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aptic (无明)
2025-06-19 11:16:44标题: 哈梅内伊拒投降 特朗普:已失耐性
白宫惹直接军事介入揣测 伊朗警告将致“无法挽回严重后果”
新闻来源: https://is.gd/mmpMtl
https://i.imgur.com/fceodCP.jpeg
【明报专讯】
以色列与伊朗冲突周三(18日)进入第6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二敦促伊朗“无条件投降
”,声称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是容易攻击的目标,他昨天又向记者称“耐性已耗尽”,
有关言论被视为美国可能直接介入以伊冲突的信号,令人忧虑战事进一步扩大。美国传媒
报道,特朗普正考虑加入以色列攻击伊朗核设施的行动,其中目标包括须使用美军地堡弹
才能摧毁的福尔多地下铀浓缩设施。不过特朗普昨再被问及会否加入以军行动,他说:“
我可能会做,也可能不会。”哈梅内伊周二称,伊朗不会妥协,强调“战斗开始”,他昨
天重申伊朗不会投降,并警告若美国军事介入将带来“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特朗普周二在社交平台发文,暗示美国已将哈梅内伊纳入攻击目标,“我们知道所谓的‘
最高领袖’确切藏身处。他是容易攻击的目标,但他目前安全。我们不会杀死他,至少暂
时不会。我们不想看到导弹射向平民或美国士兵。我们的耐性正耗尽”。数分钟后,他再
发文要求伊朗“无条件投降”。纵使特朗普未明言会直接介入战争,但他周二下午在白宫
战情室与国安团队会谈前说:“我们已完全夺得伊朗制空权。”副总统万斯同日也在社交
平台发文称,特朗普可能会作出决定,需采取进一步行动终结伊朗铀浓缩计划。
特发言暗示哈梅内伊纳攻击目标
美国传媒指出,两人接连发文,加上特朗普多次以“我们”暗指美国及以色列,令人估计
美国将直接介入以伊战争。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周二引述美情报及国防部官员
等知情人士报道,特朗普考虑加入以色列空袭伊朗核设施行动,目标之一是福尔多铀浓缩
设施。该核设施位于深山约90米地下,目前只有美国拥有GBU-57等地堡弹能将之摧毁。
伊官媒预告“全球铭记数世纪事件”
特朗普政府近日作出多项军事调动也惹来关注,包括派30多架加油机往欧洲、下令“尼米
兹”号航母战斗群前往中东。美国官员表示,调派加油机是为了在局势进一步升级时,给
特朗普提供更多介入的选项。美国有线新闻网络(CNN)引述美国官员称,特朗普现已放
弃派高官前往中东与伊朗代表会面的想法。
哈梅内伊周二在社交平台发文称,伊朗永不会向犹太复国主义者妥协,“将予以强烈回应
,不会有任何怜悯”,并强调“战斗开始”。他周三发表全国讲话,警告美国介入战事将
自食其果,必遭受严重损失。伊朗国营电视台周三警告,“今晚将发生令全球铭记数个世
纪的惊奇事件”。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IRNA)的阿拉伯文版社交网站帐号则上传一段长
约17秒、有一只手在抚摸核弹模型的影片,并配有“Maybe”(或者)字眼,引发外界揣
测。
以伊交火持续,伊朗革命卫队周三表示,与以色列新一轮夜间交火中,使用了高超音速导
弹“法塔赫-1”(Fattah-1)。这可能是伊朗在今次战争首次使用这款导弹。
美国可能再卷入一场代价高昂的海外战争,令支持特朗普的右翼民粹“MAGA派”担心,美
国一些议员也极力阻止特朗普介入以伊战争。共和党众议员马西周二与加州民主党众议员
卡纳宣布,将向国会提出《伊朗战争权力决议案》,使总统在参与这场战争前必须获得国
会批准。
德总理赞“以色列为所有人做脏活”
此外,德国总理默茨在加拿大出席七国集团(G7)峰会时表示,支持以色列向伊朗动武。
他周二接受德国电视台ZDF访问时说:“这是以色列为我们所有人做的肮脏工作。我们也
是这个政权的受害者。这个政权给全球带来死亡和破坏。”
(BBC、CBS、华盛顿邮报、半岛电视台、新闻周刊)
美战机航母纷赴中东 直接攻伊可能增
美军近期频频调动军备前往中东地区,包括空中加油机、战机、轰炸机和航空母舰战斗群
等,专家指愈来愈多迹象显示美国可能直接参与攻击伊朗,美军是否采用地堡弹轰炸以色
列无法独力摧毁的福尔多(Fordow)核设施,备受关注。
是否动用地堡弹受关注
路透社周二(17日)引述4名美国官员表示,美军正增派战机到中东地区,并延长其他军
机的部署时间。报道引述其中一名美国官员指出,这次部署包含F-16、F-22及F-35战机,
另外两名官员则强调部署战机的“防卫性质”。这些战机近期被用来击落无人机和飞弹等
投射物。
部署增派第3艘航母
另一方面,美国航空母舰“尼米兹”号昨已进入印度洋,朝西继续前往中东方向,将连同
“卡尔文森”号两个航母战斗群同时部署中东。美国有线新闻网络(CNN)周三引述一名
美国官员及另外两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军“福特”号航母战斗群预计下周将部署至欧洲。
