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反同教义非神教导,而是保守思潮的反扑

楼主: tp6g4 (陈试)   2016-12-01 17:09:47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8806/2112377
以下节录与一贯道相关内容
-
日前鸣人堂的谢宇程发表了一篇〈证明“恐同教义”很荒唐一万次,也不会因此而改变〉
一文,我简单的将这篇文的几个重点做个摘要:
- 批评谩骂宗教反同者,使用逻辑作为批判工具,忽略信仰的本质。
- 宗教的神具有超自然的权威性,因此信徒认为信仰远高于个人自由与逻辑思辩。
- 信仰往往是一套连贯的价值体系,很难相信宗教中的A、C、D而不相信其中的B。
- 信徒难以表达这种他人无法理解的“相信”,因此只能乱编理由。
- 认为让教徒们改变想法,唯有进入宗教体系中改良诠释方法,也就是自身宗教改革。
读到这篇文,“此时我的心脏正快速的跳动着”。因为同样身为一个曾有过宗教信仰
的人,一个同样在二十岁出头怀疑甚至批判自身宗教的信徒,我可以同理这一路走来并不
轻松。唯一不同的是,我过去是一贯道的道亲,而且我在其中看到的结论明显不同。
* 从宗教人士的话语,挖掘出宗教背后“保守思潮的反扑”
信众本身会将自己的期望,带入自己对宗教信仰的解释,这种解读往往来自信徒信仰
宗教前就已存在的价值观,可能是保守的价值,也可能是对某个文化的敬仰,又或者是逃
避恐惧的救赎心态。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明明跟同性恋无挂钩的佛教,也在反同性恋;有佛教
团体在台湾开始推广中华文化,办读经教育;而“业”这个表示因果关系的词汇,也成了
“业力引爆”这种恐慌名词。
谈完了基督教与佛教的状况,我们看看一贯道发生了什么事,居然会诞生出一位奇异
人士,高呼“孝道才能生孩子”、“一个男同性恋者终其一生有1000个以上的伴侣”。事
实上一贯道并没有明确的反对同性恋,甚至在修行方面,一贯道还曾经超乎了社会价值进
步一些。为什么呢?
一贯道认为女生(坤道)先天带有比较多苦痛,因此要嘛是轮回即将修完的贤者,要
嘛是罪孽较重的人类。因为有些仙佛下凡也常选择女身降世,一贯道虽不明显但还是偏重
女权的。一贯道认为现在是“白阳期”,天地即将毁灭。末劫前想渡化更多人得救,因此
强调符合当代社会进行推广。
这种重视女权、重视推广之下,一贯道认为末世时两佛菩萨降世渡人,被指派结为夫
妻,鼓励其他夫妻共同修行听课。这种兼具神格与人格的化身结为夫妻、共同处理宗教事
务,是其他宗教没有出现的。还因此被国民党早期认为佛堂内男女关系混乱,挂上邪教的
名号,直到蒋经国时代才被解禁合法。
必须深刻了解一贯道的脉络后,才能知道一贯道强调“一夫一妻”的本意,并不是强
调男女性双修,也不是强调一定要维护传统价值结婚。而是说在末世时,为了推广方便、
救更多人,因此也能容许夫妻共同修行。大抵上宗教修行,给人的印象大多是禁欲、禁婚
,并不能亲近民众(尤其有家庭或已婚的民众)。唯有容许一夫一妻,才能在新兴宗教崛
起的晚清民初占领一席之地。
若是理解这脉络,就不难发现,一贯道甚至有可能欢迎同性恋伴侣求道,一同修行。
回顾一贯道的主要经文《道之宗旨》以及其他神佛借窍扶鸾的训文(一种经由宗教仪式让
神灵附身后写出来的文章),皆没有反对同性恋。
我认为张守一的言论有可能对“一夫一妻”的误解,又或者是“保守思想”意识形态
作祟。连宗教里都没有写出来的东西,都可被脑补至此,还振振有词,令人发指。
然而不难理解的是,一贯道的渊源,近似中国宋代理学的宗教化后,参杂了许多各种
宗教元素,颇似“儒教”。许多向往中华文化、传统文化、封建制度下的人伦关系民众,
自然而然容易吸引而成为教徒(道亲)。
我曾和基督教的网友聊过,一贯道最常让人诟病的,莫过于使用哄骗的方法让人求道
(入教),然而这在过去并不常见,许多一贯道前辈在推广时总是比较小心谨慎。是近年
来教徒们无视上面的呼喊,拚命的想要“渡人”以求功德。近年来宗教团体的变质,亲眼
可见。
基督教的朋友则是从小就在基督教家庭,他在教会中,看到这些半路加入的信徒们虽
然会是热心的一群,但也常常是自我感觉良好、以自己方式解释宗教的一群。宗教的期望
填补效果,的确广泛发生在各个宗教群体之间。
比较三个宗教反同的态度、理由,我们会发现他们反同的原因,不全然都是宗教的教
义指导,而有包含教徒本身的意念在里头。宗教有些未讲明、未深入挖掘的空白部分,让
信徒们可在模糊地带自由发挥,产生“宗教的期望填补效果”。他们意图将宗教改造成他
们想要的、期盼的那个样态,让他们感到自己的立论背后有超自然的权威撑腰。
这是基督教内部的问题吗?佛教也有问题吗?一贯道该负责吗?
我想最大的问题还是出于人,宗教的本质就是人造、人营运、人修改。往往标新立异
的言论会被当作异端邪说而被教团人员压抑,然而一些看起来传统、守旧、广被人相信的
价值观却在宗教的舞台有了发展空间。
一堆宗教串联起来,阻挡多元成家、同性婚姻,本质上就是一种各方信徒抱持着旧时
代旧观念,不约而同的“期望保守”。对于社会制度变迁来讲,这些反对改革的势力,表
面上是宗教与世人的冲突,私底下却是旧价值与新价值的碰撞火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