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数学老师改行做配乐 人生急转弯拿下金马

楼主: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20-04-17 11:20:56
文|陈立妍
数学老师改行做配乐 人生急转弯拿下金马奖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410insight003/
好莱坞名导史蒂芬史匹柏曾说:“我始终认为声音比影像更能引领观众融入故事。”配乐
是电影不可或缺的一环,与故事情节、场景及角色情绪交融,为影像达到烘托气氛之效。
从事配乐创作、乐曲编写的台湾新锐配乐家卢律铭,去年以电影《返校》2度入围金马奖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并以《返校》主题曲〈光明之日〉斩获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他形容电影配乐是极致的团体创作过程,巧妙地存在于电影中,犹
如其中一块重要的拼图,追求的是完整而非完美。
卢律铭大学就读数学系,自认高中时期非常叛逆,因为数学特别好,选填大学志愿时便选
择了数学系。进入大学后,卢律铭自组乐团,乐团成了他生活的重心,虽然毕业退伍后曾
在补习班当老师,但依旧对音乐抱有热情,希望从事音乐相关工作。
在父母提议下,卢律铭决定先取得音乐专业相关文凭,因为从小深受姊姊、导演卢谨明影
响,喜欢电影也热爱音乐。虽然非相关科系毕业,但他以纪录片《混口饭吃》成功申请进
入英国Kingston大学电影电视配乐研究所就读,顺利获得硕士学位,而他的第一部电影配
乐作品,正是卢谨明执导的《接线员》。
卢律铭小档案:
1982年6月23日生于屏东
义守大学数学系、英国Kingston大学电影电视配乐研究所毕业
作品暨得奖经历:
2019 电影《返校》配乐,以〈光明之日〉与雷光夏共获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
2018 电影《小美》配乐
2016 电影《接线员》配乐
2016 电视剧《天黑请闭眼》配乐,获金钟奖最佳音效奖
2016 单曲〈Enter Darkness〉,获金音创作奖最佳电音单曲、最佳乐手奖
2012 专辑《Quarrel》,获金音创作奖最佳电音专辑
案子做一半被换掉 他不死心组乐团练兵等机会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410insight004/
从英国学成归国后,卢律铭接到的电影配乐工作来自导演侯孝贤、贾樟柯的御用配乐林强
。当时他询问林强是否可以去当助理?没想到林强直接将手上案子介绍给他,但还没做完
就被换掉。卢律铭笑说:“对方觉得我做的东西太不商业,那时打击很大。”
之后,卢律铭经历一段长时间的等待,而在等待机会再度来临时,他透过组乐团维持创作
能量,亦替广告、舞台剧制作配乐。由他创立的电子乐团“棋盘上的空格”,更2度获得
金音创作奖肯定。对卢律铭而言,这段时期犹如备战练兵,等到2016年姊姊卢谨明执导的
电影《接线员》找上他,学习累积的经验便成了养分,而在《接线员》上映同年,他也以
电视剧《天黑请闭眼》赢得金钟奖最佳音效奖。
音乐创作是由内而外,创作者从内心发想、串连后完成整个架构。但配乐创作为由外而内
,须吻合影像与导演想要的曲风,有明显的框架需遵守,配乐家得从中自行找到创作空间
,或往更深层挖掘音乐在情节、场景中扮演的角色。
而让卢律铭第一次特别留心配乐的电影,是恐龙迷都很熟悉的《侏罗纪公园》。“有时候
看完电影,回想的不一定是剧情,可能是电影里面的旋律,让我对影像里的音乐变得比较
敏感的就是《侏罗纪公园》,也因此注意到电影配乐这个行业。”
他分析广告配乐讲求快、狠、准,运作速度快速;舞台剧的配乐则需要和所有演员共同发
想,创作过程相对漫长,演员每次排练结束后,可能产生新想法,创作过程会不断生长;
而电影配乐则是极致的团体创作过程,制作不同领域的配乐必须切换不同创作方式。
卢律铭指出,对配乐有热情的人多数想从事电影配乐工作,但衔接产业最困难的一点则是
如何拿到第一份工作?“我认为做电影配乐最困难的是等待第一个机会.有时候必须花费
非常多时间等待,也看你愿不愿意坚持下去。”
小号吹太好被打枪 他学到:配乐追求完整非完美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410insight005/
台湾新锐配乐家卢律铭,接连以电影《小美》《返校》入围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致力为电影音乐注入不同的新风格,而与导演的沟通也是配乐
创作中最重要的一环。
卢律铭表示:“一开始的创作我会用我的角度来看,但导演的角度可能完全不一样。第一
版的demo或是几个比较重要段落完成后,我会先给导演听,确认风格方向对不对?如果对
