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英国【二八】V&A博物馆

楼主: polesirius (ff)   2025-01-17 10:36:40
图文网志版: https://sirius99.com/?p=28073
(造访时间:2023年)
原先的计画里,第六天只打算认真看“西敏寺”跟“圣保罗座堂”,不想太赶。但怕
过早走完,便补了“自然历史博物馆”跟“V&A博物馆”作备案。前者对我而言偏孩童取
向,较有吸引力的只有恐龙区。至于后者,这名称初看奇诡,全名“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就颇好理解,为“维多莉亚”纪念亡夫的建物。
它主要收藏应用艺术,网络介绍多着墨在珠宝服饰,便令我兴趣不高。而另个会被大
书特书的是知名雕塑的复制,能见逸品云集,宛如百花争放的庭院,然考量我已规划了“
大英博物馆”,其顺位就显得低。于是就只各给一小时,看多少算多少。
哪晓得当点进“V&A”官网,展物根本不止于此啊。Level2满满的金工、银器、花窗
、铁工艺。Level1为英国本土画廊,外加从中世纪开始的作品。最主要的level0将跨度延
展至文艺复兴,串接来自亚洲的文物,地下室再把年代朝十七十八世纪推。这很击中我的
喜好,可惜也无法挪出更长时段逛了。
也就是因为这样,当被困在“圣保罗座堂”拱顶,见时间一分一秒飞逝,心情就益发
纠结。砍去“自然历史博物馆”还不算痛,轮到“V&A”将成为祭品时,便很不甘了,不
顾离关门只剩一小时多,仍咬牙放弃攻顶,加急脚步朝博物馆冲。
我在邻近马路找到了地铁站“Mansion House”,搭上“Circle线”,这应该是最快
的方式,由于目标在挺西边的“South Kensington”,耗时依旧长漫,当冲到门口,已经
五点。“快关门了喔。”帮我指路的女生好心提醒,但我也只能苦笑,堪以告慰的是博物
馆免门票,除了心灵,不会连钱包也亏。
先遇上的是以雕塑为主题的长廊,年代跨度挺长,最古的来自四世纪。我曾在“白金
汉宫”赏望过“Antonio Canova”的雕作,这边也有一尊“Theseus and the Minotaur”
,能见希腊英雄“忒修斯”坐在刚降伏的牛头人身上,裸身展现健美躯腿,虽未以格斗表
现张力,从容神情反倒显其余裕。他在这另有表达柔媚的“美惠三女神”(The Three
Graces),初版收于俄罗斯“冬宫美术馆”,这里的是他自己的复制之作。
再往东,“Truth and Falsehood”是面貌秀丽的“真实”掀开“谎言”假面,撕扯
其罪恶之舌。作者名气相对不高,成品线条依旧引人,成对的尚有“Valour and
Cowardice”,为被“勇气”以盾牌压制的“怯懦”。由于只有几秒端赏的工夫,仅隐约
觉得眼熟,后来才知是“威灵顿”纪念碑配衬铜雕的初模啊,逛“圣保罗座堂”不过是不
久前的事,我也太眼残。
成双的不止于此,不远处的两尊皆来自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都大帝”在“德勒斯登
”的花园。“Zephyrus and Flora”为西风与花神的攀缠,漾著春意,“Apollo
flaying Marsyas”则转为悚栗,是阿波罗战胜了森林之神,正在剥他的皮。
印象中雕刻复制区“Cast Court”在东边,这一路的展物调性也同质,哪晓得都走到
廊末了都没看到相似景貌。难道老人痴呆了吗?没时间迷航的我有些心慌,通常我都会先
把布局图大致记忆,这馆只是备案就没怎么认真。瞄向厅间出入口,一般都该有张简图,