外界现时最关注的,是美国会否直接攻击伊朗,特别是位于伊朗深山地底的福尔多核设施
。美国国防部上月安排一批B-52轰炸机换掉部署在印太地区基地的B-2轰炸机,两者均可
携带可轰击地底60米的美国GBU 57、B地堡炸弹。法新社周二报道,根据最新卫星照片分
析,美军4架B-52H“同温层堡垒”(Stratofortress)重型轰炸机自5月中起部署在印度
洋迪戈加西亚(Diego Garcia)基地。
轰炸机亦需要空中加油机支援长程奔袭。英国《卫报》指出,B-2轰炸机连续飞行极限约1
万公里,就算部署在较接近中东的迪戈加西亚,来回福尔多也需要空中加油。路透社周一
引述飞机追踪网站AirNav systems称,超过31架空中加油机周日离开美国向东飞越大西洋
,并在欧洲最少4个国家降落,部分周二继续行程,它们主要是KC-135和KC-46。报道引述
消息人士称,美国向该区国家表明这是“防卫部署”,万一伊朗袭击美国设施,美军就会
采取主动行动。
(路透社、法新社、卫报)
无视情报评估 特对伊态度变默许以动武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伊朗政策近期出现明显转变。《纽约时报》周二(17日)引述知情人士
报道,特朗普重返白宫之初,曾希望透过外交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积极游说德黑兰弃核
。然而,上月底美国情报显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无论美国是否介入,均准备单方面
攻击伊朗,加上特朗普已对伊朗失去耐性,因此默许以色列动武,亦无视美国国家情报总
监指伊朗并无积极制造核武的情报,考虑派美军机为以色列战机空中加油,以及提供地堡
炸弹协助摧毁伊朗地下核设施,令外界普遍认为,今次冲突已难靠外交途径和平解决。
内塔尼亚胡过去十多年多次警告,必须在伊朗具备制造核武能力前采取军事行动,但历任
美国总统均忧虑中东局势失控而拒绝介入。美情报认为,今次内塔尼亚胡不仅计划轰炸伊
朗核设施,更有意发动更大规模攻击,意图动摇伊朗政权,并已作好单独行动准备。这一
情报令特朗普一度陷入两难,他4月曾否决以色列攻击伊朗的建议,并向政治盟友抱怨,
以方有意拖美国下水。
谈判桌上拖延 对话成效渺茫
不过,随着特朗普逐渐认为伊朗在谈判桌上拖延耍弄美方,对话成效渺茫,他最终改变立
场,为以色列动武开绿灯。虽然美国情报部门并无发现伊朗正加速制造核武的新情报,特
朗普及其幕僚在无法主导局势下,权衡多种选项,包括静观其变或协助以色列采取联合军
事行动。最终,特朗普选择向以色列提供情报支援,同时加大对伊朗施压,要求对方于谈
判桌上作出实质让步,否则将面临持续军事打击。
尽管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加巴德早前公开否认伊朗正积极制造核武,特朗普近日仍然明言:
“我不在乎她说什么,我认为他们(伊朗)非常接近拥有核武。”外界普遍认为,美伊局
势短期内难降温,区内紧张局势势必持续。
(纽约时报、霍士新闻)
伊吁国民删WhatsApp免遭定位
以色列近日对伊朗的核设施发动空袭并杀死多名核科学家及高级军官后,伊朗国营电视台
周二(17日)援引安全报告报道,伊朗当局呼吁国民删除WhatsApp、Telegram等通讯程式
以及定位追踪应用程式,警告这类应用程式是以色列“追踪及锁定个人”的主要途径,并
指示国民在转移地点前应关闭手机,前往“敏感地点”时更不应携带手机。WhatsApp母公
司Meta对伊朗可能封锁服务感到忧虑,强调WhatsApp所有信息均以端对端加密处理,公司
不会追踪用户位置,亦不会记录通讯内容或向政府提供大量资料。
(Roya News、CBS News)
阿拉伯裔以公民被拒进防空洞
以色列近日遭伊朗导弹轰炸,民众在警报声中纷纷走避。不过,占人口约21%(约200万)
的阿拉伯裔以色列人当中,却有人表示在生死关头被拒于防空设施门外。29岁单亲妈妈拉
希德与5岁女儿遇上空袭警报时,急忙奔向所住大厦的避难设施,却因说阿拉伯语而遭犹
太裔邻居关门,对方更冷言“这里不属于你”。以色列的阿拉伯裔社群一直在住屋、教育
、就业等多方面受歧视。据当地法律组织统计,直接或间接针对阿拉伯裔公民的法例超过
65条。2018年通过的《犹太民族国家法》更被批评为将隔离制度化。阿拉伯裔社区的合规
避难设施远少于犹太社区。即使在犹太人与阿拉伯人混居的城市,不平等现象亦十分明显
。
(半岛电视台)
逾千中国人自伊朗撤走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昨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在伊朗邻国协助下,已有791名中国公
民自伊朗转移至安全地区,还有逾1000人正在撤离途中。另据微信流传信息,中国驻以使
馆周二通知,称会安排包车协助在以色列的中国留学人员撤往埃及,但产生的费用需自行
均摊。
另外,阿塞拜疆官员周二(17日)称,自上周五爆发以伊战争以来,已有超过700名外国
