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Vietnam 看板 #1RkXDkMe ]
作者: jones921245 (jones) 看板: Vietnam
标题: [游记] 偷走会安有着唯美日夜的黄色罗曼史
时间: Sun Oct 7 22:08:38 2018
哈囉!我是地方贼,欢迎大家,喜欢偷走地方的故事
偷走完整图文网志版:http://t.cn/EhfWLg3
可以顺便偷走贼的脸书追踪:http://t.cn/RmPbrSh
虽然这篇文章还满长的,但对想认识会安小历史以及一些景点的应该还算有用
如果对一些议题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我脸书之前关于会安的贴文,
像是“明乡人”、会安的休闲农业发展、灯笼节故事等,希望大家能给予建议
[袭产城市 #会安古城 Hoi An Ancient Town] 偷走南海上那有着唯美日夜的黄色罗曼史 #会安 Hoi-An / 越南 Vietnam
越南中部的会安古城,算是越南近期满受欢迎的一个观光景点。对台湾人而言,现在有廉价航空直飞会安附近的大城岘港(à Nng),叫个出租车或是在岘港租机车,半小时的车程就可以到古城。因为贼爸的关系,贼去过不少次越南,会安就去了三次。因为我们通常都住在岘港,有一次还是连两天骑机车到会安玩,早知道就住在会安了。对长辈来说,会安应该是满有趣的地方,大家也可以考虑带家里的长辈去玩会安!
对贼贼来说,会安之所以迷人,除了黄色古城真的随便拍怎么美之外,混杂过去与当代的街头风景让人有时空交错之感,例如一名西方背包客与越南女街贩,为扁担内的水果讨价还价,背景虽然是泛黄的会安老建筑,但店内却是会安当地的时尚品牌。这一切看似矛盾,但在会安却十分合理,观光带给会安的“全球化”,虽然不断促使会安在改变,但骨子里的会安却依然存在。
也许会安早就习惯这样的变动,作为一座从十六世纪就开始的港口城市,除了占多数的中国、日本商人外,就连荷兰、葡萄牙人都将会安当成重要贸易据点,这些不同文化带给会安的动力不可小觑,也逐渐形塑出会安特殊的城市文化结构。会安的考古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二世纪,分布于越南中部的沙莹文化(Sa
Huynh),被认为是后来占婆文化的前身。在沙莹文化时期,人们已经可以制作铁器,且考古遗址中发现到许多并非产自越南的器具,证明早在十六世纪的港口城市前,沙莹文化就已有频繁的海上贸易。而会安也是沙黄文化据点之一,在古城内的来远桥附近也有间沙莹文化博物馆(The Sa Huynh Culture Museum),有兴趣可以参观!)
沙莹文化结束后,就是比较知名的占婆(Champa)文化。在会安附近有一座占婆考古遗址“美山圣地”(M
Sn)被列为世界文化袭产,有机会再趁介绍美山时,写一下占婆遗址好了。不过在这边要先注意,会安在占婆统治下,已经有后来成为重要港口的雏形。随着越南人开始因港口贸易而移入会安,也逐渐形塑它成为一座港口城市。从十五世纪末期到十九世纪,会安奠基于占婆时期的基础,深水港的优势,再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除了吸引其他地区的越南人移入外,也吸引著外国贸易船只停靠、交换货品,特别是来自中国与日本两地的商人。甚至有些中国与日本人选择在会安定居,并各至形成聚落和市街(这在后面会再次提到)。
十九世纪,法国逐步展开对越南的控制,并于1884年开始殖民越南。有鉴于秋盆河的逐渐淤积,会安港口越来越窄,河床越浅,不利于新型蒸气床航行于河道上,河流运输逐渐被陆路运输取代,再加上法国殖民政府有意发展岘港的港口,会安的商业发展开始停滞不前,逐渐成为一座沈睡的城市。然而,会安大部分的建筑其实都是兴建于法国殖民时期,所以在建筑风格和装饰上颇有法式风情,少部分才是十七世纪的木造建筑。此外,西方商人都称会安为“费福”(Faifo),若看古地图,会发现直到二战前,地图上还是写着Faifo,而非Hoi
An,现在在古城内也可以找到以Faifo取名的餐馆。
稍微介绍会安的历史,那就让贼贼带你进入会安古城内,偷走更多会安的故事吧!