标注“You are here”,这里却不贴心,什么都没有,于是只能先转往南,拐入最近的“
日本厅”。此厅空间不大,显然非主打,满柜的武士铠甲依旧吸睛,公母孔雀配衬的大型
香炉也精致,从说明牌看,它可是巴黎世界博览会的展物,几手转卖至此亦为天价。
与其相接的为“佛教厅”,一照面便是金光闪闪的佛龛,塔座叠层,能见金翅鸟尾羽
飞展成花藤,搭配的还有小容器跟小坐床,呈现舍利弗、目犍连的认真听讲。直觉以为这
类繁雕来自泰国,结果竟是缅甸,那里的政治仍动荡,不晓得哪年才能去看“蒲甘”的佛
塔和艺品。
如此穿到最底,出现的长拱厅里终于是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雕物,但怎么望都不
是我预期的画面。该不会被馆方乾坤大挪移了吧,瞎猜之际也只能既来之则安之,反正同
是兴趣内的东西。
在厅口最显眼的当属“Samson Slaying a Philistine”,出自名家“Giambologna”
,从意大利喷泉、西班牙宫殿几度转手,最后栖身于此。我曾在佛罗伦斯的“佣兵凉廊”
看过他两作品,没想到会在此收集到另一件。那里的“掠夺萨宾妇女”以螺旋状构图,让
各角度都显得匀称,这儿的“参孙”身姿同样极度扭转,贲结著肌肉。同时也展现凉廊“
海克力斯斩杀半人马”的气势,扯著嘲笑他的腓力斯人头发,骨槌高举,仿佛下一瞬便是
血溅。
附近也有几尊醒目作品,“The Rape of Proserpina”虽非出自“贝尼尼”精湛手艺
那座,女神被冥王绑架的惊慌仍旧逼真。缘自佛罗伦斯宫殿花园的两尊则如情侣互视,左
边是阿波罗,右边为西风之神。厅墙亦没闲置,散挂著龛室、门额、纪念碑的残遗。
中世纪厅不可能缺少宗教主题,厅中一座唱诗班隔屏华丽伟立,饰带全是大大小小的
人物雕琢。上段雕板主题满好认,能由加纳婚礼、五饼二鱼、显圣容,顺利辨至客西马尼
园、审判及钉十字架。较大的人物就得靠解说资料辅助了,没看根本不可能知道雕板间那
三尊是信仰、慈善、希望的化形。拱门侧为彼得、圣母子、约翰、保罗。
这隔屏来自荷兰“'s-Hertogenbosch”的主教座堂,取代于宗教革命被毁的前作。不
过它在教堂的时日也不长,据说被嫌遮挡主祭坛,风格又不搭,就被拆解辗转至此。好奇
续查,果真那座很显明以哥德为基调,也不知当初为何会以古典风订制,文艺复兴的浪潮
吗?
穿过隔屏,本预期会是一直在寻觅的“Cast Court”,结果放眼全是哥德祭龛,不免
觉得郁闷,好在这些也相当精致,不算没收获。它们多是开阖式柜体,外部相对低调,炫
丽的皆藏在柜里,锐尖华盖飞挑着,致密花藤为框边。上了金漆的自然先诱引目光,保持
褐暗木色的若认真盯瞧也细节满满,有人物丰沛云集。字牌特别提了底座持着十诫石板被
压得弯腰的小人,说是用来表达天主教对犹太教的战胜,两边的仇真的结很大。
这些小人偶重走基督的受难不在话下,圣母故事亦为大宗,能见天使报喜、耶稣诞生
、至圣母升天的描绘。较令我意外的是其中一座以女性为题的祭龛,圣母有遭逢那么多劫
难吗?被打、上架、进大锅,穿着也很不同。看过字牌才知是“St. Margaret”,传说她
曾被撒旦化身的恶龙吞下,却因身怀十字架又被吐出,人像脚边也真有只小龙,模样莫名
逗趣。
令人黯然的是这端又死路了,而厅北那间展的是韩国物事,就像老天在跟我说:“放
弃吧,你跟那区无缘。”事后不死心再查了官网,才知道根本只差几步啊,穿过韩国厅就
是“Cast Court”,且它其实与雕像长廊仅一墙之隔,也不知展馆是谁设计的,路线搞得
弯弯拐拐,还不贴地图,可恶。
即便答案令人扼腕,当时的我也仅能跟自己说反正只是复制品,大卫像、图拉真柱之
类的我已看过,“圣地牙哥-德孔波斯特拉座堂”的“荣耀之门”虽挺诱惑,不信我此生