人从伊朗撤离,逃至邻国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他们来自俄罗斯、美国、德国、西班牙、
意大利、葡萄牙、中国、越南、阿联酋及哈萨克斯坦等。
(路透社、中国外交部网站)
───────────────────────────────────────
川普要伊朗无条件投降 哈米尼:美国介入将遭受难以弥补的后果
https://udn.com/news/story/124061/8816465
联合报 记者陈熙文、编译潘勋、高诣轩/综合报导
以色列空袭伊朗再掀中东战火,美国总统川普十七日要求伊朗无条件投降,还说美国知道
伊朗最高领袖哈米尼藏身处,暂时不会动手杀他,但美国耐心有限。哈米尼十八日回应,
伊朗不会投降,美国介入将遭受难以弥补的后果。
以色列十三日发动“崛起之狮行动”空袭伊朗,锁定伊朗核子设施和飞弹能力,伊朗以飞
弹和无人机回击。
“暂时不会除掉哈米尼”
川普十七日从加拿大七大工业国集团(G7)峰会提前返国,他在空军一号上表示,美国
不是要求双方停火,而是要寻求更好的结果,并重申伊朗不能拥有核武,他有可能让副总
统范斯、特使威科夫与伊朗谈判。
川普十七日在社群媒体表示,“我们现在对伊朗有完全的制空权”。他并威胁说,美国知
道伊朗“最高领袖”躲藏处,指哈米尼是一个简单的目标,但“我们没有要除掉他,至少
现在不会”。
川普:伊朗要会谈已晚了
川普说,美国不希望看到飞弹射向平民或美国军人,但美国已经渐渐失去耐性,希望伊朗
“无条件投降”。范斯也在X平台上表示,川普可能决定采取进一步行动终止伊朗铀浓缩
。
川普十七日下午于白宫战情室举行一小时廿分钟会议;国会山庄报报导,美国官员表示,
川普对所有选项抱持开放态度。报导说,美国现在最有可能的选项是动用“碉堡克星”炸
弹,轰炸伊朗地下核子设施。
川普十八日在白宫外受访时,不愿回应关于美国是否计画袭击伊朗或伊朗核设施的提问,
但他相信伊朗的核子计画是“恶意的”。他并透露,伊朗已和美方接触,但现在要会谈已
“非常晚了”,现在局势和一周前已有很大差别,“没人知道我会做什么”,伊朗现在毫
无防备,没有空防可言,伊朗麻烦大了,想要协商。
对于川普的威胁,哈米尼十八日发表声明说,“美国任何形式的军事介入,都将遭受难以
弥补的后果,并将遭受打击。这项打击将比伊朗可能遭受的任何伤害更具破坏性”。
哈米尼立誓:战役已经开始
哈米尼十七日也在X平台贴文表示,以圣人海德(Haidar)之名立誓,战役已经开始。伊
朗外交部发言人巴格赫里说,美国的举动“极其鲁莽不负责任”,美国的任何干预都将“
为区域全面战争埋下伏笔”。他表示,伊朗仍对谈判解决问题持开放态度,“外交没有尽
头”,并称虽然仍在战斗,“我们的外交正在发生作用”。
威胁未让伊朗、以色列缩手
川普的威胁并未让伊朗和以色列收手,以色列说,伊朗十八日凌晨对以色列发射卅枚弹道
飞弹,一早又有两波无人机攻势,大部分飞弹和无人机都被以色列拦截。以军说,与前几
天相较,伊朗飞弹攻势规模似乎降低。
美国新闻周刊报导,一段用手抚摸核弹的十七秒影片被上传到伊朗官方通讯社阿拉伯文版
X平台帐号中,并以文字标示“或许”。
───────────────────────────────────────
美若参战 伊朗将攻击中东美军基地
https://udn.com/news/story/124061/8816450
联合报 编译季晶晶、周辰阳、梁采蘩、记者陈政录/综合报导
审阅过情报的美国官员透露,伊朗正着手准备飞弹和其他军备,一旦美国加入以色列对伊
朗的战事,将对中东美军基地发动报复性攻击。两名伊朗官员也匿名证实,若美方出手,
伊朗将优先锁定驻伊拉克美军,其次是位于其他阿拉伯国家、参与攻击行动的美军据点。
纽约时报报导,美方近期已调派卅六架加油机至欧洲,用于支援可能参与空袭伊朗核设施
和协助保护美军基地的战机。
官员指出,若美军协助攻击伊朗福尔多地下核设施,恐引发一连串报复,也门青年运动民
兵几乎肯定将恢复红海袭船行动,伊拉克与叙利亚的亲伊朗民兵也可能攻击当地美军基地
;荷莫兹海峡可能被布雷封锁,牵制美军舰队。
目前驻阿联、约旦和沙特阿拉伯等地的逾四万美军已进入高度戒备,伊朗飞弹能直接威
胁巴林、卡达和阿联美军。
伊朗外长阿拉奇发声明强调,军事攻击无法迫使伊朗屈服。阿拉奇与欧洲外长通话表示,
如果战争蔓延,以色列及其主要支持者将承担责任。
二名知情官员告诉CNN,川普对动用美国军事资产打击伊朗核设施的态度日益积极,对
透过外交途径化解伊朗与以色列冲突渐失耐心。不过,消息人士指出,只要伊朗做出重大
让步,川普仍对外交解决方案持开放态度。
知情人士表示,从上周末到十六日,川普政府内部的讨论仍持续聚焦于外交解决方案,但
川普目前已放弃派遣官员前往中东与伊朗会晤并试图达成协议的想法。
另二位知情人士透露,军方正为川普可能决定下令美国空军协助,为在伊朗境内执行空袭
任务的以色列战机提供空中加油的情况预作准备。消息人士指出,这也是美方在过去几天
,向中东地区增派卅多架空中加油机的原因之一。
法国总统马克宏十七日表态反对升高对伊朗军事行动,因为可能导致伊朗及区域陷入混乱
。马克宏说:“我们不希望伊朗拥有核武,但最大的错误是透过军事打击来改变政权,因
为那样会造成混乱。我们的责任是尽快恢复谈判。有人认为二○○三年在伊拉克的作为是
好主意吗?有人认为接下来十年在利比亚的作为是好主意吗?没有!”
