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影视场景神还原 质感师陈新发巧手雕刻时光

楼主: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20-05-17 15:33:58
影视场景神还原 质感师陈新发巧手雕刻时光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428insight001/
文|项贻斐
“点石成金”是幻术,也是质感师的专长。在影视美术部门里,质感师有如“场景化妆师
”,负责场景中各式视觉质感,把保丽龙变浮冰、木板化为铁板,替墙面、道具添雨渍、
斑驳和磨损等痕迹。
入行近30年的陈新发,随影视产业变化,不断学习研发、拓展眼界。从片厂油漆工到台湾
质感一哥,他重视的不是抢眼的技术,而是整体真实感,使演员入戏、让观众立即感受其
中氛围。
油漆工变大师 陈新发
1968年出生于台中
学历:清水高中美术班毕业
现职:法兰克质感创作有限公司创办人
重要质感工作经历:
2020年 电视剧集《天桥上的魔术师》
2019年 电影《返校》《人面鱼:红衣小女孩外传》
2017年 电影《健忘村》《血观音》《红衣小女孩2》
2016年 电影《摆渡人》
2015年 电影《沉默》《红衣小女孩》
2011年 电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
2010年 电影《赛德克‧巴莱》
2003年 创立法兰克质感创作有限公司
电视剧集《天桥上的魔术师》因主场景“中华商场”曝光,未播先轰动。早已消失的“中
华商场”得以神还原,再现80年代风貌,除美术指导王志成的领军设计规划,还有陈新发
旗下质感团队的悉心打造。大至巨幅看板风吹日晒下的褪色痕迹、小到壁面磁砖的尘垢,
透过细节的处理,雕刻时光。
高中美术班毕业的陈新发,从事影视工作原是为养家餬口,从片厂油漆班工人升任组长后
,频频和美术指导接触,“油漆班的工作,是剧组要什么颜色的油漆,我们就给什么颜色
,直到有一天发现它枯燥乏味,反而美术组有无限想像,能制造出一面‘会说话的墙壁’
。”
陈新发口中“会说话的墙壁”,是影像加入故事的成果,也是质感师的学问。“质感师做
旧,1块砖块,1年、10年或50年,看起来一定不一样,中间的变化可以让你玩味,像在欣
赏骨董、画作。”90年代时,陈新发多半做广告、MV的质感,主题不是商品、就是歌手,
相较之下,电影着重人物、动作、情节,以质感师的角度看,叙事时间轴一拉长,工作更
有创意。
以往质感工作视为执行美术的附属,直到《赛德克·巴莱》开始受重视。
不过陈新发的工作生涯,却在年过40后,接连因《赛德克·巴莱》《少年Pi的奇幻漂流》
产生质变。“当你年龄增长,发现一些老师傅就这么一招功夫,年轻时很受欢迎,但老了
就被淘汰。不是很可悲吗?你要转化,可是转化需要勇气。重新归零时,其实你是从老师
傅变成小学徒,这是一段辛苦的过程。”
拍摄《赛德克·巴莱》时,因进度延宕,艺术总监种田阳平的日本团队另有片约不得不离
开,雾社街、公学校等未完工部分,在导演魏德圣公司财务拮据下,陈新发因欣赏魏德圣
的理想与冲劲,秉持着一股热忱适时将场景漂亮收尾。《赛德克·巴莱》成为他质感师事
业第一个代表作,但他坦言,日本团队对质感的讲究促使他必须进步。
为了加强专业,陈新发与阿荣片厂老板林添贵一起测试包含ALEXA、SONY等五种品牌的摄
影机,观察不同机器在同一环境下的光影颜色差异。此后只要知道导演选择哪种摄影机,
就可因应做出适合的质感颜色。“比如SONY分辨率强,连灰尘中的绿色元素都容易跑出来
,所以质感颜色要小心修掉绿色;ALEXA比较柔和、具电影感,可以放手去做想要的柔和
感。”
以往台湾影视界都将质感工作视为执行美术下的附属,由美术助理负责,没有独立出来,
直到《赛德克·巴莱》开始受重视,并在李安来台拍摄《少年Pi的奇幻漂流》时,才设有
“质感组”。此后,质感部分可以单独编列预算,成为业界认同的专门工作。
“今天如果不坚持,就妥协一辈子。”这句话对陈新发影响深远。
虽然有幸加入好莱坞等级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陈新发却面临近乎打掉重练的冲击。
该片艺术总监大卫葛鲁曼(David Gropman)带领的质感班底,无论工作效率、技术、视
野、经验值都刺激到陈新发。“我原本不认输,但不认输不代表会赢人家,重点是要改变
自己。你必须学习他们,这不是认输、是成长。”
陈新发说,当时他的质感师父Dave是道地英国人,早上要早茶、下午要午茶,工作8个钟
头,喝茶就差不多花2个钟头,但从不迟到、早退,“我观察他这6个钟头,可以做出台湾
60个钟头才能做的事。”超高效率,是因Dave早就想好每个步骤、从不迟疑,而且清楚下