了就会很顺利,不对的话就要想办法磨合。”而在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不能失
去自己。
然而,实际上最常碰到的问题是某一段音乐他以男主角的心情进行创作,但导演希望从女
主角的视角出发。此时卢律铭通常会以导演的意见为主,进行调整,“毕竟真正看电影的
角度是导演,他想表达的东西只有他最清楚。”而判断使用哪种乐器或旋律,甚至是演奏
、呈现方式,不仅仰赖直觉及对画面的敏锐度,更像是做实验,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
他举《天黑请闭眼》导演柯贞年的新片《无声》为例,该片以聋哑学校为背景,讲述一名
新转进启聪的听障少年,意外发现校园长久以来的性侵事件。因片中主角有大量比手语桥
段,他采用哼唱、呢喃等人声营造压迫感的氛围、反映角色内心凌乱等情绪。不过,某些
四部人声在混音时,卢律铭发现低音贝斯与主角的脸不搭,因此将贝斯的声音去除只留下
三部人声。
而前年他以电影《小美》入围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与原创音乐歌曲,但当时录音结束
进入终混,则是因某段小号演奏得太完美,让监制钟孟宏觉得脱离情节,于是他找了前一
个小号手吹得没这么好的版本,结果效果反而更好。这次经验也让他学到:“电影配乐追
求的是完整而非完美。”
“以前做配乐我都希望找很好的乐手,很完美地呈现音乐的每一个部分,在这之后我做配
乐则思考,如何让影像和音乐搭配到一个最完整的状态?”卢律铭说。
桂纶镁主演新片《腿》 卢律铭调配特殊音乐气味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410insight006/
杨祐宁与金马影后桂纶镁主演的新片《腿》,改编自镜文学内容筹制总监张耀升的亲身经
历,也是他首部编导的电影,除了找来金马奖“最佳导演”钟孟宏担任监制,配乐则由去
年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得主卢律铭操刀。
制作《腿》的配乐时,卢律铭透过贝斯、低音提琴、木琴等乐器,配合角色和剧情发展,
音乐风格有时轻松,有时令人毛骨悚然。也因《腿》的题材非常特殊,必须让音乐在电影
中有一种特殊的气味存在,让卢律铭制作配乐时煞费苦心。
他举例:“像是片中使用了一些古典乐,配乐和古典乐的关系也需要取得平衡、配乐风格
不能跟原本的古典乐太像,要把它拉出来一点,但又不能太跳tone。”
卢律铭强调:“走在现实与非现实之间,就是音乐的工作。如果戏已经非常浓烈,我会让
画面说话,有时没有音乐反而是好的;或者某个桥段的声音设计很精彩,音乐就必须退一
点,不能同时有两个主角,而是要达到一个最平衡的状态。”但也因配乐是“无形”的存
在,且观影时观众大部分听到的仍是声音,若音乐出现得太过刻意,反而会令观众的情绪
跳走。
从姐姐卢谨明执导的《接线员》.到《小美》导演黄荣升、《返校》导演徐汉强,再到近
期的《腿》导演张耀升、《无声》导演柯贞年、《消失的情人节》导演陈玉勋,卢律铭认
为和不同的导演合作,每一次都是不同的经验与经历。
而电影上映后,他坦言回头看每部作品,都一定会有感到遗憾的地方。“从大银幕看,你
会发现有一些地方好像可以做得更好,但重要的是下次可以怎么修正?尽量不要抱有遗憾
。”
台湾做电影配乐太苦 金马得主:歹路不可行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410insight007/
电影配乐被形容为台湾乐坛最冷门、成本最难回收的工作。卢律铭坦言,因预算问题电影
配乐制作多在定剪之后才开始创作,且预算在台湾电影制作费中仅占九牛一毛。
电影配乐制作过程繁杂琐碎,创作者初步发想后,必须先和导演确认风格再投入创作,有
时甚至哪边该下音乐?双方都可能有不同的意见,之后便是不断的尝试与沟通,等到创作
完成,再进入编曲、制谱、录音、混音等流程。
卢律铭认为电影配乐最理想的创作状态是让创作者在看到剧本时,即能开始发想创作,等
到影像定剪之后,再进入更细部的发展,但碍于预算问题,台湾的电影配乐的制作多是在
定剪之后才动工,创作期也被压缩。
因卢律铭制作配乐时坚持使用真实乐器录音,配乐人事成本高昂,从乐手到混音师,往往
动辄超过10人、20人,当剧组无法提供相对的预算,他第一步会先缩减编制,若成本仍无
法负荷,求好心切的他甚至不惜自掏腰包贴补制作费,再来则是尝试申请文化部的影视作
品原声带类补助。
以《返校》主题曲〈光明之日〉夺下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后,卢律铭除了压力之外
更多了份责任和使命感,期盼未来配乐制作在电影成本分配比例上,能逐渐占有一席之地
,从业环境更健全。
虽然笑称电影配乐工作是“歹路不可行”,但卢律铭认为,配乐工作有趣之处,在于拥有
无限可能。“一个画面可以搭配任何音乐、曲风,找出哪一种对故事而言是最对的?正是
配乐的魅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