美国总统川普呼吁伊朗无条件投降,大陆外交部昨表达深感担忧和严重关切,并指目前已
有七九一名大陆公民自伊朗转移至安全地区,还有逾一千人正在转移撤离途中。
伊朗宣称“极音速飞弹” 突破以色列防空系统
美国总统川普要求伊朗无条件投降,伊朗不为所动。伊朗官方媒体PressTV报导,伊朗革
命卫队宣布,在十八日凌晨展开的“真诚承诺行动三”第十一阶段中,动用“法塔”极音
速飞弹;“真诚承诺行动三”为伊朗对以色列发起反击的作战。
革命卫队宣称,该枚飞弹成功突破“被大肆宣传”的以色列防空系统,向以色列政权及其
西方支持者传达强烈讯息,还将此次行动描述为“转折点”,象征以色列飞弹防御系统“
终结的开始”。
报导指出,尽管以色列实施严格媒体审查,但社群媒体上流传的影片显示,伊朗飞弹的密
集攻势突破以色列三层飞弹拦截系统,照亮了特拉维夫和海法夜空。
伊朗说,“法塔”(意为“开启者”)是一款精确导引的两级固体燃料飞弹,射程一千四
百公里,终端速度可达十三至十五马赫。军事专家指出,该飞弹具备极高速度与可移动喷
管,可在大气层内外进行全方向机动,难以被现有反飞弹系统拦截。
在伊朗之前,只有俄罗斯、中国大陆和印度掌握了可投入实战的极音速飞弹技术。BBC
指出,这似乎是“法塔”飞弹首次在当前战争中使用。
分析指出,伊朗过去十四个月已向以色列发射约七百枚中程弹道飞弹(MRBM),目前
库存数量估计剩余约三百至一千三百枚。
CNN指出,两国这场冲突的结果,可能就取决于伊朗还有多少飞弹。
伊朗飞弹库存过去几天内遭以色列猛烈空袭。分析师指出,随着以色列空中优势几乎未受
挑战,且伊朗对以色列的夜间攻击近来似乎有所减弱,飞弹库存耗损可能提高伊朗谈判解
决冲突的意愿。
以色列指控伊朗加紧研发核弹 美情报官员存疑
华尔街日报十七日引述多名消息来源独家披露,以色列上周对伊朗发动攻击前,曾向美国
提供情报,指伊朗正重新进行可用于核武的研究,包括爆炸触发系统。不过,美国官员并
不认为这些情资指向伊朗决定制造核弹。
报导引述多名美方官员表示,以色列过去一个月内分享的情报,涵盖伊朗在多项制造核武
所需技术的研究方向。官员和幕僚表示,他们描述一种“多点起爆系统”;这是一种用于
核弹、可同时引爆多个爆炸点的技术。
美国官员还说,以方也提及伊朗正在研究产生连锁反应所需的中子粒子,这是核分裂的关
键环节。此外,还包括塑胶炸药以及如何将裂变材料整合进入爆炸装置。
美国官员表示,美国的回应是,这些情报仅表明伊朗仍在从事核武相关研究,包括重新审
视二○○三年核武计画停止前的工作。
虽然伊朗长期坚称其核子计画用于和平目的,但美国和以色列基本同意,伊朗近几个月来
已更接近制造核弹能力。美国表示,伊朗已进行部分科学与工程研究,使其更容易制造核
子装置,并估计伊朗可能在一到两周内生产出足够的武器级浓缩铀,可以在几个月内制造
出某种粗糙的核武。
尽管如此,美国情报机构普遍认为,伊朗尚未决定制造核弹。
美国总统川普十七日在空军一号上被问及此事,川普说,他不在乎加巴德说了什么,“我
认为他们非常接近拥有核弹”。
以伊互轰 现实考量俄国袖手旁观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伊朗曾提供莫斯科急需的无人机,协助俄国打造本土无人机工厂。
今年初,两国还签署全面战略伙伴条约,象征双方关系更紧密,特别是在国防领域。但签
署仅五个月,伊朗面临来自以色列的重大军事打击,政权遭受严重威胁,而俄国除了打几
通电话与发表谴责声明之外,几乎毫无动作。
俄伊关系专家史玛金表示,“对俄国而言,若要援助伊朗,就必须衡量与以色列及美国发
生冲突的可能性,所以要拯救伊朗,显然不值得,对俄国来说,这就是现实”。
专家指出,这反映出俄国的现实政治考量,俄乌战争优先,同时也需维持与其他中东国家
的关系,这些国家在俄国抵抗西方经济制裁时发挥关键作用。
俄罗斯总统普亭并不希望伊朗拥有核武,也希望持续改善与美国总统川普的关系。川普近
来呼吁伊朗就核计画达成协议,以结束目前的攻击行动。
专家指出,普亭不太可能直接介入这场冲突,也不太可能过度军援德黑兰,部分原因是俄
国不愿得罪阿联与沙特阿拉伯,这两个中东伙伴不乐见伊朗壮大。
───────────────────────────────────────
伊斯兰政权恐垮台 海外伊朗人亦喜亦忧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712318
自由时报 编译张沛元/综合报导
华尔街日报十七日报导,目睹祖国惨遭以色列轰炸,许多流亡海外的伊朗人亦喜亦忧,喜
的是德黑兰的伊斯兰政权可能就此分崩离析,忧的是仍在伊朗的亲属安危,以及伊朗稍后
恐爆发大规模镇压或内战。
德国有全欧洲最大的伊朗人社区,人数多达卅万。这群旅德伊朗人对以色列的攻击行动看
法分歧,暴露出侨民对伊朗未来的希望与担忧上的差异。例如,一名六年前来到柏林的年
轻女性说,以色列攻击让她对伊斯兰政权可能垮台满怀期待;但在德国念建筑的廿九岁研
究生穆哈玛迪认为,自己虽然不挺伊斯兰政权,但也几乎不对以国入侵会带来好事抱持希