一个动作要做什么,确实掌握进度。
Dave对工作要求很高,做不好就得重来,并强调“今天如果不坚持,就妥协一辈子。”这
句话对陈新发影响非常深远,“在台湾这么多年,有时基于现实必须妥协,因为一坚持,
你的东西连上都无法上!但心中仍要有那把尺,自己才能提升,否则就是应付。”
参与马丁史柯西斯来台拍摄的《沉默》时,陈新发则从3度获奥斯卡奖的艺术总监丹提费
瑞帝(Dante Ferretti)身上看到对美感的自信。片中有一幕17世纪传教士自澳门大三巴
阶梯走下的戏,按史实当时教堂才4年新,阶梯不会长青苔,丹提却要求有苔绿,甚至说
“去他的考据,我就是要这个。”陈新发说,其实丹提做很多考据,但如果单纯白色的楼
梯,就不是他要的影像。
至于艺术总监蔡珮玲也让陈新发进一步认识CG后制与颜色管理等观念,“我们是战友,一
起合作《星空》《念念》《摆渡人》和《夕雾花园》等片,她也会告诉我场景里的演员、
剧情架构和演员走位等。”
陈新发表示,拍电影是团体合作,不在个人表现。每次接案,他会根据艺术总监或美术指
导提供的故事、时间轴,率领质感团队完成对方想呈现的内容,让演员一进入场景,就变
成影片里的人物。
以“实事求是”为工作原则的陈新发,举《天桥上的魔术师》主景为例:“中华商场是老
台北人的回忆,演员进去感动到都要哭了,因为他们进去,就觉得回到中华商场,不是质
感做得多厉害。‘回到中华商场’,我要的是这句话而已。”
【台湾质感一哥番外篇】
“发哥”下苦功研发 别人下班睡觉他晚上不回家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428insight007/
人称“发哥”的台湾首席质感师陈新发,进入影视业工作已有30年,包括《返校》《阳光
普照》等都是他近期参与的电影。陈新发除了对于工作自我要求很高,也不断以各种方法
提升专业技术
质感师负责打造场景的各种细节,包括铁器的锈痕、墙面的污渍、器物的使用痕迹等。这
些技术,都需要时间经验的累积,但是早年台湾电影对质感却工作不太重视。陈新发坦言
:“以前我刚出来的年代很麻烦,必须自己去做功课,当时是土法炼钢的年代。现在几乎
所有参考资料,美术指导都会先提供给我们,但要怎么执行出来,靠的是功力与经验值,
而且现在电脑几乎没有什么查不出来。”
陈新发说,以前有些老师傅做质感的技术不外传,但因他对这方面有兴趣,所以会想办法
尝试、找出方法。由于是油漆工出身,陈新发对油漆很了解,所以也从中发现一些技巧。
他举例:“油漆分水性、油性,互不相容,可以运用不相容的原理,把油性与水性的漆搅
和涂在同一片墙上,就会跑出很多不相容的痕迹。或是油性的涂完没干,就把水性的再涂
上去,可是油性的干了之后会往外张,上面就有裂痕跑出来。”
在《少年PI的奇幻漂流》《沉默》之前,陈新发没接触过好莱坞的质感制作,他形容,“
以前在台湾只能闭门造车,必须自己不断尝试各种材料的化学变化。1990年代中期开始,
我在利达片厂6年,夜晚人家都下班了,我自己留在那里去尝试这些漆料的化学变化。所
以一个人你要窜上来,真的要付出比别人更多,人家都在家里睡觉,我还在这里试这些东
西。”
至于现在虽然电脑查照片或影片很方便,但陈新发认为亲眼所见和影像还是有落差,所以
他还是经常去看古蹟,观察不同物品的质感,乐此不疲。像是之前去澎湖、金门、马祖等
地拍片,发现当地老屋的墙壁都有类似蚯蚓爬过的痕迹,这是沿海地区老房子常有的特色
,他就去研究。后来发现是因将贝壳混入建材里,时日一久,贝壳风化脱落,就变成那些
纹路。
场景没好但导演要拍了! 根据“演员走位”解决问题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428insight008/
质感师有“场景化妆师”之称,与电影美术息息相关,负责让每个场景更符合剧情需要、
且具真实感。从事质感工作达30年的陈新发,以《赛德克·巴莱》为分水岭,此后进入新
的阶段,因和许多国内外优秀的美术指导合作,技术与观念不断精进。
陈新发表示,质感工作的流程一开始通常会先与美术指导开会,在此之前美术指导已在前
置阶段与编剧、导演充分沟通,所以很清楚剧情所要的场景与时间轴。透过美术指导,质
感团队开始准备。而质感工作如何与美术组合作、了解颜色管理、场景演员走位等,陈新
发也不断学习,尤其去年以《夕雾花园》获金马最佳造型的台湾艺术总监蔡珮玲,更与陈
新发合作多年,开启他许多新观念。
“蔡珮玲在拍片前都跟我讲剧情架构,还有每个场景里有哪些演员。像拍林书宇执导的《
星空》,有一个住在山上的老爷爷,每天会在山上的木屋自己做木工、或是小玩具,所以
我可以知道这个木屋场景中,会需要怎样的质感,让演员融入场景里。”
此外,在台湾拍戏,有些美术指导甚至连演员走位,都会先告诉陈新发的质感团队。“为