与原作无缘。然后当机立断,改去寻觅另个珍品“The Raphael Cartoons”。
它们是拉斐尔帮“梵谛冈西斯汀小堂”织锦作的画稿,小堂原先的墙侧描绘了摩西与
基督,织锦则把年代延至彼得和保罗,并在边框衬饰当时教皇生平。很可惜地,边框的底
稿都没留存,十幅主画历经时光也仅余七。
其展厅位处西侧,我很顺利没陷入迷航,哪晓得才刚走到,就见工作人员在里头关灯
,红龙一拉把厅口封了。“我们要清场囉。”她说。傻眼的我瞥向手表,四十五分关门,
现在才三十分,是多想准时下班……不甘心的我只能在入口远远往对墙按几下快门,不仅
没在近处赏望到,还没收全,悲剧。
后来检查了照片,发现也挺巧,没拍到的是保罗那侧,主题多半与在“圣保罗座堂”
所见重复。至于收集到的彼得部份,其中一幅是他于圣殿治疗跛子的神蹟《The Healing
of the Lame Man》,殿中整列的旋柱颇特别,据说旧时的“圣彼得大教堂”曾有过类似
的,被认定是耶路萨冷圣殿的残余。隔邻绘了《The Death of Ananias》,当时使徒说服
一些地主售地捐钱行善,这人却私吞部分所得又撒谎,于是在被彼得斥责后,遭受神裁,
当场死亡。
视野的另侧,《Christ's Charge to Peter》结合两个章节,叙述耶稣指著羊,选了
彼得作其人世代表,并把天堂之钥交给他。《The Miraculous Draught of Fishes》则描
绘耶稣死后的显灵,那时丧志的彼得回老家捕鱼,仿佛走霉运般渔获也不多,却听到熟悉
的声音指示朝哪洒网,在见到耶稣后喜极而泣。图绘呈显意境之余,也泛著幻色的水光倒
影。由于成品是织锦,据说拉斐尔刻意放掉细节,专注在远观的呈现,当盯望着,也的确
能感觉到颜色的精湛渲染、图间展露的戏剧张力,不愧是文艺复兴三杰啊。
抢拍了图稿,或许工作人员是从热门的开始清场,邻近的“南亚厅”还没封。溜了进
去,能看到尼泊尔和印度的展品,也有蒙兀尔的细密画。印度神分身与名称百变,在没空
拍解说牌的景况下,也很难一一辨析身分。勉强识得的是金翅鸟“加鲁达”跟男女蛇神“
那迦”的对战,前者威风飞降,后者以婀娜身姿扫舞出涌浪。不远的“中国厅”也能进,
视线快速扫掠,捕捉到一尊冠冕精致的“水月观音”,他一脚曲起,让手臂搁著,闲逸自
在的姿势却透显优雅。
走到大厅,从天顶垂挂的不明物乍看毛茸茸,其实是玻璃吊灯,为观光客不可少的打
卡点。它被赋予“冰蓝与春绿”之名,当端望着也的确浮泛如此意境,色泽似新叶方吐,
黄绿渐层轮转,构成元素则像来自海底,螺贝、海葵、触须摆扬。
念着地下室还有想看的,抬望过它和楼上哥德隔屏的冲突搭配,便去碰碰运气,结果
没几步就看到工作人员在拉拦绳,把里头的巴洛克展品与我隔分。“今天运气果真背啊。
”我不禁在心里叹气,哪知气才刚叹完,茫寻的目光便一亮,绳后不就是我要找的“贝尼
尼”作品“Neptune and Triton”吗,大开心。虽无法各角度仔细端赏,三叉戟也不知到
哪去,光正面就能感受到魄力,特里顿吹响海螺,须发飞扬的海神怒著脸,以神威镇伏滔
浪。
踩着轻快步伐晃出博物馆,门外尚有不舍离去的游客逗留着,随他们镜头望去,大门
立面正于蓝天勾绘著巨伟身姿。在这角度,顶冠轮廓难以看清,饰带雕琢足以令人讶目。
门拱仿著教堂入口的圈环框绕,淡去了宗教人物,替之以艺术知识的拟人化形,“维多莉
亚”与“阿尔伯特亲王”于门楣高低互立,就算人世缘分已尽,仍勉力印留曾经的情深。
总说遗憾是为了下次的再相会,又有多少人能将此缺伤填补呢?感情如是,旅游亦然
,即便在心里订了再会之约,人世华乱而生命有限,恐怕只能任这约定随时间烟缈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