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国半导体实力能用自给率衡量吗?
新闻来源: (发文须填写新闻网站名称与连结,供板友分辨)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https://is.gd/idJj2c
山田周平:作为衡量中国半导体产业实力的指标,自给率正受到关注。中国在产业
振兴政策中纳入数值目标,其达成的程度在有关经济安全保障的讨论等之中成为大致标准
。不过,由于自给的定义等不同,数值会有很大变化,这成为对中国半导体的评价明显波
动的原因之一。
美国调查公司IC Insights于5月中旬发布预测称,中国的IC(积体电路)产量截至
2026年将相当于中国IC市场的21.2%。预测认为,到2026年中国IC产值达到582亿美元,
而IC市场规模为2740亿美元,通过除法计算出自给率。2021年实际自给率为16.7%。
https://is.gd/JQFoMP
IC Insights表示上述数值包括外资企业旗下中国工厂的产量。指出如果限定为中芯
国际积体电路制造(SMIC)等总部设在中国的企业的在华产量,2021年的自给率仅为6.6
%。
IC Insights于4月上旬发布了按企业总部所在地来汇总的2021年IC全球份额。中国
大陆企业仅为4%,落后于美国(54%)、韩国(22%)、台湾(9%)、欧洲(6%)和
日本(6%)。
在上述消息发布之后,中国互联网上出现了援引革命家孙文的遗训的帖子,“革命
仍未成功。中国芯片仍需努力”。此外,对4%这个数字之低表示感叹的报导引人关注。
https://is.gd/kYTqxM
中芯国际(SMIC)在上海的总部(图片由中芯国际提供)
在中国,自中美高科技摩擦2018年爆发以来,首先是通信设备大型企业中兴通讯(
ZTE)因美国半导体禁运而面临经营危机。同行业最大企业华为技术也因美国制裁而不得
不大幅缩减智慧手机业务,半导体的自给率甚至成为一般市民感兴趣的话题。
这种讨论的出发点是中国政府2015年发布的高科技产业振兴政策“中国制造2025”
。同年5月的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针对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提出
目标,表示2020年应实现40%的自主保障,2025年要达到70%。
自主保障的定义并不明确,但IC Insights似乎将这个解释为中国IC自给率的目标
,每年以英语指出与自身推算值的偏离。根据这个数字分析和讨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专家
和媒体很多。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2015年10月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指出
,IC的自给率截至2015年已达41%。提出了到2020年达到49%、到2030年提高至75%的目
标。
在2017年的修订版中,表示截至2016年的自给率为33%,将目标上调为到2020年达
到58%,2030年达到80%。懂中文的中国专家将这些数据视为官方的数值。
但是,这一数值与中国IC进口依然维持高水平的情况不符,存在疑问。同时,所有
数值都与IC Insights的推算相去甚远。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
中国独立调查公司芯谋研究的观点或许能成为参考。该公司4月中旬发布推算表示
,中国IC企业的2021年全球份额为9.7%。表示海外调查公司在中国收集信息的体系薄弱
,认为4%明显过低,对IC Insights表示了批评。
芯谋汇总20多名分析师的调查,按照从电路设计到芯片制造全面涉足的综合性企业
和制造委托给外部的无厂企业分析了市占率。结论是从中国企业来看,综合企业仅为1.3
%,但通过无厂企业确保了26.5%,合计达到9.7%。
https://is.gd/LkqKzW
那么,芯谋如何看待中国的半导体自给率呢?作为该公司创始人的首席分析师顾文
军在博客上表示,“我孤陋寡闻,确实不知道芯片国产化的精确定义”,也就是并未计算
自给率。
顾文军在博客上指出了半导体供应链遍布全球的现实,表示“如果只有全产业链的
国产化才是国产化,即中国设计企业用国产架构、IP和EDA来设计芯片;中国制造企业和
封装企业使用国产设备和国产材料来制造和封装自己设计的芯片,那这个程度的国产未来
相当长的时间里也无法实现”。虽然没有答案令人遗憾,但可以说是基于半导体产业本质
的真挚态度。
中国技术实力的判定在所有领域都很困难,但半导体自给率“呈现上升态势、但缺
乏明确数值”或是最大共识。或许只能定点观察各种统计数字和当地企业的经营动向,不
断做出判断。
※每日每人发文、上限量为八篇,超过会劣文请注意
⊕请确切在标题与新闻来源处填入名称与连结,否则可无条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