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梅克尔对华态度:很现实还是已过时?
新闻来源: (须有正确连结)
https://p.dw.com/p/3pdrc
作者:Richard Walker
德国总理梅克尔推进欧中关系引发的争论日益激烈。梅克尔开创了一个明智的接触时代,
还是一个依赖专制大国的危险时代?
(德国之声中文网)
2020年12月,柏林。德国联邦议会,梅克尔主张签署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一些关键问题,
正遭到议员的质疑。梅克尔正处于守势。“我们从香港问题可以看到,中国甚至不遵守国
际条约的规定”,绿党联邦议院人权发言人鲍舍(Margarete Bause) 说。该党成为德国
最严厉批评中国的政党。
梅克尔的回答是一个窗口,由此可以窥见她的整个对华态度——这个态度受到越来越多的
质疑,被认为脱离现实。
“我们非常关切地看到,当此之际,坦白地说,香港的‘一国两制’非常脆弱。”梅克尔
说。“而且,对于我们享有的价值观和拥有的利益之间的矛盾,我们在作出政治决定时,
必须一次又一次地权衡取舍。”
梅克尔的勇敢开端
这与梅克尔担任总理初期的情形大相径庭。上任半年后,她于2006年5月以全新形象访问
北京。与她的前任施罗德不同,她将在公开场合谈论人权问题——并努力尝试带来改变。
到了2007年,梅克尔迈出了最大胆的举动:邀请达赖喇嘛在柏林总理府会面。
梅克尔后来回顾说,这次会面引发了一场健康的辩论。她说:“好在我们……永远不会允
许价值观和利益进入让人不可接受的竞争,但我们总是试图找到正确的平衡点”。
不过,德国马歇尔基金高级访问研究员、德中关系观察者的巴尔金(Noah Barkin)告诉
德国之声,这段经历确实产生了后果。“我认为这算是给梅克尔敲响了一记警钟。她在公
开场合谈论人权问题的语气发生了改变。”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让价值观和利益之间的平衡进一步倾斜。巴尔金说:“中国经济成
了一根重要的枴杖。”德国企业把这个枴杖变成了更像弹弓的东西。从2009年到2011年的
两年间,德国对中国的出口增加70% 以上。而且,金融危机演变成欧元危机之后,中国成
为欧元区债券的重要投资者。“我认为这影响了梅克尔对中国的看法,”巴尔金回顾说,
“这一次欧洲面临危机的时候,她仍然在谈论中国的帮助。”
德中战略伙伴关系
随着经德中经济联系的加强,政治接触也在增加。2011年,中国总理温家宝带领着一众部
长来到柏林,两国之间首次进行了全面的政府间磋商。温家宝暗示了一个交换条件。他说
:“中方衷心希望与德国一起走上大国之间相互尊重的方向,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双赢的局
面。”
在巴尔金看来,这个讯息很明确:“当中国在双边关系中谈及尊重时,其真正的意思是,
它不希望其他国家进行它所谓的干涉内政。”
2012年,中国新领导人习近平上台之后,这种关系中的权力平衡发生了快速的转变——变
得对中国有利。习近平正在塑造一个加倍专制的新时代。
梅克尔的最后推进
梅克尔一直在推动加强和中国的经济联系,最终在2020年底完成了欧盟和中国的投资协议
。对梅克尔来说,这是为在中国做生意的欧盟公司争取更好的待遇。但是这给她带来了一
连串的批评——一方面她对人权问题的担忧置之不理,另一方面她还无视即将上任的拜登
政府提出的等待和协商的请求,从而让中国取得了超越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外交胜利。
巴尔金认为,这是梅克尔有意而为之。“我认为,人们希望避免第二次冷战。她显然决意
在中美对抗中扮演一个调和者的角色,以防止孤立或遏制中国,同时试图将其束缚在遵守
规则的全球秩序中。”
德国的双重依赖性
如果中美之间持续对抗,德国可能会发现自己处于两难境地:安全上依赖美国,繁荣上依
赖中国。“我认为骑墙将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巴尔金说。“德国这样的国家将会面临一
系列非常困难的选择。”这是一个可能将由梅克尔的继任者来决定的选择 。
梅克尔2006年首次访华时的乐观情绪早已不复存在。巴尔金说, 2009-2011年她如此坚定
地拥抱北京,使德国走上了目前的道路。“我认为,梅克尔紧紧抱住的是在很多人看来已
经过时的对华态度。”尽管这样的批评越来越多,但是没有迹象表明,梅克尔在其任期的
最后几个月里将会有所改变。
“我认为以15年前的考虑来做今天的决策是不明智的,”她在2020年告诉记者。“在我看
来,寻求与中国建立良好的战略关系是正确的,也是重要的。但你不能抱有任何幻想——
你必须着眼现实来掂量事情。”
※每日每人发文、上限量为十篇,超过会劣文请注意
⊕标题选用"新闻",请确切在标题与新闻来源处填入,否则可无条件移除(本行可移除)