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文化征文:探索独特思想的奥秘
https://www.jiia.or.jp/research-report/china-fy2021-11.html
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
松田康博(东京大学教授)
“中国”研究会 FY2021-11号
“研究报告”由日本国际交流学会设立的研究小组的参加者撰写,及时提供研究小组的报
告内容和时事信息。 《研究报告》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除《研究报告》外,各研究组还
计划发布一份总结所有研究主题的《研究报告》。
习近平“中国人民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声称要赢得世界的DNA。” 1
介绍
这是习近平2014年5月15日在众多外国人面前讲话的一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
中国)的要员和知识分子经常直言不讳地说出自以为是的话语。 几乎总是强调中华文明
的和平方面 时 。 要理解这些言行,历史理论和战略理论可能不足以解释。 因此,在本
文中,我想借用“战略文化理论”,探讨中国人参与安全的思想。
最初,战略文化理论起源于对杰克·斯奈德在苏联是一个“理性行为者”的前提下建立的
核战略理论提出质疑。 在中国战略文化被拿走的背后,真实的需求是中国影响力的增强
,解读中国的外部认知和行动,这是一个黑匣子。
在解读中国的战略和行为时,值得尝试了解其主要的文化趋势,并从那里解释中国的观念
和行动。 如何应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尤其是共产党的战略文化——的影响,
中国对本国和其他国家的行为做出的“片面”评价和判断在多大程度上是战略性的?文化
。我想讨论它,同时注意它是否可以用理论来解释。
1 法律和儒家传统
中国的战略文化,正是在那个文明领域发生的历史战争和统治的记忆,以及从中吸取的教
训,形成了中国的战略文化。 据舒广章记载,从西周到清朝(公元前 1100-1911 年),
每个朝代都经历了 3,790 次战争和 动乱 3 。 对这些民族的故事进行解释的思想家
群体的代表是法家和儒家。 Alastair Iain Johnston 曾写过中国战略文化最全面的研究
,他将明天的对外行为描述为中国战略文化的现实政治特征。用儒家修辞 4 。 约翰斯顿
称前者为“备战范式”(parabellum parabellum),后者为“儒孟范式”。
在法家中,商鞅、韩非子坚持以皇子为主导的富兵,以淫乱和严惩为基础的治安维护,松
子、吴子等军法家主张打赢战争的思想。 宗子将军事艺术定义为“朝圣”,计谋是打就
输,计谋是打赢,计谋是不打就赢。赢了我就打。” 在孙子的世界里,欺骗敌人的战术
数量已经用尽,没有选择以胜利为目的的手段。
另一方面,儒家是基于先天良善的行为准则,即统治阶级寻求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准则,
也是作为个体的道德法则。 既然天下之道是由有德之人来做的,那麽天子之君的善政是
有道理的。 但是,这种想法很容易转化为一种自以为是的自我辩解逻辑,认为所做的一
切都是正确的,因为实际统治的朝代和政府都是有德的。 即便行动是基于“备战范式”
,也有“寇蒙范式”的正当性。
真尾智佐子还说,“中国人强烈渴望因其道德优越性和文化力量而受到世界的尊重。”指
出只有自己的国家承认积极的精神 因素5 。
根据美国战略家迈克尔·皮尔斯伯里的分析,这是一种“恶搞”或 欺骗6 。 换言之,可
以用“和平主义范式”来解释的“和平主义”迪斯科是一种刻意的外部解释策略,以掩盖
实际“备战范式”的行为。
2 侵略的经验和社会主义的影响
中国人民多次受到关于帝国主义战争的破坏和中国社会最近经历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教育
。 鸦片战争(1940-42)后,中国失去了“天长”的地位,被帝国主义列强蹂躏。 受列
强侵略的历史经历,中国人民的受害者意识极为强烈。 中国近年来对主权和领土日益增
长的诉求,是一种“异端主义”的表现。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现代中国一直处于战争的边缘。 在中国,所有这些
战争和危机都被解释和教导为外国和台湾当局威胁中国领土和主权造成的。 因此,被视
为“片面受害者”的中国行为在道义上是有道理的。
一直承受着资本主义国家巨大压力的社会主义中国,是一种“外国总是不顾一切地打压中
国的发展,稍有松懈就会被侵略”。 . 特别是在1989年6月第二次天安门事件之后,人们
强烈认为西方国家试图利用“改革开放”政策(“和平演变”)来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此外,社会主义的组织文化也可能对责任的全面转移产生影响。 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内在
逻辑,如果动机纯正,结果就不会被追究。 此外,官僚机构几乎没有机会自己犯错误。
由于中国没有反对党或媒体自由批评政府当局,社会将充斥着自诩的自画像和广告界独有
的外部批评。
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政治世界的伦理意识可分为情感伦理和负责任的伦理 7 。
负责任的道德是那些相信责任在于结果的人,他们必须承担自己行为的所有后果。 情感