离会安最近的机场就是岘港国际机场了,通常游人都会玩这两座城市,因为车程也只要30公里,租个机车就可以囉!在观光上,很像两个互利共生的城市,但在岘港发展前,会安可是一座大城市。不过也许是世界袭产限制住会安的发展,岘港这座城市在近年扩张的也满惊人。从岘港骑机车,若看到翠绿的稻田就代表,你即将看到会安鹅黄色的古城建筑。
谈到当代会安的观光发展,这地方一开始其实没有太多人知道,毕竟它就是一座失落的城市。80年代,因为苏联与越南同属共产国家,有一些俄国人会到越南度假,最主要是去河内或岘港,也会顺道游会安,他们成为会安首批迎接的“观光”客。接着,越南政府给了会安“老河内”的名号。
1983年,老河内的名声被一名在研究会安附近美山考古遗址的波兰历史学家 Kazim 知道。他来到会安后,被会安保存良好的老建筑经验,却也发现越南官方并没有对会安进行研究。
这名历史学家不断鼓吹政府保存这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城。1985年,河内当局召开国际研讨会,并将会安列为国家文化袭产。在此同时,寂寞星球(Lonely Planet )也在书中将会安大篇幅介绍,也增加了会安古城的知名度。90年代,越南政府积极推动将会安指定为世界文化袭产,而会安也成功在1999年列名,是继1993年的顺化古城后,第二个被登录世界文化袭产的袭产城市。
会安这座世界文化袭产的核心区有30公顷,缓冲区则有280公顷。整个世界袭产区内,估计有超过一千座老房子。当然,会安被登录世界文化袭产的理由很重要,能够让我们了解会安之所以重要的核心。教科文组织认为,会安古城是15世纪到19世纪间,保存良好的港口城市代表。它的建筑与街道计画反映了会安受越南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融合的影响。
会安之所以保持那么完整,其实也多亏于岘港的崛起。会安在十九世纪中期开始进入地沈睡状态,间接保护了这些老房子免于开发的威胁。然而,登录世界文化袭产这件事,让会安从农业城市转变为观光城市,观光人口直线上升,近年更是达到每年七百万的拜访数量。虽然成为国际观光景点,却也衍生出一些问题,像是公共建设不完善,秋盆河在农历十月易淹水;还有私人住宅该如何修复等,都成为袭产城市该面对的问题。
从十五世纪开始,中国与日本的商人开始聚集在会安,这座城市也被分成两个部分:中国区与日本区。两区是以会安古城内的地标“来远桥”做区隔,在来远桥以东是中国区;来远桥以西是日本区。来远桥是座木桥,由日本人在1953年兴建,两年后完工,因兴建和完工的年份分属猴年和狗年,所以在桥两头分别有猴子和狗的石雕。也因是由日本人兴建的,观光客多称呼这座桥为“日本桥”。
来说说中国人和日本人怎么会聚集于会安呢?明朝于1371年因倭寇而实施海禁,宁波之乱后,1549年明朝与日本断绝贸易关系,仅能靠琉球进行仲介贸易。1567年明朝放宽海禁,许多福建商人开始进行走私贸易。丰臣秀吉在十六世纪末平定日本连年的动乱后,为保护及鼓励海外贸易,除了取缔倭寇外,也开始于1592年核发“渡航朱印状”,以区辨商船与海贼船。虽然明朝无法直接与日本贸易,但两国商人仍能在东南亚港口进行贸易,会安就是其中之一。
每当冬季,东北季风吹起时,这些往东南亚的船只变准备出航,大约四十天能抵达会安。大家可以想像那时会安港口挤进了来自各国商船,以及货物堆满港口的景象。当时主宰会安的广南国阮主有优先选购货物的权利,通常是选择广南国缺乏的铜器。
而日本人带来的白银也是主要交易货品,进而与中国换取丝绸和瓷器。回到来远桥,在桥中间有一座寺庙,供奉著北震武帝(Chua Cau)。目前看到的来远桥并非一开始所建的木桥,这座桥曾经经过多次摧毁而改建,现有的桥大约完工于十八世纪。话说,来远桥重要到越南两万盾的纸钞上都印有桥的图像。话说来远侨人很多,在来来往往之际,还是得小心自己的随身物品!