望。
尽管许多旅德伊朗人希望伊斯兰政权最终垮台,但也有人担心会有愈来愈多平民死伤,伊
斯兰政权若挺了下来,可能会大肆镇压,但若就此崩解,也恐将引爆内战。这种喜忧交织
的情绪,与二○二二年在伊朗海内外引发大规模抗议、重点相对单纯的“头巾之乱”,大
异其趣。
父亲是伊朗人的哥本哈根大学法学教授阿夫萨认为,伊朗人无法像三年前如此同仇敌忾,
原因在于目前基本上有三大群体,分别是支持伊斯兰政权的少数人、反对伊斯兰政权的人
,及基于共同敌人而自认与以色列同一阵线的人。其中第三种立场在逻辑上最令人信服,
这点从流亡海外的伊朗人欢庆伊朗高官死于以色列空袭,可见一斑。但也有人担心,仍滞
留伊朗的家人会被卷入愈演愈烈的战火之中,时而惊恐,时而悲伤,甚至压力过大暴饮暴
食。
双亲皆为伊朗人的汉堡市议员伊尔卡尼普尔说,对流亡海外的伊朗人来说,相互矛盾的喜
忧之情确实会共存,甚至不断在担忧、恐惧、愤怒、希望等情绪间循环。
───────────────────────────────────────
先发制人 以国重绘中东权力动态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712317
自由时报 编译张沛元/综合报导
“纽约时报”十八日分析指出,以色列近来对伊朗的大规模持续攻击,凸显以国军事理论
的重大转变,进而重绘中东权力动态,瓦解伊朗的区域联盟,以及让以国跃居区域主导军
力,而其关键正是引爆近来中东战火的二○二三年十月七日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哈玛斯”
袭击以色列。
不满哈玛斯“暗算” 以不再坐以待毙
以色列多年来在与伊朗及其小弟哈玛斯与黎巴嫩武装组织“真主党”的冲突上有所克制,
包括任由哈玛斯控制加萨走廊,及与进驻靠近黎南的真主党保持恐怖平静;以国虽也计画
大规模攻击伊朗,但仅限于小规模的秘密行动─直到二○二三年十月七日哈玛斯袭击以色
列。
在遭遇哈玛斯经数年时间筹备十月七日的袭击后,以色列便改变策略,先是对哈玛斯发动
近来最具破坏性的军事行动,然后几乎团灭掉真主党领导层与摧毁邻近以北的黎南大片地
区,而今又下重手对伊朗发动其多年来光说不练的大规模攻击。这些具有重大影响的改变
,说明以色列在心理与战略展望上的剧变。
批以人士将十月七日攻击视为以国封锁加萨、占领约旦河西岸及未能外交解决以巴冲突的
必然结果;但许多以色列人却得出相反结论,认为十月七日袭击源自以国未能果断与先发
制人。以色列前军事情报局局长亚德林(Amos Yadlin)就说,以色列在十月七日以前的
廿年任由境外威胁茁壮发展,自认能靠情报预警攻击,但“十月七日之痛彻底改变此等心
态,让我们愿意甘冒过去不愿的风险,…不再坐以待毙与被暗算”。
亚德林认为,这种做法与以色列建国初期的战略观点相呼应。最明显的例子是一九六七年
六月的以埃六日战争,当时埃及向以色列边境调动大军后,以色列先发制人袭击埃及。亚
德林说,“我们没有坐等突袭”,“我们现在正恢复此一原则”。
───────────────────────────────────────
不可预测 BBC分析川普对伊3选项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712315
自由时报 编译林家宇/综合报导
以色列十三日对伊朗发动“崛起之狮”行动至今,美国总统川普再次展现“战略模糊”方
针,同时释放威吓与和缓讯息。英国广播公司(BBC)分析,川普目前面临迫于以色列的
压力而升级行动、坚持一贯立场以谈判解决危机,以及屈服于国内支持者反对介入外国冲
突的声浪而要求快速结束战争三种选项。
升级行动或谈判 或不介入
川普支持者常将他的不可预测性以“狂人理论”概称,该理论主因前总统尼克森在冷战时
期的某些外交策略为人所知,旨在对紧张局势刻意采取不确定或不可预测之行为和态度,
迫使对手服从。川普的伊朗政策中,唯一可确定的是避免德黑兰拥有核武。
当涉及伊朗问题时,部分川普顾问和支持者力挺“极限施压”型的狂人理论,主张美方的
威胁终将取得成果。以色列总理纳坦雅胡也持续施压川普采取军事行动,相信美军独有的
精准导引炸弹“碉堡克星”能够摧毁伊朗位于福尔多的地下铀浓缩设施。
鉴于局势升级可能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美国国家安全会议(NSC)部分顾问或将采取较
为谨慎的态度,避免川普短期内做出任何加剧以色列对伊攻击的决定。迄今,川普坚称没
有参与对伊朗的攻击,也反对以方直接锁定伊朗最高领袖哈米尼下手,倾向于透过美伊协
议解决危机。
MAGA支持者出现分歧
在美国国内,多数共和党议员仍坚定支持以色列。共和党参议员葛兰姆支持川普对德黑兰
采取强硬作法,呼吁他“全力支持以色列,并摧毁伊朗的核子计画”。
然而,“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运动支持者正就伊朗问题出现日益扩大的裂痕,涌现
