
正门庭屋仿日本古厝的外型设计,听说是大师得意之作,
全玻璃的几何构造,一向是贝大师建筑中的特征,
与安藤忠雄善用的空间切割不同,
贝聿铭总是将几何框线与玻璃构造出只属于他强烈个人味道的光影世界,
来到大门前,那又是个让人赞叹的设计,
一个如同纸窗的玻璃圆大大地嵌在门上刚好透视出庭后的老松斜影,
据说这是当时施工时的无心插柳,
大师本来只是想借由玻璃的透视效果为画布,
以自然山水作画来达成和这现代感十足的建筑相融合地意境,
没想到那棵老松剪影却更让这一切有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这样置身在红树绿林间,外观传统自然又现代前卫的Miho美术馆门前,
令人赞叹的建筑工法,
让自然美景悄悄包含住现代化水泥的刚硬,
这般早就跳脱出武陵古人的那个桃花源,
却还仅仅是小小显露于外的Miho世界,
对另外80%在群山间暗藏的Miho内在,
好姊妹双人组更是充满一探究竟的好奇与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期待!
拿好手上的票,该推门进去了!
图文版(下篇):http://www.wretch.cc/blog/phyphyy/13783567
一进入Miho美术馆的本馆,很难不被那如画般的景致所吸引,
斗大的落地窗框架出的青山、老松是充满和风的诗意,
“向大自然借景”的设计,打破了室内室外的隔阂,
让视野无限宽阔延伸,更创造出与自然合而为一的独特魅力,
玻璃、光影、线条…,让冷硬的人造建筑有了难以言喻的生命力,
由于贝大师巧妙地引进了大量的自然光,
也因此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造访,都可以欣赏到不一样的光影变化,
就算是在同一天、同一个地点,只是一个上午与下午就展现出不同的风情,
请看那服务柜台处散落下来地,不正是光影魔术师彩绘的一幅超现代主义图像,
穿过服务台,那以老松群山为背景的落地玻璃窗两侧,
各延伸出一条回廊,像似巨人极度张开的臂弯,
在那臂弯里光影魔术师更不忘和我们玩起几何线条随处跳跃的游戏,
阳光和阴影就好像是被气窗阿姨和钢梁大叔宠坏地顽皮鬼,
放肆的在这里四处追逐碰撞,
这比来时那瞳铃眼隧道内的炫目更让人惊叹!
一抬头,气窗阿姨和钢梁大叔居然还在哪里骄傲的微笑着!
光是大厅上这些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天窗,
和四处散落光与影的几何图案,
加上那室外不甘寂寞常常偷偷跑进来喧宾夺主的窗景,
就让phyphy和Niki拍到忘我,
几乎遗忘了这可是间有展览主题的美术馆!
其实这大厅延伸而出的回廊,正是Miho主要展览场~南北两馆的通道,
有整整一天在此消磨的我们在这玻璃走道上来去不知几回,
藉着落地大窗,步行间馆后群山绿荫的美景就可一览无虞,
更可摇望美术馆主人建在另一山巅的斜顶神殿及天使之塔,
天使之塔是贝大师这Miho桃花源的姊妹作,
听说灵感是来自日本传统乐器的拨子,
这样座落在山顶,还真像巨人正手握著播弄天边无丝琴弦一般,
和斜顶神殿都是日本新兴宗教神慈秀明会的精神象征。
踏步继续往东边的臂膀前行终点便会是北馆,
一楼有个小小的贩卖区一旁还有个视听室,
视听室里播放的是和接待所休息区相同地简介影片,
随意看看,贩卖区的东西对我们来说都有点小贵实在杀不下手,
还是徐徐拾阶而上参观这个北馆要紧,
在这里温暖的阳光一样努力地切割出令人痴醉的光影图画,
位在二楼的北馆这时节正展出川端康成与安田鞍彦的书笔对话,
不过对没文化的阿phy来说,北馆中庭里的枯石山水似乎还更吸引人!
下得楼来,在阶梯上下望,傻住了!
没想到在这充满几何异趣的光影世界中伫足休憩阅读的旅人,
居然像极了一幅在画布中时光寂静停顿的瞬间~
至于也是依据山势而建占地较为宽广的南馆,
则是Miho主要的常驻展览区,
进到这个主题展馆前,便会在回廊的悬臂上,
向下望见颇有宣示南馆主题的马赛克大地画,
南馆的展示文物横跨欧亚非,皆是古代丝绸沿路的艺术绝品,
环绕一圈后,据对历史考古颇具研究的Nike所言,
这里的古文物完整性和稀有性可是非常的惊人,
就算是在原古物的国家也不见得可以保存有如此完美的艺术精品,
不禁对日本私人企业雄厚的财力和收刮能力再次冒出了三条冷线!
可惜展览区内严禁摄影,姊妹二人也只能将一切美好收藏在记忆里。
Miho南馆主要建物均隐藏在山腰石壁间,
相对于入口大厅的一楼来说,
这里就成了地下一层,
不过大量的玻璃帷幕依然引进了宽阔的视野,
往下的楼梯间也是唯一可以回头望见入口大厅那独特屋顶处,
就这样一整天在贝大师的桃花源里厮混,
和好姊妹一起沈浸在古物的斑驳历史和精致璀璨中,
与随处绷发又多变的光影玩着难忘地追逐游戏,
就算离情依依,也该踏上归途了!
Miho真的是个用金钱和血汗堆叠出来的人类艺术精品,
是属于贝聿铭心中人工营造却又融合自然的桃花源,
也是phyphy和Niki这俩个假武陵散人心中念念不忘那光与影飞舞的桃源乡~~
MIHO MUSEUM
网址:http://www.miho.or.jp/
开放时间:早上 10:00 至 下午 5:00 (下午 4:00 前入场)
开馆日期:每季不竟相同,详情请参阅网站开馆日程表。
作者: Nagareboshi (三日坊主)   2009-04-01 22:34:00
照片好漂亮喔,推~
作者: ichliebedich (桐花五月雪)   2009-04-01 22:42:00
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