来远桥东侧的华人区十分热闹,华人特征也很鲜明,在人潮汹涌的陈富街(Trn Phú)可以看到许多华人会馆、寺庙有许多观光客进出。与大多数的南洋移民一样,越南的华人移民会建立“会馆”(通常是地域性的)做为社群间的网络,会馆内通常也会祭祀祖先和神明。越南的会馆分成两类:第一类是五帮会馆,依照原属的籍贯来区分;第二类则是明乡人主导的明乡会馆。
会安古城内的五帮会馆,包括“福建会馆”、“广肇会馆”、“潮州会馆”、“琼府会馆”和作为五帮会馆的“中华会馆”。若将来远桥当作起点往东走,离桥最近的是“广肇会馆”。广肇会馆于1786年,广是指广州市、肇是毗邻广州市的肇庆市,属一间广东人的会馆。广肇会馆的中庭有一条盘旋的巨龙坐镇,颇为大气。会馆内作为广东人信仰中心的庙宇祭拜对象是关公,正殿后墙上也有关公的浮雕,颇可爱的。
沿着陈富街(Trn Phú)继续往下走,左手边会看到第二间会馆,“中华会馆”(Trung Hoa Assembly Hall)。中华会馆是所有会馆中最老也最迷你的,于1773年由广东人所盖,后来成为不分其所来自地域,由中国移民共同使用的会馆。至于中华会馆里面所供奉的神祇是“妈祖”。据说中华会馆曾藏有一件“五百年遗鼎”,上面有提及“江浙会馆”,也有人推论早期华商实来自于江浙地区,可惜古鼎遗失无法考究。
先跟正在阅读此篇的你/妳说声抱歉,贼贼找不到剩下三间会馆的照片,但基于完整性还是把他们快速说完(虽然会图文不符),等到下次贼贼再去,会重新放上照片的。中华会馆不远处就是“福建会馆”(Fukian Assembly Hall),与广肇会馆一样有着大牌坊。福建闽商来会安后,先建立了一座茅草庙,势力稳固后于1757年改建为“金山寺”,也就是牌坊上所写,不过这个牌坊是近代才新设的。
虽然这样顾左右而言他还满奇怪的,但还是让我们继续介绍剩下的两间,贼贼不见照片的会馆。过了中央市场,在会安布料市场的对面有一间漆上红色,与整个会安黄色街景相当不和谐的“琼府会馆”,这是由海南商人所设立。会馆中的“昭应殿”,祭祀的是 1851 年,从海南前往越南顺化经商,却惨遭当时阮朝巡兵杀害的 108 位海南移民。事实上,昭应公(兄弟公)的信仰是海南渔民的海上信仰,起源于明代,随着飘洋过海的海南人,流传到东南亚地区。
位在陈富街最东边的则是“潮州会馆”,会馆内祭祀的是“伏波将军”,该位将军被认为是镇压越南“二征起义”的东汉名将马援。其实马援镇压征氏姐妹的故事,有越南和中国两边不同的历史诠释角度,但我们还是要注意“女性”在越南历史中的角色。
除了几间会馆之外,往回走到中央市场,在市场对面有一间会安古城内最古老,也颇具规模的华人庙宇“关帝庙”。关帝庙建于1653年,比最老的中华会馆还要早一百年,可想而知华人在会安的定居可能要比经商更早了些。不过有另外一种说法,在1444年,出身福建泉州的明海和尚来到会安,创立“祝圣寺”(Chuc Thanh Pagoda),可能会安最古老的庙宇另有其庙。
在关帝庙后方有一间“明乡佛寺”或称“明乡萃先堂”,它乘载了“明乡人”一段特殊的移民经验,以及不同于前面所提到各会馆移民华人的认同。明末清初,一些不愿臣服于满清政府的明朝遗臣流亡到越南(以陈上川和杨彦迪为首),并自我认同为“明乡人”的族裔团体。控制越南中部(包括会安)的广南国阮主阮福濒收留他们,意图在借助他们经验开发南方疆土,并纳入当时以“亭”为中心的行政体系。
当时他们称自己为“明香人”(带有维持明朝香火之意),后来又改名“明乡社”。明乡人早期虽居住于广南国领域内,确保有对明朝的认同,表现在身穿汉服以及维持原本的生活方式,但他们依然在广南国的官方担任要职,对广南国的发展有些贡献。1771年,阮氏三兄弟在广南国境内发动西山起义,结束了越南长达多年因郑阮纷争而导致的分裂。1829年,阮太祖下诏称明乡人不得返回中国,明乡人也逐渐在地化。
除了来远桥可以作为探索会安古城的起点地标外,在古城东南方有一座老市场,虽然同样是这个城市习惯的黄色建筑体,但会安中央市场较大的量体,以及垂降的屋顶足以让它成为古城内的另一地标。再加上环绕在市场周围的小贩,虽然整体上颇为凌乱,也许有些人会觉得肮脏、不卫生,但对热爱市场观光的贼来说,会安中央市场绝对是来会安不可错过的景点啊!