拒绝美国对以色列坚定不移支持传统的关键声量,主因是川普曾承诺让美国不卷入对外冲
突。例如,亲川普知名媒体人卡森表示,美国应抛下以色列,介入以伊冲突形同“对数百
万投票期盼政府以美国为优先的选民比中指”。
德黑兰已警告,若美国出手协助以色列,将攻击区域内的美军基地。任何美国人伤亡的风
险,都可能加大MAGA孤立主义者的论述力道,进而施压川普收手,并敦促纳坦雅胡迅速终
结冲突。
───────────────────────────────────────
为何以色列打也没用?历史学家揭伊朗“非要核武不可”的惊人真相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5079769
自由时报 编译陈成良/综合报导
在以色列与伊朗紧张局势升级之际,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18日刊出伦
敦政经学院(LSE)伊朗史计画主任、权威历史学家阿勒凡迪(Roham Alvandi)的一篇评
论,直指西方世界,特别是以色列和美国的一项根本性战略误判。文章提出的核心观点是
:无论伊朗由谁统治,即使是推翻现有政权,也无法阻止这个国家追求核武的决心。
阿利伊在这篇题为〈政权更迭也无法阻止伊朗的核武野心〉的评论文章中指出,以色列对
伊朗的军事打击,其背后逻辑是相信能透过武力或政权更迭,迫使伊朗放弃核武。但这位
历史学家认为,这种想法完全脱离了历史现实。事实上,以色列的攻击行为,反而更强化
了伊朗加速拥核以求自保的动机。
文章引领读者回顾历史,提醒世人伊朗的“核武梦”并非始于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早在
1970年代,亲西方的伊朗国王巴勒维,就已是核能计画的坚定推动者。当时,即便面对外
交大师季辛吉的压力,国王依然坚持伊朗拥有自主浓缩铀的权利,拒绝任何形式的额外限
制。
作者引用已故的伊朗前外交部长萨赫迪的警告:“霸凌对伊朗民族从未成功过。”并点出
一个极具讽刺性的事实:现今的伊斯兰共和国,在2015年的核协议中,其实同意了当年国
王坚决反对的诸多限制条款,但这份协议最终却被美国单方面撕毁。
该评论进一步分析,一个强大的伊朗,无论由谁掌权,本质上都是华盛顿和以色列的“战
略梦魇”。因为一个拥有核武的伊朗,将终结以色列在中东长达数十年的核武垄断地位,
从根本上改变区域的战略平衡。
文章最后总结,任何一位伊朗领导人,都无法在民族主义高涨的时代,接受国家被“矮化
”的命运。既然强大就意味着会受到美、以的敌视,那么寻求最终的自保手段——核威慑
,似乎就成了任何伊朗政权都难以摆脱的宿命。这篇分析,为当前复杂的中东局势,提供
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历史视角。
───────────────────────────────────────
欧盟出手!路透:德法英外长将与伊朗举行核谈判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712318
自由时报 即时新闻/综合报导
1名德国外交消息人士向《路透》透露,德国、法国和英国的外交部长将于当地时间周五
(20日)在瑞士日内瓦与伊朗外交部长举行核谈判,避免伊朗与以色列的冲突升级。
德国消息人士称,欧洲3国部长将率先在日内瓦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
Kaja Kallas)会面,然后与伊朗外交部长阿拉奇(Abbas Araqchi)举行联合会谈。
以色列于本月13日凌晨针对伊朗核设施发动“雄狮崛起”(Operation Rising Lion)。
以色列表示,先发制人的攻击行动旨在阻止伊朗发展核武;伊朗则否认并展开反击。各界
担忧中东冲突可能持续升级,欧盟因此出面斡旋。
德国消息人士指出,伊朗与欧盟的会谈是与美国协调后进行的,目的是说服德黑兰坚决保
证其核计画仅用于民生目的。消息人士并透露,会谈后将举行专家级的结构性对话。
德国总理梅尔茨(Friedrich Merz)近日公开支持以色列打击伊朗,并呼吁伊方缓和局势
,否则将面临更大规模破坏威胁。此举激怒了德黑兰。
合称“E3国家”的法国、英国、德国都是2015年“伊朗核协议”缔约国。该协议旨在让伊
朗遏制其核计画,以交换解除制裁。上周,E3国家提出的议案获国际原子能总署(IAEA)
理事会通过,谴责伊朗违反禁止核子扩散相关义务。
黄其豪/核稿编辑
───────────────────────────────────────
德总理称以色列替大家做脏活 语言学家:物化人命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506190029.aspx
中央社 记者林尚萦 柏林专电