伦理注定会因纯粹的情感而产生任何失败或邪恶,他们寻求其他责任,责任就是结果。我
不认为 8 。 因此,即使一个他认为是正确的行为的结果适得其反,情感伦理的人不是对
自己负责,而是对他人负责。
3 国际构造认识
接下来,我们将考虑现代中国的外部认知和行为。 从中国智库研究员发表的一篇文章中
,皮尔斯伯里(Pillsbury)上面提到,中国精英引用经典,分析国际事务。 皮尔斯伯里
引用了 九位 。
据皮尔斯伯里说,战国时期,许多国家为胜利而战,使用战术,发动小规模战争,召开州
际会议,签订条约,我认为这类似于当时的“无政府状态”。国际关系理论。 他声称自
己孕育了“如何成为霸主”和“如何在掠夺性霸主的控制下生存”的经验和教训。 一些
中国研究人员利用这些经典,领略了美国强大的霸权,寻找中国应该走的道路。
例如,在讨论冷战后中国对外感知特征的“多极化”时,一位中国解放军研究人员表示,
未来的“多极化”世界与战国时期的世界惊人地相似。是“2500年前中国多极化形势的产
物”。
在对外关系上,“结合与融合”的思路,中国对弱国单独弱,对强国组队,对不亲近的邻
国采取“远距离近攻”。其他通过加强与遥远国家的关系。传统上,有一种“与遥远的国
家交朋友”的想法,试图通过攻击对另一个外国构成威胁的外国来保护自己。
历史学家刘杰也认为,这些中国传统观念只是经典的强权政治,有人将当前的国际事务比
作中国的“春秋战国”。 Chisako Masuo,中国《阴谋论,阴谋论,阴谋论,阴谋论,
阴谋论,阴谋论,阴谋论》,11。 中国现实主义世界观。
结论——独特想法的来源是什么?
本文试图探讨中国的外部认知/战略和外部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战略文化理论解释。
法家≒现实主义逻辑用于解读中国对外承认/战略和对外行为的逻辑。 尤其是在解读多极
世界时,中国更喜欢战国时代的类比。 而在解释或为自己国家的行为辩护时,使用的是
儒家≒自由主义逻辑。 从“新安全观”到动用武力,中方下大力气强调“道义正确”,
声称发生问题的一切责任在他国。 通过宣传机构对这些话语的大规模和长期传播,有效
地向他们的人民灌输了与政府相同的思想。 这可能就是他们对自己的话语没有强烈怀疑
的原因。
而且,社会主义特征隐藏在上述两种逻辑运算中。 中国有两种思想文化思潮,与现代国
际事务的两大理论有相似之处。 可以看出,共产党的系统辩解是普遍存在的,对外界的
批评和自我辩解更加彻底、更有条理。 正如宣传机构所做的那样,中国的每个人都应该
称赞他们的行为是自由主义者。 因此,习近平一开始的这番话,在中国是一种自然话语
。
参考资料
1 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曁中国人民対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
、新华网、2014年5月、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15/c_1110712488.htm >、2022年3月20
日アクセス。
2 李际均“戦略文化”‘中国军事科学’1997年第1期、8-15页。余起芬‘国际戦略论’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2页。
3 Shu Guang Zhang, "China: Traditional and Revolutionary Heritage," Ken Booth
and Russell Trood eds., Strategic Cultur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London: MacMillan Press), 1999, p. 29.
4 Alastair Iain Johnston, Cultural Realism: Strategic Culture and Grand
Strategy Chinese Histor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5. 同书に関しては以
下の书评を参照のこと。浅野亮“〈书评论文〉中国の戦略文化─コンストラクティヴィ
ズムの事例研究 アラスティア・ジョンストン‘文化的な现実主义─中国の歴史におけ
る戦略文化と大戦略─’(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5, xii+307p.)─”‘国际
政治’(日本国际政治学会)第123号、2000年1月。
5 益尾知佐子‘中国の行动原理’中央公论社、2019年、27、32页。
6 マイケル・ピルズベリー著、野中香方子訳‘China 2049─秘密里に遂行される“世界
覇権100年戦略”─’日経BP社、2015年、第1章。
7 マックス・ウェーバー著、西岛芳二訳‘职业としての政治’岩波书店、1952年、
87-88页。
8 立花隆‘日本共产党の研究’第3巻、讲谈社、1983年、179页。
9 Michael Pillsbury, China Debates the Future Security Environment,
Washington, DC,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2000, pp. xxxv-xlvi.
10 刘杰‘中国人の歴史観’文艺春秋社、1999年、83-85、135-136页。
11 益尾知佐子‘中国の行动原理’、34、38页。
烦请注意附上原始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