会安的市场即使到下午都还是人满为患,市场内的菜贩、肉贩可能不会卖很晚(也许有营业时间限制),反倒是市场周围的摊贩都摆到挺晚的,也许有交接班也说不定!?就像台湾的传统市场一样,越南的市场周遭交通满乱的,观光客、摩托车、脚踏车全都混在一起,还有挑着扁担沿街贩卖的流动摊贩,马路也被摊贩占据只剩下一点路可以走,但在市场上可以吃到比较便宜的越南小吃。
若从当代会安古城的观光来看,来远桥以东的华人区比西方的日本区更为热闹,无论是餐馆、纪念品店、服饰店、咖啡厅、画廊都比对岸来的多。 可能是因为会安中央市场就设于华人区,带动了整个商圈的兴起,又或是这里还保留了不少具有“华人”特征的袭产,像是会馆和寺庙,显得较有特殊性而能吸引观光客。
其实除了市场本身之外,会安古城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或许应该说它还是维持着过去港口城市活络的贸易型态。只不过交易的货品从银铜、丝瓷变成小吃、纪念品;对象也从其他各国商人,转移成前来会安旅游的观光客,不过中国与日本人还是占满大比例。会安的观光真的养活了满多人,希望将来可以看到一篇论文能够勾勒出会安观光劳动人口的图像,特别是女性。
古城内除了小吃以及常见的纪念品,如灯笼、版画之外,还有很多服饰店,这也让会安古城与东南亚其他世界袭产城市产生差异。而且这些越南服饰店不只是贩卖低价的观光 T-shirt,还有一些店很潮、很时尚的店,甚至也有那种看起来像精品,融合了越南传统服饰和西方版型的服饰店。所以贼第一次到会安时就对这个景象非常惊艳,没想到越南或说古城可以这么时尚!?
贼贼其实对会安怎么会有这么强大的服饰产业充满好奇,却没有找到一个确切定论的资料。有学者认为许多拜访香港和曼谷的游客想要找一个能够较便宜制作衣服的地方,而拥有许多裁缝师的会安成为好选择,便开始有许多当地人开始他们的裁缝事业。
贼在猜想是否与港口城市时代,会安有大规模的丝绸贸易,逐渐让会安成为越南一流的裁缝之都。也因为搭上世界袭产的观光热潮,再加上越南的传统服饰 “奥黛”(ao dai )所呈现的优雅曲线,深受外国人喜爱,开始有许多人会到会安订做属于自己的奥黛。虽然贼不知道这些买奥黛回去的外国人时否真的会在原乡穿上它,但穿上奥黛走在会安街头,真的有风情万种的感觉。
奥黛之后,在会安裁缝一件衣服的价格比观光客国内便宜,进而促使他们选择到会安定做杂志上那些高级品牌的衣服(当然质料不会一样),才让会安有越来越多缝纫店。走进越安布料市场,会看到不少外国人在选购布料,以及等待自己制作好的衣服。当然不只廉价的缝纫店,会安也开始有欧美人士开设高级的服饰自创品牌,毕竟在越南的劳动力还是比较便宜。
在街上也有许多卖画的小商店,有些装潢的也满有质感,虽然有些店主会标榜自己画的,不过贼也不敢确定。但真的满多画都满好看的,主题也都以会安街头为主。话说会安周遭许多小村庄,都还保有传统的工艺,像是造船、瓷制品(Thanh Ha Village)、木刻(Kim Bong Village;)等。如果有喜欢的商品可以问看看店家是否从这些村庄而来,可以助长村落的经济,也能维持会安与这些小镇的关系。
如果不喜欢比肩接种的感觉,那就到来远桥对岸的日本区,虽然早已不见当年的东洋气息,却比中国区多了几分宁静。有些随着朱印船来到会安的商人,开始聚居于港口内,并在十六世纪末形成“日本人町”。这些日本侨民主要从事仲介、买办和通事等中间人工作。然而,随着1635年德川家康幕府禁止日本人出国,便中断了“朱印船贸易”,日本人町逐渐没落,大部分日侨都与越南人同化,甚至不知道自己曾为日本人。
最鼎盛时期,据说有超过一千名日本人居住在会安,现在只剩下来远桥能够作为明显的日本标志。据说还有日侨墓碑,但在哪里可能就需要人指点迷津了。贼贼满喜欢走来日本区的,过桥后的陈富街舒服许多,尤其两旁都种满了大树,看看老建筑前的艺术品,非常惬意。满推荐走进一些小巷子,除了找间自己觉得满意的咖啡厅坐下来,休息一下之外,也能看看会安古城巷弄里的居民生活。
夜幕低垂后,会安的另一种美才要悄悄上演。早上在秋盆河乘坐舢舨的人并不多,可能艳阳太大,观光客提不起兴致,游渡在河上的几乎都是当地人。随着太阳西落,会看到载着观光客的舢舨一班接一班,甚至许多舢舨还要在横跨两岸的会安桥下(Cu An Hi)。此外,会看到许多小孩或妇女在河岸卖起水灯,虽然也只是折的比较漂亮的纸,可能这也是他们赚钱的方式之一。虽然不大环保,有兴趣的还是可以放水灯看看。
白天是黄色城市,到了夜晚,会安摇身一变成为“灯”的城市。除了河岸放的水灯外,古城街上亮起了五颜六色的灯笼,让会安闪耀地更显古意。如果不是只想看灯笼,走过会安桥到对岸的夜市,有许多摊贩卖著灯笼,不妨就买一颗提着,真的有回到过去的感觉。对了,会安古城农历每个月的十四号都是“灯笼节”,古城会熄灯,只留下灯笼发光。贼是没去过,大家可以挑挑这天去会安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