德国总理梅尔茨近日以“替我们大家做脏活”形容以色列对伊朗的军事行动,引发学界与
政坛高度争议。社会语言学者批评此言论“物化人命”,模糊战争行动的人道后果;政界
也对总理是否破坏德国一贯外交克制提出质疑。
梅尔茨(Friedrich Merz)在加拿大举行的七大工业国集团(G7)峰会期间,接受德国第
二公共电视台(ZDF)专访,当主持人问及是否认为以色列正在为西方“做脏活”时,梅
尔茨接纳此词,并回应:“感谢您使用脏活这个词。以色列确实为我们所有人承担了这项
艰钜任务。”
梅尔茨指出,伊朗政权长年支持恐怖组织哈玛斯(Hamas)与黎巴嫩真主党,同时发展具
争议性的核计画。若非以色列出手,国际社会可能还需面对伊朗政权数年之久,甚至其未
来可能拥有核武。
“脏活说”旋即引起德国政界与学界讨论,梅尔茨同党议员首先对总理的发言表达支持,
基民盟(CDU)外交事务发言人哈特(Jürgen Hardt)表示,总理说出了事实,“施加压
力与清晰表态,本身也是外交手段之一。”强调伊朗政权应了解民主国家阵营,并未因以
伊冲突分裂。
社民党外交政策发言人阿麦托维奇(Adis Ahmetovic)则认为,总理使用这样的语言无助
冲突降温;党内资深议员史泰格纳(Ralf Stegner)更批评,“一位德国总理不应该把涉
及军事攻击与人命的行动形容为脏活”,这种表述方式与社民党的外交价值观背道而驰。
史泰格纳警告,若以色列的行动最终被认定违反国际法,德国恐面临声誉与原则上的双重
风险。他强调,尽管许多人希望伊朗政权改变,但用像“脏活”这样直接的言论谈此议题
,不该成为持外交克制原则的德国对外政策的一部分。
国际法学者也对“脏活说”提出质疑,鲁尔大学教授提尔伯格(Pierre Thielbörger)
受德国西部广播公司(WDR)访问时指出,根据联合国宪章,只有在面临“即将发生的武
装攻击”时,国家才能主张自卫。
他表示,是否有足够证据证明伊朗对以色列构成迫切威胁,目前尚无共识,德国应避免对
此类具有争议性的军事行动给予道德背书。
语言学者则关注政治语言对群体认知的深层影响。科隆大学社会语言学者阿德利(Aria
Adli)指出,梅尔茨使用“脏活”(Drecksarbeit)一词,是一种具有物化效果的修辞,
可能将涉及人命的行动简化为一种应清除的“脏乱任务”。
他向西德广播公司表示,“脏”通常意指“令人作呕、需要清除的东西”,但发言者未具
体说明谁或什么该被清除,而是留给观众自行想像,这正是“脏活说”最具风险之处。
德国记者与作家塞贝尔(Ronja von Wurmb-Seibel)则直接在社群媒体上发文批评,“我
希望德国总理在谈论杀人行动时,不要使用这样的词汇。”(编辑:陈承功)
───────────────────────────────────────
伊朗核污染和报复性攻击可能 引发海湾国家担忧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5079842
自由时报 编译谢宜哲/综合报导
海湾阿拉伯国家日益担心,如果以色列或美国袭击波斯湾对岸伊朗核设施,可能会造成核
污染或报复性攻击。为预防危机,阿曼正准备33个紧急避难所,并在全国测试警报器,中
东各地新闻媒体也发布如何应对辐射泄漏的指南。
根据《CNN》报导,哈佛大学甘迺迪学院中东计画研究员法赫罗(Elham Fakhro)表示,
以色列和美国可能会攻击伊朗核设施引发担忧,人们主要担心环境污染,尤其是在共享水
域方面。
法赫罗补充,其他担忧包括伊朗可能对美国在海湾国家的军事设施进行报复,这可能会影
响平民,以及延长空域封锁。
虽然伊朗与阿拉伯邻国关系有所改善,但伊朗已含蓄警告,如果遭到美军打击,将瞄准附
近美国利益。例如巴林有美国海军中央司令部,该司令部可能成为目标。
海湾合作委员会16日启动其位于科威特的紧急管理中心,以确保“在环境和放射性层面采
取一切必要预防措施”。阿联酋外交部长扎耶德(Sheikh Abdullah bin Zayed)声称,
鲁莽和错误估计的行动可能会蔓延到伊朗和以色列边境以外。卡达外交部发言人也警告,
不计后果的攻击可能会影响海湾国家水域。
海湾阿拉伯国家近6,000万人依赖波斯湾淡化海水作为饮用水、洗涤用水和可用水源。如
果伊朗位于布什尔的核电厂遭到攻击,其污染可能会对关键水源造成严重环境后果。
美国记者卡尔森(Tucker Carlson)3月询问阿勒萨尼家族的卡达首相穆罕默德(Moham-
med bin Hamad Al Thani),若布什尔核电厂被炸毁会发生什么事。穆罕默德回应“水将
完全被污染……没有水,没有鱼,什么都没有,生命也没有。”
穆罕默德声称,卡达先前曾进行过一次风险演习,以分析伊朗核电厂受损将如何影响国家
。他说,卡达人民使用的水来自海水淡化,该国没有河流,也没有水资源储备,基本上三
天就会没水。此后卡达建造大型水库,以保护自身安全。
───────────────────────────────────────
回不去的兄弟情 以色列与伊朗如何走向地狱仇敌之路?