什么我要知道演员的走位?因为迫于制作费和时间,有时我们无法钜细弥遗把每个角度都
做到最好。但导演就要拍了,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办?我先知道演员走位,再把场景
分成ABC三个阶段之类的,分别进行。”
陈新发解释,所谓ABC三个阶段的概略分法,A是最重要的,可能与演员有最多互动,所以
必须做到最好;B可能是在镜头外3公尺、5公尺的地方,可以不用做到非常精细;C可能就
是一个远景,要有个色块、颜色一定要上去,而且要配合全片美术的颜色管理,才不会突
兀。这种分阶段处理的方式,才能最有效率。
质感师从电影美术部门独立出来 同业合作提升技能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428insight009/
资深质感师陈新发从事质感工作30年,以往台湾的质感工作都纳入执行美术部门,但陈新
发在经历《赛德克·巴莱》《少年PI的奇幻漂流》等片的冲击后,深感“质感是一门专业
技术”,决心将质感工作从美术部门独立出来。不少员工后来另立门户,但陈新发觉得可
以彼此合作,共同提升技能,近年他也在大学上课,毫不藏私地传授心得给下一代。
由于《赛德克·巴莱》《少年PI的奇幻漂流》等大型制作对于质感的重视,让陈新发决定
组成专门的质感团队,提供更专业的技术。但他坦言,“刚出来做这些事情,就会碰到‘
棒打出头鸟’。因为质感团队出来,会有另外一笔制作费、花费,制片、监制一定会质问
:‘本来拨给美术组500万就好了,为什么现在还要多一笔100万的质感费?’所以一开始
在台湾市场常碰壁。”
陈新发表示,有专业的质感团队,可以在短的时间内达到要求,让导演或美术指导对于质
感部分更安心。而且有坚强的团队,比较不怕市场景气的消长,即使市场不景气,但有团
队的品质保证,机会也比较大。他也强调,即使是同业也应合纵连横,因为个人功利主义
时代已经过了。
陈新发估计台湾从事质感工作的团队大约4、5家,大部份是工作室,他创立的法兰克质感
公司规模最大,连他在内共12名员工。有些员工大学上过陈新发的课,毕业后就到他公司
工作。
谈到训练方式,陈新发笑说:“我参考以前当兵时当教育班长的经验。有时无法管到10个
人的任何小事情,所以要有班长,我公司就有3个较有经验的人负责帮我带团队,可以一
对一、面对面指导新员工。他们如有问题,也会直接跟我反应。这些‘班长’有的后来出
去当老板,我有些案子也会给他们做。因为他们所有技术功夫都是我教的,我知道他们的
技术、有时电话沟通就可以,大家合作,才能遍地开花。”
墙壁做旧10年竟比2年简单! 想像力造就生活感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428insight010/
质感师的工作经常将全新的场景、道具变成充满岁月的痕迹,资深质感师陈新发以“反其
道而行”,形容这类制作质感的过程像是逆着时间、倒推回去。
“一面墙风化、或一块木板朽坏,是从新的、完好的,变成旧的、缺损的。但我们做质感
是要做回去,所以要懂得换位思考、要回头想,有时要反传统。就好一般人认为漂亮的东
西都要对称、要新,可是一块墙要斑驳,不会那么乖给你对称,所以质感师执行时也要注
意,不能直觉地做成对称。”陈新发表示,要做好质感,平常要多看、多观察,看真正的
墙斑驳是什么样子?厚厚的灰尘如何堆积?
不少人以为“做旧”是质感工作一大挑战,但陈新发透露,“做旧是我们认为最简单的,
反而做新最困难。因为拍片现场必须打灯,打灯后,新的墙不能让它白白一片、或黄的一
片。如何在新的东西上做出痕迹,才是最难拿捏的。”
陈新发解释,“做旧あそび(缓冲空间)比较大,譬如5年到10年,中间有5年空间,可以
在里面游走,不太会有问题。怕的是,要做2年新的墙壁,要做到什么样子才能让它看得
到,又不会太over。”
那要怎么做2年的墙壁呢?陈新发说,“要先设想让自己进去生活2年,看墙壁会在哪里敲
到,但不会敲得太大力?哪个地方会修补?可能会有两层颜色的修补漆在上面,因为片中
角色也许有洁癖,小孩子用铅笔画墙壁,他去补漆,可是同样颜色的漆,2年了,颜色也
有差别。必须观察,并了解编剧、导演的想法,知道他们给片中角色的生活足迹在哪?有
什么习惯、动作?”
陈新发以他与艺术总监蔡珮玲合作的《回光奏鸣曲》为例。这部钱翔编导的电影在高雄拍
,女主角陈湘琪饰演很闷、找不到生活出口的妈妈,所以常常在擦墙壁,把旧墙壁擦到破
了还在擦,这是她的生活习惯。“美术从角色生活习惯,抓出场景的时间轴,我们一起讨
论,所以造就一个平凡、充满生活感、很实际但又看不出雕琢设计的场景。但观众不一定
了解这么透彻,这些只是我跟美术之间的语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