https://www.rti.org.tw/news?uid=3&pid=147848
新闻引据:其他
撰稿编辑:吴宁康 (央广)
以色列在6月13日对宿敌伊朗发动先发制人战略,大规模军事行动引发德黑兰猛烈回应,
中东战火急剧升温。一旦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决定出兵协助亲密盟友以色列,不
但将牵动中东区域安全,也可能冲击未来的地缘政治走向。
以色列以阻止伊朗发展核武为由,高举“自我防卫”大旗对伊朗发动攻势,突袭伊朗的核
子设施、军事高层和资深科学家等目标,引爆德黑兰的恐怖报复,誓言向以色列打开“地
狱之门”。这场中东战火牵涉到两国的恩怨情仇,而美国则是冲突未来发展的关键。
这场持续至今的攻击标志着自从巴勒斯坦伊斯兰运动组织哈玛斯(Hamas)在2023年10月7日
突袭以色列、导致以色列攻击加萨(Gaza)以来,西亚地区军事局势的最新升级,加剧各界
对以伊这两个朋友变敌人的国家,爆发全面武装冲突的担忧。
曾经友好
以色列与伊朗没有正式外交关系,因为长期敌对,许多人以为双方是世仇敌对,但其实他
们在过去曾是盟友。回溯到1948年,当时西亚大多数以穆斯林为主的国家,拒绝承认新成
立的以色列。而最重要的例外就是以什叶派(Shia)占多数的伊朗和土耳其,这两个伊斯兰
国家承认以色列的主权地位。而居中促成的关键是美国。
根据新德里电视台(NDTV)报导,当时在伊朗国王巴勒维(Mohammad Reza Shah Pahlavi)统
治下,德黑兰蓄意向西方世界靠拢,并在冷战期间证明自己是美国的重要区域盟友。以色
列这个当时还仰赖美国援助来维持生存的新国家,自然就与伊朗一拍即合。
在后来的数十年,前以色列总理班古里昂(David Ben-Gurion)带领国家推行所谓的“边缘
主义”(Periphery Doctrine),这是一项和非阿拉伯国家结盟的努力,而伊朗、土耳其和
埃塞俄比亚则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
这4个国家从经济合作中受益,包括武器销售和情报共享,特别是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
(Mossad)和伊朗萨瓦克(Savak)秘密警察的合作。在六日战争(Six Day War)导致阿拉伯国
家抵制以色列之后,伊朗仍向以色列供应原油,而伊朗的贸易和基础建设也获得以色列支
持。
翻脸成仇
但是1979年席卷伊朗的伊斯兰革命,让两国关系变调。这项转变的根源在于以色列不承认
这个新的伊斯兰共和国。当时伊朗政权被推翻,改由激进的什叶派神权体制接掌。
新政府强烈反美反以,视以色列为“非法政权”,支持巴勒斯坦建国,认为以色列是耶路
撒冷的非法占领者。这使得以色列与伊朗在1979年后关系急剧恶化,伊朗拒绝接受以色列
护照,并宣布色列为“伊斯兰的敌人”和“小撒旦”(Little Satan)。
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伊朗成为武装团体的金主。首先是1982年,在以色列入侵黎巴嫩
后,伊朗支持成立激进组织真主党(Hezbollah)。接着则是其他的武装团体,例如也门叛
军青年运动(Houthi)和加萨的哈玛斯。
这种透过代理人进行的间接战争,使得以色列与伊朗的敌意在接下来的20年愈演愈烈。以
色列认为伊朗是中东最大敌人,并寻求和伊朗的主要宗教和地区竞争对手沙特阿拉伯建
立关系。在美国的推动下,利雅德默许波斯湾邻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巴林在2020年与以
色列建交,但沙国和以色列的和解进程,则因加萨战争中断。
美国关键
美国向来是以色列的关键盟友,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强烈支持以色列,针对这次
的以伊战火公开呼吁伊朗“无条件投降”,并扬言已掌握伊朗最高领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的行踪,但暂时不会将他击毙。在美国是否出兵相挺以色列的动向仍然未
明之际,以色列总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抛出震撼弹,声称川普去年竞选总统
期间两度遭暗杀未遂,幕后黑手就是伊朗。
然而,一旦这场中东最新战火扩散可能波及黎巴嫩、叙利亚等国,牵动全球能源市场、甚
至是近来才刚经历川普关税威胁而受到冲击的全球经济。专家认为,一旦美国加入以色列
对伊朗开战,将有如打开“潘朵拉的盒子”,可能导致一场难以速战速决的战争,并让川
普剩余的任期都陷入这场中东战火的泥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